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比起江南富饶之地,相差不啻天壤之别,民风更是彪悍至极。自来在那里为官地,能保住官职已是不易,枉论升迁二字。不过,从皇帝颇含深意的目光中,他看到了一丝讽刺,一丝冷然,甚至还有几许期待。章叔铭咬咬牙,重重叩下头去:“微臣唯皇上之命是从,即便是刀山火海尚且不惧,又何况区区湖北”
风无痕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他登基未久,湖北就闹了洪灾,虽然这是天灾不可避免,但湖北通省上下的官员仍然被证实是庸碌无能之辈。一到灾荒便只知伸手向朝廷要钱粮,那朝廷要他们又有何用闹到现在民众怨声载道,连玉常也上了好几道的弹劾折子,其中更是把现任湖北巡抚说得一无是处。如此一来,风无痕便不得不考虑调一个能员去湖北镇压局面。看了不少吏部送上的履历之后,他还是把目光集中在了章叔铭身上。
“很好,章叔铭,能有担当方为忠臣。你若是一味推三阻四,朕少不得就要免去你的布政使之职。”风无痕点点头道,“湖北民风彪悍,官员向来不是死命弹压就是敷衍了事,因此无论赋税还是民政都是一团乱。你此去湖北,朕希望你能打开一个局面来,不要像以往那些龌龊官吏一样只知欺上瞒下。”他略略顿了一顿,又加了一句分量颇重的话,“朕可以和你约定,三年之内,若是你能还朕一个富饶的湖北,朕就给你的生母诰命封赠”
章叔铭闻言浑身大震,几乎不可思议地抬起头来,直直地看着头顶地君王。他自幼丧父,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不仅省吃俭用送他念书,甚至还不惜在大户人家做活弥补生计。然而,在他进学后不久,积劳成疾的母亲就撒手人寰,这让他分外心痛。也正是因为如此,无父无母的他才会轻易入了章氏宗谱,但内心中,章叔铭对早已辞世地母亲仍是心怀愧疚。
“微臣,叩谢皇上恩典,绝不辜负皇上的重望”章叔铭深深俯首叩头,眼中已是水光乍现。他并不知道皇帝如何知晓了自己的家世,然而,就是为了那诰命封赠,他也绝不会轻易认输。“不就是一个湖北么,又怎么难得住我章叔铭”他暗暗发誓道。
待到章叔铭退去,风无痕方才淡淡吩咐道:“你出来吧”只见偏殿中步出一个人影,毕恭毕敬地走到阶前跪下,正是李均达。他也没有想到皇帝会在召见章叔铭时令他在偏殿随侍,因此心头一片迷糊,待到最后皇帝派章叔铭去湖北时,他才恍过神来。尽管还是有些不解,但他心头的愤恨本就不如范衡文深重,再加上皇帝又额外开恩让他看了章叔铭地履历,因而他已是完全释了怀。换作自己,就算有人暗中扶持相助,也决计做不到章叔铭的政绩,他心中暗自存了几分钦佩。
“李均达,你在实务上远远胜于范衡文,但与章叔铭一比,却仍旧有不小的差距,朕此言可是属实”风无痕直截了当地道,“你不用急着回答,朕此次让你作了房官,你的言行也颇为称职。论起学识来,其实你倒是三人中最为上乘者,朕有意调你为四川学政,加从四品翰林院侍讲学士衔,你可有信心为朝廷访查英才”
李均达顿感一阵头晕目眩,虽说他这个学政不过从四品,但依照历来凌云的规矩,所谓学政乃是各部堂或是翰林院进士出身的官员充任,身份极为尊崇,在各省甚至可以和督抚平行。像他这样得圣眷的官员,一旦三年任满,再向上升迁是极容易的事。不仅如此,将来门生满天下时,这为官就要轻松得多。想到这里,他立刻叩头应承道:“如此殊遇,微臣本不敢当,但访查英才乃是微臣平生所愿,因此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唔,你就回去好好准备吧。“风无痕颔首道,“李均达,朕信得过你的人品,希望你也不要让朕失望。为官一任当造福通省学子,你牢牢记着这一点就是,万不可走了他人徇私舞弊的老路”尽管深知李均达的秉性,但他还是不得不嘱咐几句。官场犹如染缸,能出污泥而不染的毕竟是少数,他实在不想看到一个清正的官员因为环境而堕落。
章叔铭心思复杂地坐轿回府,和岳母的期望相比,皇帝的这一道任命无疑是晴天霹雳,然而,对他而言却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作了近八年的唐家女婿,他对杜氏这个岳母实在是忌惮非常,唯恐对方在利用自己做什么干碍太大的事情。然而,他却不得不紧靠唐家这棵大树。章家自义父致休以后,已经是日渐式微,若非他能力出众,怕是在京城立不住脚跟。
此去湖北,皇帝似乎有意让他接手巡抚一职,这是一个不小的飞越。抚台和藩台虽说官阶一般,但毕竟还是有从属之别。只要他能在这三年中有所表现,说不定将来湖广总督的位子也能够轻易染指。他一边想一边露出一丝满足的笑意,和为人傀儡相比,自然是自己作主更有挑战性。若是杜氏一意逼迫,那就休怪他不客气了
他才踏进章府大门,贴身小厮就匆匆走近禀报道:“启禀老爷,夫人刚才又犯了病,才叫大夫来瞧过,老太爷似乎很是不喜呢”
章叔铭眉头一皱,深深叹了一口气,仕途得意又如何,妻子的心结不知他今生今世能否解开。唉,他自忖对唐见柔这个妻子体贴入微,为何还会弄到如今的局面“天意弄人,莫过于此”他仰天喃喃自语道。
无痕篇第九卷江山第三十八章外迁
豫丰二年四月初十,宰相鲍华晟奉旨至萧府查抄萧家家产。果然如群臣所料,除了萧家的祖产和御赐之物外,萧云朝的积蓄着实颇丰,光是金玉之器就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甚至还有不少西夷之物,总价超过四百万两白银。不过,萧家毕竟是世家大族,因此对于这些家产,皇帝未曾置词,群臣也知机地不发一言。只有百姓望着那一队队搬箱子的士卒,口中啧啧称羡。而状告萧云朝三个儿子的状子足足在顺天府尹的案头堆了三尺高,就连刑部尚书何蔚涛也是为此不胜其扰。
案子的审理过程没有一点悬念,谁都知道,身为谋逆主犯的儿子,那三人自无幸理。而顺天府和刑部会审后的一系列罪名更是足以让他们死上数次,从草芥人命,强抢民女到大发悖语,心怀叵测,足足十几条的罪名让人看着就感到心悸。这一次萧云朝谋逆一案,出于皇帝授意,因此大理寺并未行株连之举,这才让一众攀附萧氏一党的官员松了一口气,但心中仍然忐忑。何蔚涛则是顺理成章地成了这一派的领袖人物,但行事也更加谨慎小心,唯恐触了禁忌。
至于萧重华一家却并未遭到几分扰动,先前风无痕本意的加封自是没了动静,但他的此子升迁苏州知府的吏部任命却仍然有效,故此,萧重华一边哀叹时运不济,一边想着将来可能的飞黄腾达。他很是清楚,株连九族的大罪变成了只诛萧云朝一系之人,这其中不知费了多大周折。太后萧氏的态度也是起了不小地作用。想到自己竟差点遭了身首异处的下场,他就感到心惊胆战,因而对当日柔萍许诺的事情也看淡了许多。女儿萧珑本就是庶出。横竖现在还小,等几年没动静再将她嫁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