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2 / 2)

目前,李东伟领导的实验室,已经在国内外多个期刊上发表了12篇论文,大多围绕着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做的。

乔御把论文买下来一看,初步断定对方墨迹了一年,实验也不过刚刚起步,才发现血清蛋白是造血干细胞培育中主要的污染物来源。

乔御思考片刻,打了个电话给宋天宇。

补考成绩出来了吗?

宋天宇忙不迭点头:出来了,最低61最高84。没有挂!

没挂就好。要是挂了,乔御就打算了,伤还没好,就再帮他补两天。

乔御继续询问:后面半年我可能都会非常忙,你还有什么要求最好最近一周提出来,我尽量满足你。

宋天宇沉默片刻,在被子里扭扭捏捏翻了个面:乔乔,你知道现在几点吗?

乔御瞟了眼时间:晚上10点45。

对啊,大半夜问我这个问题,你会让我晚上睡不着的宋天宇的眼神湿漉漉的,声音也变的黏答答。

不仅晚上睡不着,说不定第二天还要起床洗裤衩。

乔御:行,那我白天再来问你。

说完,他挂断了电话。

宋天宇:

等等,我不是这个意思。

系统再次发出一声冷笑:呵,直男。

第二天,乔御就开始阅读学习系统为他搜集来的资料,在学习的间隙,也在疯狂自学大一到大四的教材内容。

虽然在高中的时候,林枫就曾教过他一次,但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大概是因为上辈子当过学渣,这辈子在生博士的教室内持续当学渣,乔御鲜少有骄傲自满的情绪。

他知道自己很强,但是也知道还有人比他更强,他满打满算,也不过才学三年半,而世界上多的是研究了三十年、五十年的老前辈。

天赋重要,努力也重要。没有任何成功是轻松的,哪怕是有系统也一样。

换个意志力不行的人捡到系统,哪怕是有系统督促,也未必能有现在乔御一半的成就。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将是乔御独立设计的第一个实验项目。

他在高中就做过生物酶钻井液,但那属于拾人牙慧。若没有路德维希在前面指路,给出大概方向,乔御可能都不知道要怎么去努力。

而后续一些实验,也有林枫的指导。

他目前能指挥的一共有三个实验室,一个是在天海,由王晨领导,另外两个在燕京。

在他高考结束后这么长一段时间里,王晨也没闲着,拿到了研究生毕业证,并且准备考燕大的博士生。等着早日和乔御汇合。

张开伟的基因实验室,目前由寻安生物制药投资,一共6个人。

拿到投资后,张教授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手底下科研人员的工资翻了一倍。勉强安抚住了他们躁动的内心。

这样的话,乔御能用的人手大概是7.5个。还在考博士生的王晨算半个。

而李东伟的实验室在中西村高新区,临近华国科学院北京分院,旗下35名科研狗分工明确,品种优良,膘肥体壮。实验室大门正对着高分子蛋白国家实验室,走两步就能去其他院士家里串门。

怎么看都像是歪瓜裂枣对上正规军。

乔御把系统给他的学习资料也复制了几分,分别发给了这批人。

乔御:这是未来打算的实验方向,因为需要尝试的方向过多,我打算三个实验室同时进行实验。你们先看看。

一周后

乔御:看完了吗?

微信群里静悄悄。

张开伟点开头像,和乔御私聊。

张开伟:乔啊,17篇论文,还都是英文原版,一周时间,大家是看不完的啊!

他们这,有些英语不好的,光是翻译就要一天一夜。

乔御陷入了沉默。

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一天两篇论文的学习速度。一开始有些累,需要不断磕精力药水,但是自从知识储备量到达一定程度后,他看论文的速度已经显著提升。

除非是那种特别深奥的数学难题,在专心学习的情况下,只需要三个小时,乔御就能阅读理解完一篇60页左右的论文。

智商是理解力、记忆力等能力的综合体现。

乔御对系统道:把这批人智商也统计一下。

片刻后,乔御得到了答案。平均112,只有王晨上了120,已经是普通人里极其聪明的那一类人。

其实,在系统的鉴定里,大部分人智商都在95-100左右。

乔御:行。那再给一周时间吧,剩下一周我带大家一起看。

乔御自己看完了论文。

现在白天除了上课,剩下的时间里,他都在自己的实验室内,研究那台冷冻电镜。

要说在国内,清大的生科院院长施文教授*绝对是冷冻电镜第一人。依靠冷冻电镜,他曾三次在《Nature》上发表文章,在膜内蛋白酶与γ-分泌酶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施教授曾在国内撰写过论文综述,回顾了华国从上个世纪来冷冻电镜的发展史,并呼吁更多的学者进入这一领域。

要讨论的话,施教授绝对是首选。

而燕京大学和清光大学真的非常近。

所以乔御转着转着,就不小心到了清光大学校区。

乔御思考片刻,给还在清大上学的郑清华打了个电话。

十几分钟后,郑清华气喘吁吁地来了:乔啊,你怎么来清大了?对了,我最近天天跑3000米,给你看看我的肌肉。

说完,郑清华举起胳膊,秀出自己的肱二头肌。

郑清华从小就喜欢和乔御比较,如今在学习上是赶不上了,只好从其他方向找一点微弱的成就感。

乔御解开扣子,撸起了袖子:你是说这个吗?

郑清华:

妈的,怎么好像比他的还大??

郑清华不动声色套上外套:不是,大晚上的,你来我们学校干什么?总不可能是来看我的吧。

乔御道:的确不是。

虽然早就知道这个答案,但是在听到的时候,郑清华心里依然被哽了一下。

你们学校生科院办公室在哪?你说我能见到施文教授吗?

郑清华:卧槽,我数学院的,我怎么知道!

纵然如此,郑清华依旧询问了自己的学长,要到了地址。

清大校区挺大,两个人骑着共享单车朝目的地赶去。

郑清华问:你找施教授干嘛?

施文教授在他们院内的大名可谓如雷贯耳,在十几年前还教书的时候,被人称为挂科狂魔,平生最烦沽名钓誉之辈,也不喜欢半灌水响叮当的人。

乔御:有个研究项目,有些不确定。想得到施教授解答。

晚上八点,早过了老师们的下课时间,但施文却依然在办公室没走。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