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903();姚太航带着他花了一个多星期走遍了整个上海,几乎把y10项目组的主要技术专家都见了一遍,尽管愿意到陆港去的不多,但张卫伟是越来越了解情况的。他知道叶斌通的重要性,甚至感觉有点像建国前我党从广东往东北转移知名科学家艺术家的那件事情。
叶斌通最终还是没能和李路一起回陆港,尽管叶斌通答应了过去两三个月,如果李路能建起他理想中的实验室,他就留下,反之则离开。但是,李路和叶斌通见面第二天,叶斌通就接到了命令,到南京去协助完成一个项目。
这一下不但不知道叶斌通什么时候能到陆港,李路最担心的是这中间会出什么其他变故。
李路说,“顺其自然吧,该做的我们已经做了。”
“那,那实验室还搞不搞”张卫伟问道。
“当然要搞,不管有没有叶斌通,雷达通讯实验室我们早晚要搞,这两件事情不冲突。”李路道。
张卫伟叹息着说,“我实在想不明白,这么好的条件,叶斌通为什么就不干脆一点呢”
李路顿时笑了,问道,“如果让你去别的地方,条件比陆港的好,比我这里的好,你去不去”
“当然不去。”张卫伟根本没有考虑,回答道。
李路笑着紧接着问,“为什么”
“为什么”张卫伟却是愣住了,因为他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思索着说,“这个怎么说,就像当兵一样,那肯定是不想退伍回家的。”
李路道,“没错,叶斌通一样。”
张卫伟若有所思,慢慢明白,这里面不是待遇条件的原因。
待遇条件一直以来都不是重要条件,对于军工人来说,现在如此,几十年后一样如此。李路非常的清楚,姚太航这样的航发领域的顶级专家愿意到陆港去,加入一家私营小工厂,是因为李路抢救了那些资料,是因为李路愿意并且有能力提供继续研究的基础。自始自终,姚太航都没有问过个人的待遇。
包括其他所有愿意放弃体编制前往陆港的科研人员,他们的目的同样如此。因为他们内心里,是想为国家的航空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想让自己制造的飞机能够翱翔天空而不再处处看人脸色受制于人。
这叫骨气,军工人的骨气,中华儿女的骨气
叶斌通的犹豫,不正是因为这样的骨气吗他想要为国防科研贡献力量,而不是为某个企业家谋利,这不是正是他即便吃着烂菜叶子也照样没有丝毫委屈的原因所在吗
李路身边的这些人,包括张卫伟在内,他们所经历的变化实在巨大。短短一年的时间,从为了一块两块钱加班补贴争抢加班值班,到看到数百万现钞都没有什么情绪波动,他们受到的冲击实在是太大了。
因此不可避免的形成一种思维,那就是所有人首先看重的,那就是个人的待遇。这样的观点没有错,起码得吃饱饭,老婆孩子得生活。之前去洛阳挖一拖的工人,李路用的不就是这样的手段吗
只是,哪怕是张卫伟,都需要时间沉淀和思考,洛阳之行和上海之行,情况完全的不一样。
姚太航这样的顶级专家,再怎么着也不会饿着,如同马金涛,他的工资比当光明厂公安保卫处副处长的李路都要高。
真正有家国理想的一代人,后人常常难以理解,但在那个时代,却是普遍的现象。我们常常能够在纪录片里看到许多相似的镜头干瘦的科研人员们围着简陋的实验设备讨论。再看看二十一世纪的镜头,但凡出现在镜头前面发言的,除了那个年代走过来的年迈的老人,一个个都肥头大耳的,肚子比怀胎七八月的都要大。
可以想象这一代科研人员的生活状态。
姚太航等十几位骨干科研专家已经与前一天乘坐联航的航班飞抵了陆港,另有三十多骨干技术人员更早的乘坐火车抵达了陆港。这里面大部分是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了y10项目的技术人员。
李路的上海之行的最大收获不是与浦江区达成了投资协议打响了进军魔都的第一炮,而是这一批宝贵的专业人才。他们就是让y10项目得以延续下去的唯一班底。
全部加起来不足五十人的技术团队,距离撑起y10项目全速运转的规模,还有一段很大的距离。按照姚太航的估算,同水平的技术人员,至少还需要一百人,并且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才能够让y10项目恢复到正常运转状态。
任重而道远。
实际上,李路更加清楚状况。未来的y10项目将由红星厂独立撑起运转,而以前的y10项目,则是背后有国家的支撑。区别在于,以前的y10项目背后有不计其数的研究机构、工厂提供支撑,行政命令下去,所有能够用上的资源都会倾斜过来。
比如一颗螺丝,在以前,一个行政命令下去,好几个工厂不计成本进行制造一直到拿出合格产品,然后在最短时间内送到项目组。而现在,红星厂要到处求爷爷告奶奶地求着人家去制造,甚至都未必能顺利拿到产品。
红星厂,仅仅是一个挂着能造豪车却只能造手扶拖拉机的机械厂而已。
这里面的差距,不是一两百人的研发团队或者几千万研发经费能够解决的。
然而,李路非常的有信心,只要努力去做,就会有实现的那一天,不去做,时光不能倒流,一旦失去了,那么将需要用至少两代人作为代价,才有希望夯实最初的基础。
甚至在他心里,最坏的打算是,哪怕y10项目最终失败,至少能达到保留下珍贵火种的目的。
人定胜天,永不言败。
第354章截胡
和去程一样,三叉戟客机在惠州经停,然后才再次起飞前往陆港。
趁着客机经停着几十分钟,李路闭目养神。过道来来往往的有旅客上上下下,大多是领导干部和技术专家,也有少数的华侨外商什么的。
两名精干的身着黑色中山装的男子走上来,其中一名约莫三十多岁的男子走在前面,后面更年轻一些的男子守在了舱门那里。
男子沿着过道朝里面走,鹰隼一般的目光打量着两侧的乘客,在寻找着什么人。
李路慢慢睁开眼睛,一会儿,张卫伟也慢慢的清醒过来。他们都是战场上下来的老兵,对危险的嗅觉异常的灵敏。尤其是李路,两名男子一进舱门,他实际上已经感觉到了客舱里的磁场发生了变化。
张卫伟的手摸到了肋下去,那里是快枪套。他和李路都是特别持枪证,随身携带手枪一点问题都没有,哪怕是坐飞机。
微微摇了摇头,李路说,“没事。”
有危险感,但不是针对任何人的,只是说明这个人具有极强的攻击能力,不是普通人。
那男子走了过来,目光落在李路脸上。
李路慢慢摆头看过去,淡淡一笑,却让那男子感受到了心悸的感觉。那种感觉他曾经遇到过,那就是在一次给一名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射杀了三百多名敌人的老战士当警卫工作的时候。
“请问你是李路同志吗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