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6章 疯子和理想家(1 / 2)

www.biquxsw.cc,舌尖上的霍格沃茨 !

吉德罗·洛哈特出生于1964年1月26日,父亲是个麻瓜,母亲是个女巫。

他还有两个姐姐,但她们都是麻瓜。自从在他十一岁那年收到猫头鹰来信后,他的巫师天赋终于得到了认可,洛哈特的母亲在所有兄弟姐妹中毫无顾忌地偏爱他,导致他的虚荣心像杂草一样不断生长。

洛哈特和他的母亲在兴奋当中忘记了霍格沃茨是一所面向所有英国和爱尔兰巫师的学校。

所以当洛哈特和其他的学生一起进入学校以后,他才意识到巫师才能仅仅是起点。

洛哈特最终分进了拉文克劳。

同时,与那些出色的巫师一样,他同样触发了“帽窘”现象——他差一点就被分进了斯莱特林。

在最开始的时候,洛哈特曾经以为自己会成为众人讨论与关注的对象。

因为在他看来,自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法力强大的天才,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很快意识到残酷:

这里有更多更有才华的孩子,没人对他天生的卷发留下深刻印象。洛哈特的确有很大的能力,他也比大多数同学都要聪明。但他最大的缺点是,他不愿意去尝试,除非他是最好的。

洛哈特能够取得好成绩,他的老师也认为,只要勤奋努力,他就可能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尽管这可能达不到他所宣称的野心:

他告诉其他同学,终有一天他会制造出魔法石,还打算带领英格兰魁地奇队历史性地夺取世界杯,未来所有人都会读他写的教材,他会亲手终结伏地魔的时代,还会成为英国最年轻的魔法部部长。

但是,洛哈特的虚荣心就是这样。

他不为接受教育而学习,而是为了给自己赢得关注。

他渴望获得关注、渴望获得各种奖项,他为此可以爆发出让人钦佩的干劲。

他请求邓布利多教授创办校报,而这仅仅是为了看到自己的名字在上面被印出来。

当看到这些“壮举”并没有为他赢得关注后,他又开始采取更加宏伟、戏剧性的手段。

他曾把自己的名字用20英尺长的字母刻在魁地奇球场上,这让洛哈特关了整整一个星期的禁闭;

他曾像黑魔标记一样,把自己的肖像投射到天空中;还在情人节的时候,自导自演地给自己寄过八百张情人节贺卡,以至于让那天的早餐被迫取消,因为有大量的猫头鹰粪便和羽毛掉进麦片粥里……

毋庸置疑,洛哈特的这些出格行径招惹了许多人,甚至于不少教授的不满。

在他七年级的那年,霍格沃茨新任职的占卜课教授生气地做出了预言:洛哈特的未来弥漫着让人不安的黑暗,他在三十岁之前可能会遭遇大不幸,从此永远地被束缚在一小片狭窄空间无法离开。

当然,那位在洛哈特七年级时加入学校的占卜课教授倒也不是针对于洛哈特一人。

这似乎就是那位卡珊德拉·特里劳尼后人的上课风格,她几乎没有作出过什么让人轻松的预言。

而在第二年,同时也是伏地魔倒台的第二年。

洛哈特也从霍格沃茨毕业了,整个学校上下都松了一口气。

或许是在潜意识中反抗“预言大师”口中的宿命——毕竟那可是邓布利多教授亲自邀请的教师。

在离开学校后,洛哈特并没有如同别的毕业生那样寻找稳定的工作,而是以一个作家的身份,到世界上各种有异国情调的地方旅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遗忘咒在课本之外的奇妙用法:

【欺骗那些有成就的男巫和女巫透露他们最伟大的事迹,并在之后抹掉他们的记忆据为己有。】

从那以后,洛哈特每次返回英国就会写一本书,讲述本属于他人的英雄事迹。

因为那些所谓的“事迹”,洛哈特如愿以偿地收获了许多奖项,他变成了一个小有成就的作家,受邀成为黑魔法防御联盟的终生荣誉会员,甚至获得了梅林爵士团授予的梅林爵士团三级勋章。

而随着名气、声望越来越大,洛哈特也逐渐开始感到不安。

在《与女鬼决裂》这本书成功出版之后,洛哈特没有继续他的“采风”旅途,转而是买了一堆关于家庭魔法、神奇动物的工具用书,东拼西凑地写了一本《吉德罗·洛哈特教你清除家里的害虫》,而在这本书出版以后,洛哈特原定定稿内容是写《会魔法的我》这本自传体小说,只不过……

所有、所有的一切,随着那天午后在他家门口响起敲门声,彻底消融在了那个光怪陆离的新世界。

…………

亚美尼亚丛林深处。

在危险压抑的气氛之中,明朗轻松的笑声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洛哈特倚靠在椅背上恢复了一会儿,笑容重新浮现在了他那张英俊的脸庞上。

在这天晚上的“拷问”过程中,无论是钻心咒、殴打、恐吓,似乎全都无法在抹去这名金发男巫脸上那自信迷人的笑容,以至于哪怕是作为施咒者的狼人巫师们都不由得在心中升起了几分钦佩。

“您不是自己已经找到了那个答案了吗?麦金托什女士——”

洛哈特微笑着看向那名中年女人,灵活地眨了眨眼睛,语气轻松地说道。

“不错,这是您、房间里的诸位……以及外边所有人的希望。”

“这份希望真实存在的情况下,我找不到理由说服自己去否认、去破坏这份宝贵的希望。”

“正如我之前说过的,狼化症是一种魔法疾病,它不是什么诅咒,而是一种可以被攻克的病症。它的传播途径、症状非常明确——通过唾液和血液的接触在人群中传播,并且在极为固定环境下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