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资格赛15
季班的解说视频预告是在晚上8点放出,是三夭憋了许久的产物。并不是针对某一场比赛。因为资格赛的地图和时长都太过简单,很难挑出节奏紧凑的场次。所以三夭干脆来了个大杂烩。
网友们点进网址,热情留言。评论区的走向很快分成了数种完全迥异的风格。
一部分在假哭,说没有了乘风的资格赛就没有了快乐。这人怎么可以不善始又不善终?
一部分手操专业的学生仗着自己有新马甲无节操地疯狂表白季班。
还有一部分观众在干正事,恭贺乘风顺利过线,并对本次记录吹了一箩筐不重复的彩虹屁。由于每条评论的字数都格外的多,乘风有点怀疑这些是三夭找来的水军。
视频资料的封面是一架手操机甲的背影。解说正式开始后,背景中响起季班整理桌案的杂音,随后他开口说话。
“我的解说不是很好笑,可能会有点无聊。”季班顿了顿,调高系统的声音,平缓而温和地道,“其实双人对战的副本没什么好解说的,一句话没说完可能双方已经打完了。所以今天我会从常规的角度,给大家分析一下乘风的操作水平吧。”
季班点击屏幕正中的播放,有条不紊地道:“可能很多人都不了解,为什么乘风能一直赢?为什么每次看起来很惊险的对决场面,最后赢的人一定是乘风?她运气真的有那么好吗?她的操作,对应的传感机甲可以做到吗?”
网友们确实对这个问题最感到困惑。
手操机甲门槛过高,大部分吃瓜群众连最基础的操作代码都无法掌握,更无法评判各项操作之间的难度等级。
乘风的记录究竟水不水?乘风跟传感机甲专业的单兵相比到底有多大的差距?业内称她的路数为“亡命之徒”打法,里面有多少是纯粹的运气,又有多少才是真正的实力?
各式各样的观点都有,一帮人拿着外人看不懂的数据在网络上搅浑水,谁的声音大,谁就能说服人。
毕竟里头的门道大伙儿都摸不清楚嘛。
三两句话的功夫,视频中的两台机甲已经开始交锋。
为了躲避对面提前架好的枪炮,乘风操作着机甲直角转向,扒住墙面紧急绕行。并利用玻璃被震碎的窗口,不断变型机身,像一只灵活的大型机械蜘蛛,迅速向上攀爬。
随后借由高度差,直接从上空越过一处低矮的障碍物,完成偷袭。
对手完全没料到她能爬到那么高的位置,等发现时最关键的武器库已经被轰毁,机身重度损坏,只能狼狈撤逃。
网友们在p;因为爬墙技能是传感机甲的盲区,类似的操作在整个联赛都比较少见。爬那么高又那么快的,更是几乎没有。
季班点击暂停,解释道:“最初版的默示是有很强的攀墙力的,相对应的是牺牲了机甲三分之一以上的可变型结构。后来做出了调整改进,大部分学生就放弃了这项技能。其实三夭跟军部也不提倡这种操作,因为即便是对初代默示而言,这种行为的危险性也太高,但是爬墙……”
他话藏了一半,网友们替他接了下去:“真爽。”
可惜不是直播,季班看不见这么一场心有灵犀的画面。
季班低声笑了笑,从后台调出一个用于数据分析的模拟软件。
里面的数据已经设置好了,还原了考场里的局部地图,只是去掉了所有会干扰视线的外部景观,用最直白的黑色线条来表示街道跟建筑。
“以前默示有足够支撑机身重量的吸附部件,现在需要一定推进动力的辅助。”季班边说边把一架机甲放到乘风刚才所站的位置上,又在一旁的调试面板里敲入答案,“她输入的代码应该是这一串……我们一样的操作来给她走一遍。”
季班按下确定,模拟软件中的机甲当即根据代码输入的不同速度开始测试。
开始是以各校学生的平均手速来运行。
无一例外,机甲都在转到一定角度的时候因为惯性而摔落。
随后逐渐提高测试速度,在代码键入的手速超过78%的学生时,机甲终于成功转起来了。但是肉眼可见的,机甲的动作十分勉强,虽然成功,却无法很好保持机身的灵活性。下一步的攀爬显眼无法接上。
在输入速度超过86%的学生时,这个动作总算是能比较安全地完成了。就是总有那么点奇奇怪怪的感觉,没有乘风的操作来得流畅。
季班安静地注视着程序运行,在软件停止测试后,才喝了口水,继续解释道:“我们的数据库是不分年级的,里面包括所有参与考核的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另外,这一届的平均数据比往年要稍微高一点,已经持续三年呈增长的趋势。说明大家确实是在进步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
季班组织了下语言。
“上面就是我说的爬墙危险。驾驶者重心掌握不好,很微妙的一个时差,就容易导致失败。很可能失误只在一个分神之间,失误之后能安全补救回来的概率也不高。”
他将手操机甲从页面移除,统计出来的数据也一键清空。
“后续的攀爬操作我就不测试了,因为它跟驾驶者自我经验的判断有很大关系。知道什么时候输入什么代码,移动的长度跟距离是多少,这本身就是单兵最重要的技能,软件无法进行模拟。”季班平静地道,“手操机甲,手速不是第一位,操作才是。”
他加重了声音,比较肯定地道:“类似的操作为什么少见?因为除了乘风,90%以上的学生都掌握不了这项技能。而99%的学生,都不敢在正式比赛的时候,使用类似极限的操作。”
他很谦虚地用了90%的数据。这样就不会有被打脸的风险。
网友们被他这一串数据砸得一愣一愣的,不过切实地领会到了他的意思。
“就是这操作凡人学不来的意思。”
“99%,不敢,重点圈明白了吗?乘风就是那注定的1%!”
“所以这就是亡命之徒打法的精髓吗?我不弄死你,我就弄死我自己,反正今天总得有个人头落这里。”
“从统计数据来看,乘风的失误率很低的。说明人家心里有数,对别的学生来说才是亡命之徒,她只是基操。”
季班回到视频资料界面,随手在屏幕中敲了下,取消停止状态。
所有内容均选自乘风的比赛场景,有些看起来是压倒性的优势,但没有什么代表性的操作,季班就只是随意讲两句,或者“嗯”一声带过去。
播到视频中段的时候,季班再次点击暂停。
这一场比赛不少网友都还有印象,赛后乘风自己发布了第一条剪辑教程,对手是那位因大众怜惜而意外成名的19分钟学长。
三夭的选择同样是乘风出其不意折返偷袭的片段。
重看一次,网友们依旧为那个不露脸的学长感到头疼。
“刚才讲的是手速,这里给大家简要对比一下节奏。”季班说,“很多人不理解,操作的节奏到底是什么意思。长时间段里一松一紧是典型的节奏,但其实微操里还有一种节奏的概念。”
季班拉着进度条往前退,找到三夭功能列表里的一项【键入音】功能,将乘风敲击代码的节奏用清脆的机械声同步出来。
放了两遍后,他记住动作,跟着画面按动手指敲了一遍。随后又将视频往回拉,开启慢放,让网友们仔细听两人的敲击声。
系统音一道低沉,一道清脆,慢放情况下,跟落在不同材质上的雨水一样,还是很容易区分的。
季班的代码敲击速度比乘风的要稍微慢一点,毕竟他年纪已经大了一轮,身体素质跟不上。
但其实也没有慢很多。可是中间部分的两串代码声音几乎完全不重叠。即便是分开听,也很难听出是同一种频率。更无法猜测出是同一项操作。
“哒……哒哒……哒,跟哒哒……哒哒,在慢放二十倍的情况下,两者的区别能听出来吧。”季班说,“这种短时间内的代码键入,大多数考生会做出条件反射性的操作,将多个动作的代码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输出。而不会考虑单个代码所代表的操作是什么,下一个单项代码应该间隔多久输入才是最合适的。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人类的大脑没有那么发达。”
“所以,每个人的微操节奏是不一样的。就算是相同的代码,相同的时间内输入完成,机甲也不会做出完全相同的动作。ap250也不行。只是大部分情况下,这种差距你感受不出来。”
季班说着,又把之前那个模拟软件拉到前台。往空白场景的中间区域重叠着放置了两架手操机甲。
一台复刻乘风的操作,另外一台用他的代码加速至跟乘风相同的速度,同步运行。
经测试,两台机甲之间确实出现了虚影,证明彼此的操作表现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
“我们说机甲操作的流畅度跟手感是有很大关系的,最主要的就是这个原因。手速依旧是其次。手操机甲的作战风格也是完全可以根据一个人的细微操作辨认出来的。”
季班说完,将两台机甲分开,并排放在一起。
由于没有标注,网友们一时认不出哪台机甲是谁的代表。
季班果然问了句:“左边还是右边?你们觉得哪个更加厉害?”
网友们迟疑了。在两台机甲的身上都看出了凝练过经验的老熟。
“外行人的眼光:右边。”
“压右。”
“慢放后感觉右边有种人物运动的线条感。左边稍微卡顿一下。”
“只有我觉得左边那种风格会更加干脆利落吗?”
季班等了片刻,抬手将右侧机甲标红,并贴上乘风的名字。
弹幕的走向顿时变得古怪起来。
季班语气如常,并没有因为这个结果而感到太过惊讶。
“我看了乘风好几场战况焦灼的比赛,开始没仔细看,所以没有注意到,还觉得她很喜欢冒险,不知道恐惧。部分胜利的结果是擦边走了极限。但是只要走极限就必然要倚靠运气,我不相信一个人的运气可以伴随她一百多场。”
“后来经过进一步的分析,我可以笃定地说,为什么最后赢的永远是乘风?因为她的手感、她的经验,决定了在对战的过程当中,对手会拥有比她更多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