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9(1 / 2)

医匡九合 影山红 2340 字 2023-10-10

择。在十七世纪,即使是欧洲,也不过是由英国拉开君主立宪制的序幕而已。

华盛顿那是几百年后的人和事,所谓时移世易,到了那个时候,相信后人们能做出更加符合时代的选择但眼目下,张力不会好高骛远,终结封建社会便是最大的目标。

一个人能改变一个时代,正如张力现在在做的这些事情,但却无法脱离时代。

正如牛顿可以现万有引力,可是却现不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瓦特可以明蒸汽机,但却明不了计算机;

爱迪生可以明电灯。却明不了手机;

摩托罗拉能明第一部手机,却明不了乔布斯的苹果智能手机

再者说了,君主立宪制一定比共和制坏么那也不见得。英国、日本、荷兰、瑞典这些国家,明显比什么印度、阿富汗、索马里强得多

目前的情况只能推行在这个时代相对靠谱的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共和制。

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张力早就有了坚定的信念。再者说了,哥也不是活雷锋,后代享受点“象征性”国家元待遇,那也是不错的

张力絮絮叨叨地与若晨说了许多“君主立宪制”的好处。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子子孙孙都有极高的地位,衣食无忧,若有杰出人物,也能干一番事业。

当然,张力最后的大杀器乃是长平公主。长平公主一直在若晨身边,说那些什么汉献帝,宋末帝她还无法感同身受,但亡国后长平公主小小年纪失去至亲的悲惨遭遇彻底说服了若晨。这实在是再鲜活不过的例子了。

“大人卢都督和高都督都有紧急军报传来”

正当张力准备换个话题,与若晨卿卿我我一番的时候,外面传来了康兴安焦急的声音。

若晨眼见有军报传来。见若晨已经离开,张力便对康兴安道:“安子,呈上来吧”

康兴安躬身一礼,目送主母若晨离开之后,拿着两份军报走入了花厅。

“怎么,卢象升和高元良军报同时到了”张力接过康兴安递上来的军报,仔细地看了起来。

康兴安垂手立于一旁,小声地说道:“是的,大人。”

团山军入主京师以后,张力便兵分两路。高元良带三万人北伐沈阳,而卢象升带三万人南下湖广。

当然,这是说的三万主力也就是近代兵种,由于团山堡大工坊一时半会也不可能将所有军队全部换装先进的线膛枪。故而团山军也有大量使用老旧火绳枪和冷兵器兵力,这部分人总数过二十万。

一则是新兵,二则是大明、大顺、蒙古归附的士兵。

中国之大,又其实区区数万人可以全部占领的过度时代必然是精锐主力搭配大量一般的战兵,才能一统天下。

若军队只用精锐兵种,那么每占一城。便要分兵千人,团山军根本就不可能动任何攻势,连守御地方都捉襟见肘。

眼下北方集团高元良有精锐兵三万,普通兵过七万,南方集团的卢象升也大致是这个数字。南北同时开战,争取加快全国统一的进程。

最难打的满清主力已经被张力打残了,不管是鞑子还是吴三桂,都不可能与团山军对抗。不说别的,就是团山军一开战那密密麻麻的火炮,敌人就完全无解。

果不其然,两封军报都是报捷的高元良的大军已经攻克了辽阳,目前正在围困沈阳城;而南方集团的卢象升略略有些复杂,他们将吴三桂主力堵在了湖北武昌城中。

“温体仁”张力眼睛深邃了起来,一字一句地咀嚼着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

原来温体仁在大明灭亡之前,先行跑路去了南京,说是筹措军饷之后带兵勤王。军饷是筹措了,兵也拉了好几万人出来,可京师危急的时候,温体仁却龟缩在南京城中一步也不曾北上过。

后来吴三桂带兵入了湖北,眼瞅着就要跨江流窜江南之时,温体仁却命手下大将带兵死死守住长江,不准吴三桂入江南半步。

吴三桂空有十数万大军,却没有水师,又怎么可能渡江作战

想必是温体仁看出了吴三桂的狼子野心,故而坚决不准他渡江这相当于从侧面帮助了团山军,让吴三桂无处可逃。

江南人杰地灵,在明末受到天灾的影响也不算大,不像北方几省,张力非常不情愿江南也被打烂。

“温体仁送来文书,要求归附。卢象升不敢擅自决定,便打报告来了”张力意味深长地瞥了康兴安一眼,口中淡淡地说道。

康兴安眼中露出鄙视的神情,不忿地应道:“温体仁那老贼也不是什么好人”未完待续。

第559章为万世开太平六

张力沉吟片刻,微微摇了摇头,对康兴安道:“安子,百姓苦于天灾已久,现在人心思定,能不动兵戈便不动兵戈吧江南乃是繁华之地,若是陷入战火之中,也不是什么好事。

康兴安点了点头,他心里也很清楚:大明从万历末年以来,数十年持续不断的战乱和天灾早已让这个国家伤痕累累,现在确实急需休养生息。

张力十指轻轻叩击案几,琢磨了好半晌,而后开口道:“温体仁也是一个典型,这都是前明的高官,以前没少榨取民脂民膏,按说也是罪不容诛之人。我团山军要收拾他们并不困难,不过我前面说了,国家经不起折腾,那便给他们留一条生路,以免狗急跳墙,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普通百姓。”

康兴安眉头紧皱,小声问道:“大人,您的意思是”

张力眼睛微眯,缓缓地说道:“这些前明的高官,虽说人品低劣,但个个都是两榜进士出身,国学素养还是非常高的。以后我新明各地将要开设各类学院,其中会有国学科,这些人便出任国学科教授,也算是给他们一个机会,痛改前非吧”

温体仁等人的要求有两个,保住性命自不必提,那是一切“投诚条件”的基础。另外一是保证家产不受侵犯,二是在新明政权中获得高官厚禄。

康兴安一听张力说让以温体仁为代表的这些旧官僚在学院中教书,眉头皱得更加紧了,他想了想措辞,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大人,温体仁这等人人品低劣,所谓教书育人,恐怕在德行上有亏呀若教出的学生都像他,那岂不是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