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朕,不迁都(2 / 2)

他不和鞑子和谈,那是因为鞑子暂时威胁不到他,也没有打到京城之下。

而现在呢,我大顺八十万将士,只需一日时间,便可杀奔到京城下。

你扪心自问,以京城内此时明军的力量,能挡住我大顺军将士的进攻吗?

我们皇上提出的这三项和谈要求,崇祯是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

因为,崇祯要是不答应,很快大明就会亡在他的手中,他将成为大明的亡国之君。

杜公公,你觉得,有人愿意死吗?有人愿意做亡国之君吗?

所以,你的担心是没必要的。

以本将的猜测,只要崇祯还有脑子,他就一定会答应皇上提出的这三项和谈要求的。

因为崇祯只有答应我们的和谈要求,才能为他争取时间,才能让他和大明王朝,继续苟延残喘下去。

大明地盘那么大,崇祯不缺区区西北苦寒之地的。”

宋献策仔细想了想后,以己度人,他觉得这次崇祯面临的局势,不可往日相比。

要是他是崇祯的话,他便会答应这些和谈条件,为自己换来更多时间,不至于立即被灭,只要活下来,大明不灭亡,他就还有中兴大明的机会。

宋献策的这种想法,完全就是正常人的想法,甚至连此时的杜之秩等如此认为。

“好,杂家离开就回京城,一定不会辜负皇上所望,让崇祯那狗皇帝答应和咱们缔结盟约。”

这一刻,杜之秩又恢复了自信,露出喜色,说道。

随即,杜之秩便在一队大顺军士卒的保护下,挂着大顺使者的名头,前往京城。

而此时的大明京城,早已经是人心惶惶,城内百姓和那些达官显贵,已经知道李自成的大顺军杀过来,打到昌平了。

京城内,不少朝廷大臣甚至已经开始派人出城,私下里和大顺军接触。

这个时候的崇祯,坐在大明皇宫内,神色憔悴,甚至已经开始为大顺军攻破京城,做最后的准备了。

崇祯很清楚,别看此时大明京城内外,还足有近二十万兵马,可是那二十万兵马什么德行,崇祯自己都清楚。

这二十万明军当中,除了当初卢象升从山西带回的三万精锐之外,其余的明军战力根本不堪入目。

让这些官兵维持平日里京城的秩序,震慑一下宵小还可以,让他们对上大顺军,上战场厮杀,那真是高看他们了。

而这几日,朝堂上的那些大臣们,更是吵开了锅,不少官员都上奏崇祯,希望崇祯可以迁都金陵。

毕竟,金陵本就算是大明的陪都,就算这个时候崇祯迁都金陵,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而且,大明那些官员都觉得,此时大明整个北方都已经糜烂了。

西北被大顺军所占,辽东被鞑子所占,河北早就被鞑子劫掠的千里无人烟,河南和江北落入到李子霄这个乱臣贼子手里。

可以说,整个大明北方,基本上都已经不受朝廷控制了。

这就使得那些大明官员认为,北方都这样了,迁都金陵不是正好嘛!

反观此时的江南之地,相比大明北方绝对堪称是富庶繁华。

又有长江天险,不管是鞑子,还是李自成,亦或是李子霄,想要打过长江,都不是那么容易的。

朝堂上那些大明官员如此一分析后,顿时感觉这大明京城真的不能待了,继续待下去,就是一处死地啊。

整个破烂的大明北方,就扔给鞑子,大顺军和李子霄他们三方争夺去吧。

只要崇祯同意迁都金陵,这些大明官员还有那些达官显贵们,便可以收拾家当,跟着崇祯一起到金陵去了。

至于大明北方的百姓的安危,以及大明的尊严,都被这些大明官员扔到一边去了。

对于他们来说,保住他们的性命,保住他们的荣华富贵,才是最重要的。

他们现在,就坐在大明这艘破船上,并且在船上积累的大量的财富,他们真的不想看到大明这艘破船沉没。

如果大明这艘破船沉没的话,他们也很容易落水身亡,很容易将那么多年积累下来的惊人财富丢掉。

所以,这个时候,朝堂上那些大明官员,一个劲的上书崇祯,劝说崇祯迁都金陵,然后卧薪尝胆,终有一日可以中兴大明的。

这些大明官员们,倒是想的挺好。

就等着崇祯同意迁都,然后他们也跟着崇祯一起走。

甚至,大明京城内不少达官显贵们,已经暗中吩咐家仆,收拾家中财富,一旦崇祯下令迁都,他们便第一时间跟着走。

京城内那些达官显贵们,将家中的金银珠宝,丝绸,书画,绫罗绸缎等各种值钱财物,纷纷从密室,地窖,暗格等地方弄出来,装上一辆辆大车。

之前,每当崇祯向这些宦官,朝廷大员,勋戚富商,地主大户们募捐的时候,这些人一个个全都装穷,哭穷。

那处大明高官们,一个个将绫罗绸缎藏在密室里,穿着破衣烂衫,哭穷给崇祯看,糊弄崇祯。

而现在,准备要走的时候,才显露的也终于全部显露出来。

一时间,整个大明京城最缺的,你们知道是什么吗?是马车。

因为京城的这些达官显贵们太多了,他们要带走的金银珠宝太多了,他们府上的马车不够,只要去买。

短短一两日,整个京城所有的马车,都被那些达官显贵们抢购一空。

即便是如此,依然有不少达官显贵的马车不够用,拉不完他们的财物。

于是,他们便只好将财物装到手推车上,准备跟随崇祯迁都南下的时候,让这些家仆推着走。

甚至,在京城一个东林党官员家族中,他们府上的财物,装着整整五百多辆马车,都没装完,只要往手推车上装,准备让家仆们推着走。

这个东林党官员家族中,历史上曾出过两任大明首辅,七任尚书,即便到了现在,他们家族中,依然有人在朝中担任大官。

而他们家族子弟,不仅遍布朝堂,甚至还遍布其他三教九流,京城很多商铺,地产都是他们的,真正的富可敌国。

再加上,他们这些年来,不管是经商,还是干其他的,都不需要向朝廷缴纳税赋,不积攒下海量财富,那才叫怪呢。

像这个东林党官员家族的情况,在此时的大明不是个例,还有不少勋戚大户家族的财富,不输给他们。

他们就像一群水蛭,附在大明百姓的身上,吸食了海量的民脂民膏,将他们养的又大又肥,却不愿为大明奉献什么。

只不过,让这些京城达官显贵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八月十八日,崇祯正式下诏。

而这一份崇祯的圣旨中,只有短短一句话:朕,不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