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疯狂的买家,伙计一开始还会瑟缩,修炼到今天早就见怪不怪:“有卖是有卖的,但此菜我们不是按盘卖,而是按罐卖,买了之后最好也不要过分食用。”
其实腌菜只要腌过一个月,参与的亚硝酸胺对人体就是无害的,莫文远所制作的腌菜肯定超过一个月,不仅如此他在制作时还添加了葱蒜等物,这些食物都能起到溶解亚硝酸胺的作用,然而,就算是化学成分上保证对人体无害,过分摄入盐还是会导致各种疾病,吃多了对身体依旧没什么好处。
沈煜道:“按罐卖什么罐,拿给我们看看”
伙计弯腰直接把陶罐从脚底下搬到台面上,众人看了之后表情空白,这么大罐的
“还有小罐,客官若需要的话”
“不,就大罐,大罐很好”他如同火烧屁股般把酸菜摊子搂进怀里道,“我要了,多少钱”
“承蒙回顾,十五文,若吃完后把罐子还回来,还能给您两文。”
“啊”
把十文钱一枚胶冻当成日常零食的沈郎表示,也太便宜了吧
慧远和尚、李三娘、莫文远就腌菜推广问题进行了严肃的谈话,以慧远和尚来看,俗讲固然能够帮他们传播腌菜方法,但传播的方法却同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那样,语焉不详,并且会随着俗讲往外传播而变得更加模糊,用不确定的方子制作腌菜,安全不过关的可能性很大。
更何况,想要推广一种菜,起码要让百姓先知道它的好才能进行二次推广,如果连腌菜是什么味道都不知道,便是寺庙出手推动,民众也不一定感冒。
三方会谈之后,他们确定了近期的发展路线,那就是现在李三娘食肆推出腌菜买卖项目,让食客们知道其存在。
“物美价廉,滋味甚美,不愁无人上门购买。”佛跳墙这种价格高昂异常的食物名动京城也不过花了几天,腌菜价格便宜,前期又能免费试吃,想要火遍全民,不出一月就能达到效果。
莫文远看着食肆门口排起的长龙队,非常无语,别说是一个月,就算是一旬都没有撑到啊
宽抛广袖的世家郎君,穿戴整齐的小吏,手持瓦罐手臂粗壮的妇女,购置腌菜的队伍中能够见到长安城任何一阶层的人,便是他也想不到,短短时间内,腌菜就受欢迎至斯。
现在他所担心的并非推广缓慢,而是
“莫大,腌菜要卖完啦”
第42章
莫文远是个未雨绸缪的人,在发现家里腌菜迅速消耗后,他就赶忙加紧定陶罐,顺便腌制了新的菜。开卖之前,腌菜的去向有几处,一是自家家里连同在店里工作的伙计带回去吃,二则是往大兴善寺供应,自打用腌菜配粥喝,和尚们就疯狂爱上了品种多样的腌菜,菘菜、酱瓜、水萝卜,莫文远提供了各种不同种类的菜,总有他们喜欢的一款。
还有一去处真是想都想不到,西天取经组已经成为了李三娘食肆的忠实客户,出于玄奘法师要节俭的吩咐,孙悟空也不好购置那些奢侈的吃食,就变着法的买咸菜,今次买腌萝卜,下次买腌黄瓜,再下次买酱瓜,真是不亦乐乎。
各方的订单让李三娘食肆供不应求,他不得不扩大了生产线,专门雇人来帮忙腌制咸菜。与制作面筋还有杏仁豆腐等菜色不同,腌制咸菜的步骤并没有要求人保密,李三娘一早就同上门的帮工说好,他们只需要在店中帮忙工作一旬,就可以带走腌制咸菜的方法,当然,工钱是不给的,他们只供应一顿饭。
帮工听了之后不仅没有不满意,相反,他们几乎是欣喜若狂,做十天工就能从李三娘食肆学得技术,是什么好事
一时间,主动上门的帮工络绎不绝,一大缸一大缸的腌菜堆满了院子角落。
莫文远在院子里走来走去,指挥众人腌制:“不同种类的菜,腌制时间不同,其中需要时间最长的是酸菜,也就是菹菘菜,需要腌制一个月以上。”
光德坊木工王复愿家的媳妇也来做帮工了,市民对冬日能够延长蔬菜保存时间的方法很是垂涎,都争着抢着来帮忙,她胆子比较大,直接问道:“若没到一月就吃了,会有什么后果。”
莫文远道:“会对身体有恙,菜在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毒素,此毒素需要过一月才能完全消散,吃得时间早了,菘菜中就有残留大量毒素,食用后对身体很不好。”他丝毫没有危言耸听,“中毒且不说,严重会对寿命有碍。”
帮工听得一愣一愣的,看向腌菜的大缸,眼含畏惧,莫文远注意到他们的表情安慰道:“只要摆放时间够久,就不用担心出问题,所以我们腌菜时定要规范操作,不能想到什么就是什么。”
众媳妇老人将他的话深深记在脑中,协同他工作。
此次他共研制了三种菜,发酵时间最长的白菜,以及放上半旬就能吃的黄瓜与芦菔。
黄瓜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后带回来的,当时称其为胡瓜,在五代十国时期改名为黄瓜,因其爽口水分多又容易种植,不少人家在后院搭架子让黄瓜爬藤,莫文远现在腌制的是秋黄瓜,而且还是放了不少时间水分有点流失的秋黄瓜。
好在黄瓜的腌制方法与白菜不同,大量的盐分本就会让其失去水分变得蔫蔫的,先流失水分虽对其口感会造成改变,影响却不是很大,除非是饕餮等级的食客,都吃不出有何问题。
莫文远对黄瓜质量还怪不满意的,他是个炊金馔玉惯了的人,对自己也好对食材也好都高标准严要求,以次等料做菜的事,他是万万不想做的。然而李三娘等人却不以为然,甚至是帮工,都撺掇着他把秋黄瓜腌了,它们耐不住放,再不腌,就真吃不了了。
无奈之下莫文远只得传授做酱瓜的方式,还说这批酱瓜就送人的了,怎么都不愿拿到店里卖。
蔫蔫的秋黄瓜放在棚里,他与院落中的妇女坐在条凳上,动手洗黄瓜。
“将黄瓜连皮切成黄瓜条,不用太长,中指长度即可。”精湛的刀工让他切黄瓜都好像和其他人不同,弯弯扭扭的黄瓜被从肚子中间剖开,分成均匀的两半,手起刀落二分为四,四分为八,不管黄瓜的形状大小如何变化,莫文远切出来的条状都体积相仿,充分表现出他在份量上的精准控制。
在场的妇女都勤做家务,洗与切难不倒她们。
黄瓜条被放在食盐中腌制,晶莹剔透的盐粒均匀地撒在黄瓜面上,腌制两个时辰后手动将其中的水分拧干,半干的黄瓜条被暂时放置在一旁。
大鼎、生姜片、蒜头,还有从街坊处买来的豆酱按顺序依次摆放在灶台上,鼎中的水已经沸腾。
按理来说做酱黄瓜最好用酱油,但谁叫莫文远实在是太忙碌些,现代的千万种食材他只能先挑荦荦大者研制,特别是唐代已经有了与酱油略有相似之处的替代品酱清,此外还有略显浓稠的豆酱,他决定先功课其他难题,把酱油暂且放置。
“在水中加入姜蒜盐酱料一同熬制,酱料的话豆酱即可,自家制的和酱屋买的都可以,不同的分量以及不同的酱料配方会使最后的味道发生改变。”
gu903();“莫大郎用的是何家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