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
老人还在聚精会神的看字帖,没有说话,培叔解释道:“这一点必须得等字帖揭出来才能下结论。”
老人说道:“小伙子,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愿意帮你把这幅字帖揭开,你同意吗”
“当然同意了,我今天来,就是为此事而来。您能帮我揭开,我也是非常荣幸。”司徒不解思索的就答应了,但是话语中还是奉承了几句。
因为他从老人审视字帖下出的结论,还有老人屋内挂着的这些命人墨宝也能推断出于蒙的外公不是一般人物。
老人道:“那好,只不过,这揭画是有些秘密在里面的,不能示人,你不能在一旁观看。你不怕我掉包吧”
司徒笑道:“爷爷,你说笑了。以你的为人肯定不会那么做。我压根也没那么想。”
老人抿嘴一笑,没有在说什么。示意培叔把画卷起来。
两人打开了客厅西侧的房门,司徒看到窗户都用遮光帘遮住,里面有些黑,不过,屋内同样有一张条桌,而且摆放着很多工具,培叔打开一盏特别明亮的聚光灯,就将门关上了。
司徒的心居然提了上来。倒不是怕老人掉包字帖。主要是不知道其中到底是一副怎么样的字帖。
于蒙与司徒坐在椅子上,于蒙却是异常的安静。司徒则是如坐针毡,坐下一会就站起来溜达。为了压住内心的忐忑,司徒开始欣赏着墙上的字画。
于蒙道:“司徒,你今天可是走了大运了。我姥爷最近几年身体不太好,很少帮人裱画了,也很少写字画画了,今年对来求裱画的人闭门谢客,一切都交给了培叔。我今天带你来,也是想让培叔帮忙的,没想到姥爷居然亲自上阵了。”
大概过了一个半小时,房门又一次被打开了。培叔掀开门帘走了出来。
司徒和于蒙都凑到了门口。
虽然屋内开着空调,司徒还是看到培叔的后背湿了一大块。
随后,老人也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纸卷,另一只手还用手绢轻点额头的汗珠。
虽然脸上有点倦意,但是司徒还是能看到老人和培叔的脸上露出的兴奋的表情。
老人沙哑的嗓音响起:“小伙子,你今天走大运了。”
培叔已经将字帖铺展开了,这张字帖的宣纸明显有些微黄,应该是保养的不太好的缘故造成的。而且还有点湿,应该是老人揭字帖的时候用了些特殊的方法。不过,令人高兴的是,这张字帖居然非常的完好。
司徒看到上面写着四个墨迹非常浓重大字得天独厚,与表面的那张字帖一样。可是仔细对比的话,就能发现,桌上现在铺着的这张,字迹,从笔法上可以看出比之前那张更加的苍劲有力,笔触更加的流畅,顿笔处也更加的果断不拖泥带水。
司徒看向右侧的一行小字,石庵戊午年馈于晓岚,下方还有两方红色的篆书印记。
老人站在条桌前,又细细的研究了一番,拿着放大镜的手都有些微颤,满脸的激动之情。
司徒看了半天也没看出什么门道。只是从落款能够看出,这张字帖应该是石庵在戊午年赠给晓岚的。这个晓岚不会就是清朝的那位大政治家纪晓岚吧以前拍过一部叫作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电视剧,收视率非常高,所以全中国的人们应该对这个名字都非常熟悉。可是这个石庵是谁啊
老人慢慢的放下手中的放大镜,说道:“这应该就是刘墉的真迹。想必晓岚你们都猜出来是谁了。”
司徒和于蒙用力的点头,都在等着老人下面要说的话。
老人继续说道:“这个石庵其实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刘墉。刘墉,字石庵。我刚才查了一下,戊午年是嘉庆三年,公园1798年。刘墉与纪晓岚都是清朝的政治家,而且都为官清廉,私交甚好,这应该就是二位私下里的馈赠。难得呀,难得”
司徒道:“我之前在燕城的时候就听说刘墉的字非常好,您对他的评价也是非常的高,您能不能给我讲讲刘墉”
“评价不敢,评价不敢呐,只能说是瞻仰。”老人表现得十分的恭敬,继续道:“刘墉,字石庵,有个外号还很滑稽,叫刘罗锅。其实,史料上没有一点记载刘墉是个罗锅的情况,反而技术的是他身高七尺,体态端庄。出身名门望族,从一开始的仕途顺利,到后来的贬值,再到后来的重新胜用。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字那是相当的了得,被誉为清朝的四大书法家之一。”
“刘墉的书法很有特点,用墨厚重,体风骨劲,浑厚敦实,别具面目。他尤其善于小楷,后人称赞他的小楷不仅有王羲之、颜真卿和苏轼的法度,还深得魏晋小楷的风致。而且他的行书也纳百家之长,自成一派。他学书法,用明确的思想,就是学古不泥古,后来便有了我字成我书尔的佳话。意思就是我虽然在学习古人的书法,但是我自己从中悟出了我自己的看法,并不照搬故人的方法。而且由于刘墉写字时善用浓墨,所以后人还用浓墨宰相的敬称。”
老人虽然年岁大了,但是介绍起刘墉来却是没有一点负担。培叔在一旁时不时的给老人递茶,示意他歇息一下,但是容易看出,老人由于过于激动,不远停下自己的讲解。
第四十一章古玩行的规矩
在培叔的强烈要求下,老人才缓缓端起茶盏,抿了一口茶,润了润喉。
“这刘墉的被称为清朝的帖学大家,他的作品真迹存世量很高,而且赝品也颇多。有的每平尺十几万,有的每平尺一两万,落差比较大。但是,你带来的这幅字帖,明显价值不菲。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就是这是他专属写给纪晓岚的,落款有备注。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刘墉主要是以字帖形式写下自己的作品,却很少写这种篇幅很大的字帖,像这种规模的作品,存世量极小,所以我断定绝对价格不菲。”
老人补充道:“小伙子啊,你真的是捡到宝啦。这栋文物,已经不能用金钱衡量他的价值了。这上面能让后人学习的东西有很多,很多啊。此生,能让我见一次这种作品,简直就是不白活呀。”
老人最后由于激动,都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了,导致说话有点夸张。
“爷爷,我有一点不明白,为什么这件字帖这么具有历史性,可是却被藏在了一副字帖的底板当中呢”司徒终于问出了自己心中巨大的疑问。
这次老人没有答话,培叔则是解释道:“我刚才和老师也有这个疑问,不过,我们猜测这与四五十年前的那个动乱年代有关系。那个年代在破四旧的思想下,很多古董以及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东西都被毁掉了,我们推测这幅字帖的原主人应该是为了保护这幅字画,才将其用这种方法保存起来。上面用自己模仿的一副字掩盖,就没有人会怀疑了。这才有了很仓促裱画的缘故。不过,上面的这幅模仿字帖,虽然没有落款,但是模仿的技艺如此高超,想必当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书法家。”
司徒幡然醒悟,这确实是一个保护这幅字帖的好方法。
老人静坐了良久,突然开口道:“小伙子,你这幅字帖是打算收藏还是打算出手”
司徒摸了摸头发,有点不好意思的说道:“爷爷,说实话,我对古玩字画一窍不通,更没有您那么高的觉悟,假如有合适的机会,我可能会卖出去的吧。”
gu903();听到司徒的回答,老人便缓缓起身,问道:“那我买下来你愿意吗当然这个价格我会按市场价,不会掺杂任何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