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biquxsw.cc,指南录 !
看到很多读者的疑问,现在总结回复如下。
首先是个别读者文天祥的指挥能力问题的疑问。酒徒认为,文天祥的指挥作战能力还是有一定水平的,至少在大局观上要高于张士杰和陈宜中等人,实际指挥能力也高于投降到北元方面的黄去疾,王积翁等降将。在吸收了后世的先进思想后,指挥能力会有很大进步。
历史中记载,当年文天祥趁元朝北方发生叛乱,挥兵入赣时,曾经震动江南,半个江西在数月间被其光复。而文天祥当时本部人马不足五千。
为了对付文天祥,忽必烈动用了数倍于文部的兵力。当时号称四十万,而据有关资料记载,文天祥与李恒部主力遭遇时,李恒所部精锐五万。这样的兵力比,文天祥的确很难取得胜利。而后来文天祥在移师广南,潮州一带时,遭到瘟疫等打击,兵不满千,依然有实力剿灭了几支当地的土匪武装。
所以张弘范在南下发动对宋王朝最后一击时,首先对付的不是张士杰的十余万大军,而是文天祥的手下那支“游击队”。在敌人眼中,谁强谁弱,可想而知。
文天祥的个人魅力极高,在兵败被俘后,忽必烈曾经亲自看望他,希望他出任元朝的丞相。被其拒绝。而在他抗元期间,各地豪杰舍家来归者,有数十人。其中张唐,吴希奭表现最抢眼。
史书记载,吴希奭(1237--1279),字定高,号休甫。他出身于富裕之家,从小就学诗文,习谋略,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宋朝南渡后,元朝军队大举南下,文天祥奉诏起兵万人勤王。当时任庐陵主簿的吴希奭,带头联名上书枢密院(相当于今国防部),他在书中慷慨地说:“今主上危难,岂能苟且偷生?惟舍资募勇,忠忠烈烈,一死以报国。”随后他回到故乡,倾家荡产招募勇士数千人,组成勤王之师。
吴希奭带兵很有方法,他注重整肃军队,严格军法,鼓励将士誓死收复宋朝山河。他初次率兵出击便收复袁州(今宜春)、萍乡等地。当时南宋王朝为表彰其收复失地的功勋,授他为湖南招讨使(相当于一省的军事长官)。从此,这支勤王之师军威大振。后来元军举重兵与吴希奭激战,吴希奭军迎头痛击。愈战愈勇,多次大败元军,乘胜收复醴陵、衡州等地。
文天祥兵败被俘,南宋江山基本沦陷时,吴希奭“一死以报国”的忠心并未改变,抗元的壮志并未动摇,继续浴血奋战。1279年,元兵大举进攻莲花,吴希奭率众抗击,激战十五昼夜,身受十余伤,终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
而宁死不屈的豪杰更是不计其数。除了文中已经提及的赵时赏、巩信等人。其他几人的事迹也令人拍案。
刘子俊字民章,庐陵人。尝中漕试。少与文天祥同里闬,相友善。天祥开督府
兴国,子俊诣府计事,补宣教郎、带行军器监簿兼督府机宜。空坑兵败,子俊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