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就这么定了,您也多费心了齐伯。”
齐老摆手道:“嗨,跟我还说这客气话。一切因我而起,我也想有个完美的结局。”
要说这齐老的人品,还真是如外界传扬的那样,热心,有责任感。这里面其实他只是占了很小一部分的缘由,却总是把主因揽到自己身上。司徒也是怕齐老太过自责,好生安慰。
最后齐老和司徒同时又去了一趟,齐老是想探望下生病的老朋友。司徒则是把七万块钱交给了大娘。但是大娘怕自己一个人拿着不安全,还是让司徒先存到了自己卡里。
这一通忙活,时间也差不多中午了。齐老马不停蹄的就让徒弟开车带着自己去了京北,司徒则是回家,睡觉去了。
不过,因为陶马上浓厚气韵的关系,昨天熬了一天一宿没怎么休息,现在反而一点都不累,十分的轻快。
司徒家是以前司玉强所在的燕城国有木器厂分配的老房子,属于家属院,这一大片的各个单位的家属院还是挺多的。二十多年的老房子了,还是灰顶瓦房。虽然有点老,但是并不破旧。那个年代虽然建筑技术还不如现在,但是用料都很实诚,没有现在偷工减料的事情发生。四间瓦房,配一个不小的院子,房子家院子的建筑面积足足有四百平米。在现在房地产的推动下,这一大片的家属院也被好几个开发生盯上了,谈过好几次开发的问题,由于住户太多,开发压力比较大,好几次都没谈成。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就拿出手机给张伟打过去:“喂,伟子,在哪呢”
张伟看到是司徒的电话也是很高兴的说道:“在农场呢。大伯好点没”
司徒道:“嗯,大夫说应该会很快苏醒过来。我现在这也没什么事,要不我去农场找你玩吧。话说你这农场搞了六七年了,我都没怎么去过。”
张伟兴奋道:“你要来啊那敢情好了,随时欢迎。我还怕你们城里人嫌弃这里环境恶略不愿意来呢。来吧,咱这有正经的野味,绝对绿色食品。”
司徒道:“去去去,什么城里人,别挤兑我。你知道我在京北压力多大吗。我多想回来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啊。行了,不废话了,等着我啊,马上到。”
这次去司徒主要是想把那两万块钱还给张伟,但是电话里并没有说这事儿,因为他知道说出来,张伟肯定是推辞的。
张伟的农场司徒认识,开着野马就直奔燕城西面的太行山。
第十七章张伟农场
张伟农场的所在是太行山的一个小山头,由于最近几年旅游业的发展,正好有条不算宽敞的柏油路从这个山头的山下经过。司徒的野马在这条路上开起来还是有条不紊的。
他记得当初张伟承包下这片山头的时候这里还是一条非常泥泞的土路。只要是一下雨就没法进出。张伟那会骑着辆破摩托,带着司徒在这里穿梭,颠的司徒屁股都快开花了。
儿时的欢乐随着长大再也找不到了。时代的进步,使得生活节奏加快,渐渐的长大,身上的担子也重了,他们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在山林里逮兔子,摘野果子,玩泥巴了。没有时间,更没那个心情了。
快要进入三伏天了,燥热的天气已经席卷而来,但是当进入山里,一股独有的清凉感让人心旷神怡。
道路两旁的树木飞速后退,林中的杂草中时不时的点缀着些白粉色的小花,犹如璀璨夜空当中的繁星,很是惹眼,很是好看。林中时不时的传来叽叽喳喳的鸟叫声,很是好听。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向往的生活,比如就是在这郁郁葱葱的山林间开垦出两三亩薄田,盖上两间小屋,每天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
大城市的人们住腻了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厌恶了压抑的生活节奏,反而羡慕那些乡下的农民,每天锄锄地,便可以坐在大槐树下面乘凉唠闲嗑。
乡下的农民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得不到好的生活环境,非常羡慕那些能够在大城市生活的人们,灯红酒绿,好的医疗设施,好的学习环境。
也许这就是得不到的心,永远在悸动。
司徒将车速放缓,欣赏着这难得的美景。
不禁感叹那句:命运引领着顺从者,但拖曳着不情愿的人。
野马停在了一个简陋的蓝色彩钢板做成的大门旁,随着铁门延伸,是一排绿色的铁丝网围城的矮墙。大门的上面支起了一块牌匾,写着张伟农场。
早已等候在铁门旁的张伟见司徒下车,有点诧异,大笑道:“嘿,我看打老远的就有辆红色小跑车开过来,没想到是你啊。你小子看来这几年在京北混的不错啊。这车得一百多万吧。”
说着,张伟情不自禁的围着红色野马转了一圈,满脸羡慕的表情,打趣道:“还买了个红色的,你小子可真是个骚包。”
司徒也是笑着解释道:“我哪买得起这车啊。我这一个月的工资刨去花销剩不下几个钱。这是跟一个朋友借的,昨天回来的急,就借了辆车。”
张伟看着司徒邪恶的笑道:“不会是女的吧女朋友吧哪天带回来让哥们瞧瞧,小嫂子长什么样。”
司徒骂道:“你小子能不能正经点。这车车主是我一同学,正儿八经的大老爷们。”
“行啦,别解释啦,解释就是掩饰,哪天看见本尊就明白咯。”张伟一边说着,一边把大门打开。
里面是一小块空地,挺着一辆破旧的小货车和张伟昨天开的那辆破面包车。空地旁边就是一颗接一颗的低矮的果树,此时的果子上面都套着纸套,这也是为了保护果子不被鸟啄食,还有就是这样的果子成熟之后糖分含量会比较高,吃起来口感好。
司徒放眼望去,这满山的郁郁葱葱的绿色,赞叹道:“伟子,这是当初你包下的山头吗我记得那会这里还是一个光秃秃的山头,现在居然满山的树木。”
一条土路蔓延山上,虽然是土路但是打理的非常平整,张伟示意司徒上山,一边走张伟一边说:“这些都是包下山头之后种上的。一部分是果树,大多的还是杨柳树,果树每年采摘卖果子,杨柳树砍伐了卖木材。山上还养着不少的,猪、羊、鸭子和鸡,每年也能卖一批。经过这几年的努力,这农场才慢慢的步入正轨。”
这个山头张伟可是下了不少心血,每天朝九晚五的在山里跑,以至于虽然他比司徒小几个月,但是样貌看起来要比司徒大好几岁。
当初张伟包下这山头,司徒还开玩笑说你现在也成了山大王啦,现在看来还真是有那么点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