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7(2 / 2)

德猎 小伈 2092 字 2023-10-12

杨顺与这个金发碧眼的女人握手,原来这就是苗芳菲送的礼物哇,光天化日之下,送大洋马,刺激确实刺激,但似乎不好吧。

想多了,苗芳菲是希望他能接受镁国主流报刊的采访,让镁国人不再仇恨杨顺,转而支持,喜欢他,让他更出名。

“这样吧,吃完饭,我们做一个30分钟的集体采访,不管是国内的记者,还是镁国的,一起提问,一次性解决。”

杨顺提出来,记者们都表示同意,因为现在人数比较少,平均分配下来,每个记者都可以问几个问题,要知道杨顺除了被央视采访过一次,从不接受其他媒体的采访。

正文第288章更受欢迎二更

吃完饭,辛笛已经帮杨顺在四楼申请好一个小的单独休息室,最多容纳十几个人的那种单间。

大家摆好设备,杨顺坐在沙发上,苗芳菲帮他简单补了补妆,争取让他更上镜。

先是美方记者问,克里斯蒂娜第一个问题是:“强人汤什么时候卖到镁国来”

杨顺愕然,直接愣住。

然后小房间里爆发哄笑声,克里斯蒂娜也咧开嘴,笑得开心。

苗芳菲在后面,对他使了个眼色,杨顺知道她是为他好。

杨顺对镁国再气,再恨,也是因为fda的无故刁难。

但晾了人家镁国人一年多了,有什么气也应该消了,看得到的钱为什么不挣,老这么僵着容易被人捏着把柄。

北美市场迟早是要大举进入的,比如发明出来抗癌药,难道杨顺依旧任性,不卖镁国人

对人类致死病的特效药在ea,或者fda,cfda等多国管理机构中,都是优先级别最高的药物。

强人汤不治疗致死病,镁国人不吃也没意见,但癌症致死,杨顺要是继续不卖给镁国人,就失去道义,这就是污点。

所以,这是个缓和关系的好机会,苗芳菲给了他一个台阶下。

谢谢你小苗,有心了,这个礼物来的真及时。

杨顺微微对她点点头,嘴角微翘,表示感谢,苗芳菲抿嘴一笑,露出两个可爱的小梨涡,骄傲地接受了他的谢意。

杨顺回答道:“强人汤确实是产量有限,当年我和欧盟签署了一个合约,我连整个欧盟都供应不了。不过这一年多,欧盟已经治疗了许多急迫的病人,现在销量降下来了,我回去后想办法改进生产工艺,提升产量,下半年应该就可以恢复供应镁国。”

“十月份开始”

“九月份应该就可以,不过一开始供应量不会太多,但能保持稳定,逐渐增加,这些由默克集团控制,有什么问题你可以去问他们。”

得到满意答案,克里斯蒂娜笑了,就这一个答案,她就可以回去交差。

她继续问道:“你还说,发现了其他几种治癌药物,是打算与其他研发机构一起合作吗”

杨顺点头:“有这个想法,我们团队的精力有限,无法同时展开多个项目,我会酌情考虑,优先合作,或者是卖掉专利。”

克里斯蒂娜反问道:“为什么不扩招人手,扩大规模,做成华夏最大的癌症研究中心呢”

这个问题很犀利,也是许多中方记者想问的。

山中发现了宝库,一个人挖不完,土老财们第一个想法难道不是把山圈起来,一点一点慢慢开发,独自享受成果吗

为什么非要卖

莫非,山中有鬼,宝物虚报,或者是什么其他难言的隐情

杨顺解释道:“我现在还是最苦的hd,撑不起来这么大的牌面。而且,我喜欢在实验室里做研究,科研让我快乐。但企业经营会占用我至少一半的精力,我不希望这样。”

全美最大的医院梅奥诊所,有150多年的历史,员工超过6万人,每年接待的患者超过100万,多项专科排名全美第一。

这么大的医院,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运营团队,肯定hod不住,杨顺只有一个人,他能心甘情愿把控制权交到别人手上吗愿意只当一个首席科学家吗

杨顺不喜欢行政,总经理都交给汪芸她们在做,他也不差钱,工厂他都懒得管,除非他自愿,否则没人能逼他成立大公司。

每个人的三观和想法都不同,可以理解,不能强求。

杨顺想当stea的g胖,一直做到几十亿美元大老板了还在一线搞技术,甚至偶尔客串客服。

他不想当扎克伯格,脸书上市融资巡回演讲操心企业回报,烦不胜烦,明明是神级技术员,最后却变成了为金钱所累的ceo。

就这么简单。

克里斯蒂娜又问了几个问题,换成华夏记者,他们也有很多疑问。

比如杨顺是愿意与国内科研机构合作,还是愿意和镁国大学技术交流

亦或是,有没有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想法,尽快把药物研发出来,救治世人

杨顺一一做出解答,最后大家很愉快地结束。

苗芳菲给每个记者私下里都送了一点辛苦费,希望他们能尽量说点正面好话,努力做到双赢。

丁香圆的马记者则磨磨蹭蹭,等其他人都走后,单独对杨顺说道:“我现在就来写通讯稿,发回国内,你还有什么特殊的要求吗”

特殊的要求

杨顺摇摇头:“我没有,啊,对了,我有一点,希望你们媒体能客观事实地报道所有新闻。”

“放心吧,这是我们记者的职业操守,杨总加油”

马记者心里舒服多了,这只是个试探。

杨顺不提任何“特殊”要求,这才是真正的博大胸怀,君子坦荡荡,小人才会藏唧唧,站得直,行得正,永远都不会惧怕阴暗的小人,蔡教授那种歪门邪道是成不了气候的。

马记者很高兴自己没有看错人,他心甘情愿帮杨顺。

他的速度极快,半个小时不到,一篇图文并茂的通讯稿就完成了,发往国内。

夜间值班编辑收到马记者的文章,和主编们讨论后,决定立刻发表,挂在首页重要的头条位置,天一亮,威力就会呈现出来。

李青是上沪复旦附属医院研究所的一名苦逼博士,跟着一个白血病专家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免疫与化疗,每天就是在研究所打卡上班,养细胞,拿着医院送检的血液搞研究,苦哈哈地混日子。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