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1 / 2)

过度的客气,本身就是在划清界限。

哪怕他们之间距离很近,但宋天宇总是觉得乔御随时可能走。

而自己没有任何筹码能挽留他。

宋天宇觉得自己有一点点难过。

乔御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回避型人格,但是在面对感情的时候总是充满困惑,不得要领。

所以他建议作者少写点感情戏,免得大家都很纠结。

车里一时没人出声,宋天宇转过头,假装自己在看风景。

乔御清楚,宋天宇肯定不是因为自己缺钱没告诉他而感到委屈。

这种委屈是日积月累,长时间一点点积累出来的。

人是社会动物,在满足温饱后总是需要满足心理世界的需求。

这是渴望尊重、赞美和重视的需求。这种需求让人学会爱别人,也渴求被爱。

而刚好,他的小男朋友是特别特别想要被爱的人。

乔御把宋天宇的脸扣着转向了自己。

看我。

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你有安全感,但是我必须告诉你,在我的心里,你非常重要。比很多事情都重要。他盯着宋天宇的眼睛,一字一顿的说,如果非要举个例子

诺贝尔奖和你,我选你。

宋天宇怔怔看着他,心跳快的他整个人都麻了。

他想把自己揉成团然后黏在乔御身上。

乔御的话疗效果立竿见影,宋天宇开始傻笑。

傻笑了半天,才想起自己原来还是智人,应该会说人话。

宋天宇说:乔乔,我好想亲你。

亲。

可是我不仅想亲你,还想咬几个牙印,把你抱进怀里使劲揉,但是这样等会下车了会被司机发现。

宋天宇靠在他身边不停地嗅来嗅去,整个人都快扭成一条麻花。

活像是omega到了发情期。

那又如何?

宋天宇深吸一口气:你这是在找草知道吗?

一言既出,四下皆惊。

宋天宇反应了几秒,才磕磕绊绊的解释:不是,乔乔,我没有这个意思,我

乔御说:你耳朵红了。

宋天宇的头不禁压的更低了,原本一点点的绯红变成上了蒸笼的螃蟹。

乔御微微眯起眼,把头凑了过去:宋总,谢谢您暗箱操作的两千万。我很喜欢。

他轻轻往宋天宇耳边吹了口气,低声询问:

您想怎么操我?

第二天是周六。

实验室上下全体都知道乔老板刚拉来了两千万赞助,未来起码一年的科研经费都不用愁了,除非乔御想不开半路突然去做新的实验。

至少不用担心发不出工资。

人逢喜事精神爽,王小明充满干劲,一大早就一丝不苟的开始忙里忙外。

忙着忙着,王小明突然嚎了一声:我怎么觉得无蛋白血清还没聚乙烯醇好使啊!形成HSCs的数量反而下降了!是买的这批血清不好使吗?

说完,他急匆匆地往乔御的独立实验室赶去。

有问题,找乔御。已经成了实验室所有科研员的共识。

大家也坦然接受了和乔御的智商差距,承认自己学了五六年生物还不如乔御一年好使。

一般来说,整个周末,乔御都是住在实验室里的。

当初组建实验室的时候,吴玉秋根据乔御的要求,布置的十分周到。

有实验室、会议室、无菌室、高危化学品操作室、独立实验室、休息室。

因此,在里面小住两天,完全没问题。

但是今天,王小明却意外发现,乔御并不在实验室内。

他打了个电话过去,也没得到回应。

反倒王小明的导师许宣,给他打了电话。

听说你们实验室拉到了两千万投资,不错啊。许宣说,一开口酸气冲天,上次问你话,你也没回我。你们现在试验进度怎么样了?

学术圈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更别提同一个学校内的了,张开伟还是喜形于色藏不住话的。

这两千万,让许宣顿时有了偌大的危机感。

这不仅代表投资,更代表有大公司看好乔御的实验。

要不然谁他妈白给2000万?钱多烧得慌,烫手吗?

许宣翻了基因实验室最近发表的三篇论文,看完后更加坐立难安。

他这才联系上了王小明。

王小明:挺好的。

许宣又问:现在在做什么实验啊?

王小明含糊其辞:就GPI-80分泌蛋白阻断诶,教授,实验室信号不好,我先挂了。

等等

许宣对着被挂掉的电话,感觉尊严被冒犯了。

但是很快,他平静下来。

虽然王小明透露的东西不多,但是对方还是太嫩了,许宣已经找到了方向。

他们实验室已经卡了两周的课题。不知道下一步到底要做什么。

现在,许宣知道了。

他把手下的研究员召集在了一起,开了个短会:我们先做GPI-80分泌蛋白阻断实验试试。

说完,把印好的论文一人发了一份。

总的来说,就是实验发现,GPI-80这种分泌蛋白,对HSCs的形成有较强的影响,阻断后,HSCs在血液细胞中的浓度明显上升!

论文最上方,乔御等人的名字明晃晃的挂着,他们还看到了被许宣流放宁古塔的王小明。

说起来,当初王小明被流放的时候,他们都在说这人在科研路上怕是到头了,没想到如今他的都以二作身份登上SCI二区期刊了。

反倒是他们这批人,国内双核心期刊的门都没摸到。

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导师对科研路上的帮助有多大。

毕竟王小明在他们实验室的时候,也没显露出什么特别的才能。

实验员们看完论文,面面相觑:可是这不是基因实验室在做的吗?

基因实验室都研究GPI-80一两个月了,进度肯定比他们快,说不定他们还没研究出来,对方又发了新的论文,那这一阶段的成果,可就白费了。

基因实验室一群歪瓜裂枣,许宣满脸的恨铁不成钢,你们可是正规军,百分之八十都是海归,还怂?

这算抢成果吧会不会不太好?

一个还有点羞耻心的小学妹如此说道。

许宣打电话的时候,她刚好在走廊上接水,听到了。

许宣顿时瞪大眼:做科研的事,能叫抢吗?他自己发的论文,所有人都能看,怎么能叫抢。这是良性竞争。

gu903();我把这个课题给李院士看了,他那里是没有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