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节(1 / 2)

推开村长办公室的门,大家都在路口集合,全都清一色穿着红色的衣裳。

他们穿的衣服,都是常锦礼出的布票,买了一匹大红布,就是简单的棉布,做的红上衣。

衣服上还是奶奶特意照着李会计临摹的渔村字样,给缝了一个小LOGO在胸前。

奶奶虽然不明白什么叫LOGO,但是却知道这就是他们渔村的招牌。

而穿在身上,就是一个个活招牌啊!

村长见常锦礼出来了,慈祥地将老花眼镜滑下鼻梁,特意看了一眼她。

“哎呀,这个娃儿怎么这么好看呢?穿着真喜庆。”

“老村长,你不会是又糊涂了吧?那哪是娃儿啊,那是锦礼啊。”李会计赶紧轻轻推了一把朱元骑。

朱元骑却挪了下他的胯,用胯顶了一下李会计,“她就是娃儿,时间过得真快,昨天她好像还是那个小时候玩泥巴的小姑娘呢。”

大伙这时才哄然大笑起来,老村长哪里是糊涂了。

相反,是真的记得常锦礼。

就连她小时候的模样都说出来,他这是感叹时间过得快。

“她小时候爱哭鼻子,不像现在,做什么都是一个女企业家的气势。”

常锦礼这会已经走到他跟前,笑着挽起了他的手,一边说着,一边扶着他走向渔村的第二间大店——渔村特产店。

“那村长昨天还是很帅气的小伙子呢,今天就成了村里的大龙头啦。”

朱元骑被常锦礼一口一个大领导哄得开心极了,咧开的嘴唇笑着就没有合拢过。

李会计看着老村长笑得就像一个小孩那样,心里也高兴。

先生也说了,保持心情愉悦对他的病情有好处。

村子里的马路这几天正在重铺,明显挨家挨户的院子拆开之后,这条马路豁然大了不少。

本来想铺沥青,但是考虑到沥青的味道和这天气的炎热程度来说,他们最后一致商讨的结果就是还是倒的水泥地。

虽然不是很高大上,但是从实用层面来说,还是水泥地好些。

只要不是长期有中型车经过的话,这个水泥地还是能抗上好些时候的。

常锦礼将村长扶到了新店门口,第一家茶餐厅是由她和奶奶牵头做的,村民们都看到了这条村子里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巨大数额利润。

加上有了常锦礼打头阵,赚到的钱虽然比红砖和海鲜那部分来的要少,但是比起那些妇女做手工活来说,实在赚得要差太多了。

能赚钱的事,大家谁不上赶着做呢?

所以当初在定下特产店开张这件事的时候,还头疼了一会,究竟该定下来是谁来管这间店铺。

后来大家一致投票,投给了黄知青。

由于村子里所有的利润,都是归集体所有。

所以大家都没有抢着去做店长,深思熟虑之后,都觉得黄知青比较合适。

一来,她本身还是羊城人,对那头的特产也比较熟悉。

二来,之前蛇口码头的针对外国人的特产推广,也是黄知青在接手的,她上手也会比较快。

常锦礼经营方针理念上,和现代的她是一样的。

疑人不用,用人就不会去质疑她。

所以当初特产推广时,是全权交给黄知青负责的,换句话说就是黄知青手上是有一批客源的。

如果她想单干,是分分钟都能做起来的事情。

所以,当黄知青被选上的时候,大家又有些发愁了那会。

“黄知青的小卖部是不能关的呀,咱们都习惯了在她店里接听电话,这一下变成特产店了,而且也不够大的呀。”

李婶婶说了后,大家都觉得确实有这么一层道理在。

常锦礼已经拿了一套房子出来做了,也不可能再将奶奶的那套拿出来。

因为目前任顾的父母偶尔回来,还是会去住上一下的。

最后,没想到是一直沉默的村长再一次站了出来。

用他的家做着,二楼给他分隔出居住厅就好了。

所以,常锦礼拍案,“这样好了,以后不论是谁的家做的店铺,分成就给那家人多一成,如何?年底利润分配的时候,李会计会在表上写得清清楚楚的。”

大家这一听可都乐坏了呀,一成啊!

要知道,如果是按照河沙的月利润来算,一个月就二三十万的,一成就得两万了,这一年不是妥妥的白赚吗!

于是,大家都对这项建议一点异议都没有。

而且更加积极投入到村里的建设去了,“锦礼、村长,这次建特产店之后,下次建什么呀?”

“对的呀,大家要不要都将这些规划赶紧提上日程呢?”

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就得到了更加高的热情了,李会计和常锦礼都笑了笑,“大家不要着急,我们都还要去做一下调研的。如果单凭我拍案的话,这鹏城发展的速度太快了,我怕等我们做出来点成绩的时候,这东西或者是潮流已经过去了,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不错,常锦礼想做的生意,第一得带有前瞻性,第二得是不会过时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