第121章(1 / 2)

教授级高工65岁退休,我今年64了。我退休后,除非再从外招聘,或者学院内部有人能被选为院士,那全院就只剩你一个院士。以你这样的肚量,怎么撑起整个生科院?

李东伟和叶勤学明争暗斗数年,难得这么推心置腹的讲话。

他觉得自己看到的是一匹老狼,曾经凶猛过,但现在牙齿都掉光了,还夹着尾巴摇尾乞怜。

虽然觉得可笑,但未免有些兔死狐悲。

只是给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一点教训而已。李东伟硬着嘴回答,您还是担心一下自己的退休金吧。

虽然如此,但是那一百万的确也没继续卡着了。

没意义,纯粹只能用来恶心人。

科研经费申请流程还算规范,但是怎么用,那就是一笔烂糊涂账了。

到年末才来强行凑账,找发票应付学校检查的,也不在少数。而实验室的负责人则拥有对此的绝对处置权。

乔御是不会嫌钱多烫手的,领了钱一块存进卡里,上千万的科研经费放银行,一天利息(约833元)都能给科研员们加几个肉菜了。

两千万的科研投资,在整个学术界,其实算不上什么;但如果这个投资是投给一名本科生的,就算得上新闻了。

更别提这本科生还是孪生素数猜想证明人,柯尔奖史上最年轻的得主,上过《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种种荣誉加于一身,想不让人注意都难。

在现在这个人人都用智能手机的时代,流量就是金钱;知名度决定韭菜们的投资方向。

这事意外在网上发酵后,营销号又跟进蹭了波热度,#别人家的大学生#这个话题一时之间风头无俩,连带者出场的寰宇集团也狠狠打了波广告。

当天股价就窜到了涨停板,全体股东乐得合不拢嘴。

宋译文特地打电话给了自己儿子一趟,直夸这2000万花的值。

没想到我儿这么有商业头脑,以后爸爸把公司交给你也可以放心了。宋译文摸着自己的大肚子,欣慰无比。

宋天宇抱着电话使劲摇头:我不是,我没有。

第148章

一个实验室里,其实并不需要项目负责人时时刻刻都在场的,甚至也不需要他或者她亲自动手做实验。

实验室负责人的任务是设计实验,并且想办法让它完成。

就像是年纪大了的老医生,并不会亲手动刀,而是在手术室指挥其他人操作。

因此,在做完最新阶段的实验布置后,乔御暂时停止了天天泡实验室的行为,使用虚拟实验室的时间也大幅度下降。

毕竟自己已经答应王小明,在他毕业答辩前都不发论文。

不过,乔御已经想好了接下来几个实验阶段要发的论文标题和大纲。就等着王小明毕业,再一股脑的拿去投稿。

就在学校各界对乔御充满关注的时候。

他报考了雅思托福,看了眼时间表,发现还有空闲,于是又报了个英语四级。

要去国外留学的话,托福是永远过不去的坎。

不过乔御甚至都没打算做几套模拟题。

英语是他的第二语言,他用的比家乡的方言还要熟。

乔御还用图书馆内部账号,到网上下载了一块橡皮那么厚的论文,都是他过去没有涉及的领域,

有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第一版初稿;有克莱纳曼在《普林斯顿数学随笔》中的记录;挪威数学家阿贝尔和阿贝尔积分方程的推导过程。

这些论文,大多都是几十年前的学术成果了。

人如果只专注自己眼前的领域,思维是会变得越来越狭隘的。

乔御想学习的,是前辈们的思维方式。

哪怕是在人类群星闪耀时,这些人也是同时代最耀眼的星辰。

他在学校里过的悠闲,另一边,李院士的造血干细胞扩增实验室,却忙碌无比,热火朝天。

许宣翻着这个月的账单,不禁有些骂骂咧咧:做这个分泌蛋白阻断,怎么这么烧钱!

他算是知道为什么乔御会突然问学校要钱了。哪怕是家里有矿,也禁不起这么烧啊!

为了继续下一阶段的实验,许宣只好给李东伟打了个电话:李老,两个月前拨的两百万用的差不多了,您看

李东伟忍不住笑了:又用完了?许老板,您这是在燕京买了套房啊!

他的话一半是调侃,一半却隐约有了责怪的意味,显然意有所指。

实验室经费流向一向说不清楚。

但许宣发誓,他真的没中饱私囊,吞一分钱。

许宣身上勉强还有点文人脾性,脸色赤红道:我这里记了账,买了什么,都记得很清楚!

李东伟却大有不想计较的意思:算了,没什么。这样吧,我再给你拨150万,不过烧钱也要烧出个名堂来,你这个项目,我前前后后也花了一千来万了,CNS就不强求了,SCI一区的论文,你总该发一个吧?

好了,也不跟你多说了。这周五我来实验室看看,顺便把小王也带上,正好他那里项目刚跑完。来长长见识。

说完,李东伟挂掉电话。

虽然要到了钱,许宣却窝了一肚子火。

很明显,他和李东伟岌岌可危的信任,马上就要经不起实验经费的折腾。

李东伟带什么小王,哪里是让他长见识,分明是想派个钦差大臣过来监督!

算了先把论文弄出来吧。许宣喃喃自语,分泌蛋白的含量确对造血干细胞的形成有极大影响。在GPI-80浓度为100ng/ml时,第6周,形成的造血干细胞与正常外周血有30%的嵌合度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了。

许宣的心重重地跳了起来。

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李东伟虽然对实验项目有所指导,但是大多时候,还是他在亲力亲为,设计和操刀实验进程。

李东伟是通讯作者的话,那他就是论文的一作。

如果实验真的成功,对他的名气、江湖地位都是一种质的提升。

毕竟这是干细胞领域的圣杯,也就比诺奖水平的成果稍逊一筹。

许宣很难不心动。

如果真的做出来了

要怪就怪乔御自己,识人不清吧。社会就该给他上一课。许宣想。

他幻想了一下未来功成名就的场景,这才觉得心中舒坦起来,又有精神继续搬砖了。

第一个实验成果,出现在第6周。

造血干细胞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周期甚至长达两个月。

基因实验室成功将这个速度提升到6周,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夏天不知何时已经悄然到来,科研员们一个个在冷气里泡着也汗流浃背,但是眼里却涵盖不住兴奋的光芒。

在培养液中加入地塞米松,可以抑制祖细胞的形成。

聚乙烯醇替代血清,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提高质量。

比原本周期缩短了两周。

gu903();实验员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