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节(1 / 2)

盛唐风流 凤鸣岐山 2448 字 2023-10-18

一见武后面露不愉之色,程登高自不敢怠慢了去,忙躬低了身子,小心翼翼地出言解说了一番。

“嗯?真有此事?”

武后对李显前些日子忙乎着耕地的行为本就有着极大的疑虑,早已密令东宫内线彻查此事的根底,这会儿一听李显居然引种了海外的植物,虽不清楚根由,可心底里却有种不是太妙的预感涌上心来,但却找不出问题的根本之所在,眉头立马便皱紧了起来。

“确实如此,据说太子殿下对此事极为在意,很是狂喜了好久,只是内线那头地位太低,却是不知太子殿下究竟在兴奋些甚子。”

武后有问,程登高自不敢不答,紧赶着便出言肯定了一句道。

“哦?诸位爱卿对此可有甚看法么?”

武后皱着眉头想了良久,却始终不得其要,愣是猜不出李显的葫芦里究竟卖的是啥药,不得不将问题抛给了一众心腹手下。

“娘娘,此事恐别有蹊跷,太子殿下素来不按常理出牌,须得小心提防才是。”

“不错,微臣也是如此看法,此时宜静不宜动,还是先看看再做定夺亦可。”

“娘娘,依微臣看来,太子殿下此举似有标新立异之嫌疑,参其一本可也!”

……

武后如此精明之辈都猜不到李显的用心,贾朝隐等人又如何能摸得着头绪,只是武后有令,却又不敢不答,这一七嘴八舌地一答,尽是些不着边际的废话,直听得武后原本就皱着的眉头自是皱得更深了几分……

第六百一十章李显邀宴

仪凤二年三月初七,武后下旨,调左羽林军将军武三思为户部侍郎,调右羽林军中郎将武懿息为左威卫将军,调左羽林军郎将武懿德为兵部库部郎中令,调左羽林军郎将武懿宗为左金吾卫中郎将,至此,除了左羽林军郎将武懿宁依旧留任羽林军中之外,其余诸武子弟已是尽皆调整出了宫禁系统。

仪凤二年三月初九,因太子新册而开之恩科在贡院举行,礼部尚书李敬玄、国子监新任祭酒崔知温分任正副主考,取士百余;三月十四日,武举会考于城南演武场举行,兵部尚书岑长倩、左威卫将军武懿息为正副主考,取武进士三十七人,武状元为松州武举葛弓,得授兵部员外郎之职。

仪凤二年六月,河南、河北大旱,月余无雨,帝忧之,下罪己诏,并开粮库赈给灾民,奈何受灾面积过广,且江南新粮未至,库粮不敷使用,各州告急文书不绝,武后无奈,只能下令关中、河南、河北等地之缙绅大族关捐以为赈灾之用,应者虽是不少,然则对于规模浩大的灾情而言,却是杯水车薪,难堪大用,而朝廷已是处于捉襟见肘之窘境了。

“撤了,撤了,朕不饿!”

因着重疾缠身的缘由,高宗这些年来已是少理政务,但并不意味着其不关心民生,自打灾情突显以来,高宗心情忧郁至极,本就不好的胃口更是差到了极点,这都已是午时了,高宗却无半点的食欲,只扫了眼几子上排开的菜肴,便即一挥手,不耐地吩咐了一句道。

“陛下,您都已是一日未食了,还请……”

高宗可以发脾气,可边上的近侍却是不敢真饿着了其,哪敢真的就这么将饭食撤了去,只能是陪着小心地劝谏着。

“朕说过了,不饿,撤了!”

高宗今早方才摆驾去了回西苑,沿途察看了下灾情,见城中灾民已是爆满,心情自是恶劣到了极点,这会儿心火正急,哪肯听得人劝,也不等那名近侍将话说完,他已是不耐地喝了一嗓子。

“诺。”

这一见高宗有发飙之迹象,那名近侍自是不敢再劝,恭谦地应了诺,一挥手,便要令侍候在侧的一众宦官宫女们上前去收拾那些个不曾着筷的饭菜。

“嗯?”

还没等众人动手,却听一声不悦的哼声响起,一身紫色长裙的武后已领着数名宫女从屏风后头转了出来。

一众宦官宫女们都是在宫中混久了的人物,观颜察色乃是活着的基本技能,只一听哼声不对味,便已知武后的不悦之所在,自是无人敢再上前去收拾饭菜,尽皆躬身退到了一旁。

“陛下,时候不早了,您该用膳了。”

武后没去理会那些退下的宦官宫女们,款款地行到了高宗身侧,微微一福,温和地进谏了一句道。

“朕,唔,朕不饿,媚娘自行先用着好了。”

高宗心正烦,可却不敢冲着武后发泄,只能是苦笑地摇了摇头,随口应了一声。

“陛下,您的龙体要紧,且让妾身服侍您用膳可好?”

武后在宫中耳目遍布,自是知晓高宗近日胃口极糟,饭量大减,还真怕高宗再次病倒了去,这才会在处理完公务后,急赶来乾元殿,为的便是便是督促高宗用些膳食,倒也不止是亲情关切的缘故,更多的则是政治之需要,只因武后此时尚不能完全主导朝局,还需要扛着高宗这面大旗,若高宗就此倒下的话,武后前头数十年的努力只怕都得付诸流水了的。

“唉,媚娘啊,朕是实在吃不下啊,一想起城中如许多的灾民食不果腹,朕怎能吃得下?”

高宗不理政那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故,可心中还是有着社稷在,这会儿的感慨确是出自真心无疑。

“陛下且放宽心,臣妾已下令从江南调粮,过些日子也就该到了,陛下还是先用膳罢。”

一听得高宗提起眼下的灾情,武后心中立马便滚过了一丝无力感,不是她不尽心,而是已然想尽了所能想到的办法,奈何此番灾情来势太汹,受灾面积又广,朝廷这会儿也是苦困得紧,再要赈灾的话,怕是连官吏的禄米都发不出了,到了此时,武后也只能是用虚言来哄骗一下高宗了,原因无它,江南的粮米倒确是已收了上来,可从江南运粮到河南、河北所需的时日至少也得一个半月,真到那时,只怕灾民也都死得差不多了。

“能如此最好,奈何远水又怎能救得了近渴,朕实在是心难安啊。”

武后倒是说得信心满满,可高宗毕竟为帝多年,却不是那么好蒙的,只一听便知武后这不过是安慰之言罢了,压根儿当不得真,心中的不安不单不曾消减,反倒是更为忧虑了几分。

“启禀陛下、娘娘,太子殿下来了。”

眼瞅着高宗如此忧虑,武后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劝慰才是,正自头疼之际,却见程登高急匆匆地从屏风后头转了出来,疾步走到近前,一躬身,紧赶着出言禀报了一句道。

“陛下龙体欠佳,且让他先回罢。”

武后这会儿正自心烦,自是不愿见到李显这个时不时让其心堵的儿子,也不等高宗发话,眉头一皱,已是没甚好声气地挥手喝斥道。

“诺!”

一见武后神情不愉,程登高哪敢再多耽搁,忙不迭地应了声诺,人便要紧赶着退将出去。

“慢着,显儿既然来了,就见上一见好了。”

高宗此时心情正差,原本也无心接见李显,然则转念一想,却又觉得李显或许真能解决得了朝廷眼下的困境也说不定,毕竟当年关中大旱之际,便是李显出面挽救了危局,有鉴于此,高宗自也就不理会武后已然下了决断这一事实,手一招,沉着声地喝了一嗓子。

“诺。”

一听高宗的意见与武后完全相左,程登高不由地便是一愣,偷眼看了看武后的脸色,见武后并无甚旁的表示,这才紧赶着应答了一声,急匆匆地退了出去,不多会,便已陪着李显再次转了回来。

“儿臣叩见父皇、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