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61(1 / 2)

所以我认为不宜对诸君太过苛责。”

节选自鸿渐

“鸿渐先生的那篇尽显他留洋绅士的骑士风度,只不过这里是中国,费厄泼赖精神应该缓行”

节选自鲁迅

“风声先生的让我很是讶异。风君笔法诚为老辣,胸襟却颇偏狭,他的文章似是出自绍兴师爷之手”

节选自鸿渐

“近日我的两位朋友风声先生和鸿渐先生因为对派的不同意见,在上兴起了一轮笔战。我认为他们对于推广新文化运动的意志都是坚决的,只是态度不同而已”

节选自胡适

“1922年,同为新文化运动的两员干将,却因为对于派的不同态度在上发生了一次著名的论战,号称风鸿之论。

这两位便是白话文第一人和第二人的鲁迅先生和鸿渐先生。不过他们当中究竟谁是白话文第一人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鲁迅的是第一部真正的白话文小说,因此他是毫无疑问的第一人。

但是也有人说,鸿渐先生的白话文作品不仅在量上远远多于鲁迅先生,就算在质上也要高了一筹。他的第一人之誉无可置疑。

本文不谈白话文第一人属谁这个问题,而要说说他们的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被称为投枪匕首,每每刺刀见血,读之让人战战惕惕。可是他生活中却平易近人,讷言敏行,勘为良师益友。

与他相比,鸿渐先生却一向以狂生著称,性格桀骜不驯,言行肆无忌惮,他自称是帅到没朋友。而他的大部分杂文反倒是雍容大度,即使讥刺也点到为止。当然有的时候他也毫不客气,据说康南海先生读了他的那篇之后,气得当场吐血。

文如其人这个说法,这两位却是现实中的反例。

后来幸有胡适先生发文劝解,这两位杂文大家方在1922年底握手言和。

所以当时大家认为鲁迅先生锐利无匹,能当正印先锋官。

适之先生谨慎平和,殿后押阵最为适当。

大钊先生和仲甫先生则是左右两路领军大将。

而鸿渐先生雅量高致,乃是新文化运动主帅的不二之选,又因为他那句“帅到没朋友”,便以“袁帅”而称之。

这五位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五军都督。”

节选自

本文刊载于第一期

鸣谢某乎的鹏举兄,修正和填补一下前几章的错漏。

第一,刘邦同志是魏国公卿之后,但是他还是一个老流氓。

第二,文艺复兴的那些“元典”是十字军1204年从君士坦丁堡抢回来的。

第三,“头皮痒”和“水太凉”的钱谦益其实也没有那么不堪,不过要我说,他还是死了的好。

还有一点关于中国古代服饰的内容存疑,等慕容确认之后再说。

第一百九十八章又来了下

本章副标题:写日记可是一个好习惯啊

“1919年6月30日

宓平昔于论婚之事,专取“宁人负我,毋我负人。”之主张

锡予尝谓“婚事宜对症下药”,又云“知足者乃有家庭之乐”。且唯真能自爱者,乃能爱人

陈君寅恪云,“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娶妻不如人,又何耻之有”,又云,“娶妻仅生涯中之一事,小之又小者。”

由此种种言之,陈女之倾慕,果出于诚心,实有其情。则宓不当负之,即可聘定。毋须苟计末节,徒以拖延犹豫,误己误人,费时费力。

1919年10月19日

陈女士之事,虽甚为难处,而终须决断,或允或绝,二者择一,更无他途,亦无再拖延之地。昨日接君毅及毛女士函后,复再审思,决即允诺。商之锡予及陈君寅恪,均以为宜即此办理。遂于是夕致陈君烈勋允婚一函,以中国笺墨书之。

编者注:君毅是朱君毅,吴宓在北大的同桌好友。毛女士则是朱君毅的未婚妻兼姑表妹毛彦文,这位“民国奇女子”同时也是陈一心的好友,还是日后那出爱情悲喜剧的另一位女主角。”

节选自

1921年4月25日,星期一深夜,布鲁克斯女士宅前花园。

我们的袁大师正在送别哈佛三杰。

“锡予兄,等到宜仲兄八月份到哈佛的时候,兄弟我应该不在花旗国了”

“鸿渐兄,你怎么知道他八月份到啊”

“锡予兄,兄弟我略有小术开个玩笑,反正有人告诉我了。请你到时把这本转交给他。拜托了。”

“鸿渐兄,放心只要他来美国,我一定交给他。”

搞定了汤用彤,他转向了陈寅恪道:“鹤寿兄,你可是六月份去欧洲到时候可以与兄弟我同行啊。”

“鸿渐兄,那我们到时再联系。”

把这两位送上车的袁燕倏转过头看向了留在最后的吴宓,心中不由得想起了后世那本“房中品胡笳,屋外吹洞箫”的神书。他

他差点把隔夜饭这不可能,大师球的消化功能太强大了,只是差点把今晚吃的都给吐出来了而已。

没办法,他老人家对绿色的东东过敏。

被绿色恶心了一下的袁大师忍不住就想再恶心一下吴大师:“雨僧兄,实在抱歉。兄弟我方才多喝几杯,多有得罪,还望海涵。”

虽说吴宓在心里面恨不得要把袁燕倏当成少正卯给诛了,此时他也只好强行挤出一丝笑容道:“鸿渐兄,哪里哪里。我等还要感谢你的款待呢。”

“好说好说”袁燕倏一皱眉道,“哎呀,兄弟我也没有什么可送的,就再送老兄你两句诗吧”

不等对方开口拒绝,他便曼声吟道:“渐能至理窥人天,离合悲欢各有缘。”

吴大师狐疑地看着对方,不解地问道:“鸿渐兄,你这两句诗什么意思啊”

袁大师展颜一笑道:“雨僧兄,我这两句诗现在没什么意思,不过以后就有意思了”

“请上车吧,我们后会有期”

“1921年4月25日

宓与锡予及陈君寅恪赴纽约会袁君燕倏,袁君款予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