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1(1 / 2)

,周必大推荐朱熹当江西提刑,有人劝他说,“正心诚意”之论令皇上心生厌恶,千万不可再提。朱熹却说:“我平生所学,唯此四字,我朱熹怎么可以隐瞒自己的观点欺骗皇上呢”他还是照样批评朝政得失,最后终致被人暗算排斥。要做到像朱熹这样坚持观点,天下没有几人。

道学与圣人系统

道学,即上世纪十一萌芽的理学。

进入本世纪十二后,理学改称道学,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改,可能是理学只是纯学术性的学派,而道学则由意识形态领域,进入到实际的行为,成为一种政治上或社会上的党派。士大夫在理学思想指导下,一面自卫,一面打击异端。我们似乎可以称道学是“应用理学”。

道学一开始就以儒家学派的正统自居,而儒家学派的思想又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的正统思想,所以道学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国的正统思想。此一正统,靠一个道学家所拟就的、庄严的圣人系统维持,所以这系统有时候也被称为“道统”,道统由下表所列一系列的圣人组成:

从这个表可以看出,中国自纪元前三世纪到纪元后十世纪,凡一千二百年之久,所有的人都是凡夫俗子,没有出现过圣人。而在上世纪十一和本世纪十二,却连续产生两位:程颐和朱熹,由此可知道学家的重要地位。朱熹的哲学基础是程颐的“敬畏”,他把它阐扬为“居敬穷理”。于是他发现“天”是宇宙的自然法则,同时也是道德个人的法则和政治国家的法则。一个道德上没有暇疵的人,才有资格去治理国家;一个道德上有暇疵的人,即令再有才干,也不会把国家治理完善。至于道德的内容和标准,则由道家学订定。

道学家认为,人类只有两种:“不是圣贤,便是禽兽。”这跟“君子”、“小人”的二分法同样严厉。圣人是一种凝固剂,主要功能在维持社会秩序的安定,维持既定的名分和既定的尊卑,使不作任何改变,以免名分和尊卑紊乱。这种道德法则的精神和形态,被称为“礼教”又称为“名教”。怎么样使礼教达到至善,朱熹认为关键在于“天理人欲”。天理是善,人欲是恶,所以必须尽量发扬善而摒斥恶。礼教的正常运行,是天理、是善。企图予以变革的,是人欲、是恶。一个人必须努力减少自己的欲望,减少越多,越接近圣人的境界。减少欲望最有效的方法是: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圣人们所下定义的道德,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忠君爱国,除此一念外,别无他念。

自从纪元前二世纪,西汉政府罢黜百家,独尊儒家学说为中国法定思想,中国人的思想开始受到拘束,经过一千余年的累积,到了本世纪十二,更加严厉的拘束,在理学家道学家手中完成。

问题就恰恰发生在这里,因为道学家的要求太高,所以很难有人能够达到际准,连道学领袖,圣人系统中最重要人物朱熹都不能。朱熹担任浙东地区浙江省高等法院院长提举浙东刑狱时,跟台州浙江临海州长知台州唐仲友,为了争夺一位漂亮的妓女严蕊,朱熹失败我们可以想像得到,她对满面道学的圣人,恐怕难以激起澎湃的爱情,朱熹遂攻击唐仲友奸邪,向皇帝上奏章弹劾,这跟程颐对付苏武的手段如出一辙。他们在感情激动时,都不能实践他们对人的要求,其他人当然更为困难。于是产生下列两种现象:

一、道学家在礼教甲胄之中,因不能忍受那种压力,往往人格分裂,成为言行不符,甚至言行恰恰相反的两面人,道学家所要求的道德,几乎全部都是外销品。

二、因为自己做不到,所以道学家往往一味要求别人在礼教甲胄中受苦。这种心理背景,产生一种愿望,对别人的责备永无止境。动不动就要求别人死,甚至即令死也不能逃脱责备。

这种偏差的行为,当然引起反感。道学与反道学双方都向皇帝争取支持,反道学的一派在宰相韩侘胄领导下,获得胜利。一一九六年已是本世纪尾声,第十五任皇帝赵扩下令,禁止道学传播,担任国立图书馆官员秘阁修撰的朱熹,也被免职。但只禁止了六年,到下世纪十三一二○二年,即行解禁。但道学家却掌握着两大武器:一是教育,朱熹在私立大学白鹿洞书院当校长,学生遂成为道学的主要传播者;另一是考试,国家考试大权,始终握在道学家之手。它只录取赞扬道学的人,知识分子遂大批被引到他们指定的道路上。

在这个庞然而坚固的道学思想指导原则下,寡妇被迫活活饿死,也不许再嫁。音乐、戏剧、绘画,一律成为坏人心术的毒品,逐渐被轻视。作诗也属于堕落行为,因为不专心便作不好,专心则就没有时间思念道德和忠君爱国的大事了。其他文学作品,如小说、散文之类,看一眼都是罪过。只有低贱的人才去从事体力劳动,圣人系统和准圣人系统道学家,则必须全神灌注道德和道德基础上的“治国”、“平天下”。人们连走路都要有一定姿态,奔跑和急促的步子,都是轻浮下贱。服从传统权威,崇拜古人古事,崇拜祖先,都是最高贵的善。任何改变和抗拒的念头,都是邪恶,必须在念头一起时就予以无情克制。任何发明创造,更都是专门取悦小人和女人的奇技淫巧。

东西方世界

一一四七年岳飞冤狱后第六年,第二次十字军兴起。

一一四九年金帝完颜亮即位,第二次十字军结束,历时三年,他们在叙利亚境,即被击退。

一一六六年采石战役后第五年,英王亨利二世颁布克拉林敦条例,设司法陪审员制度这是英国人对全人类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使人权获得法律的具体保障,本年应是文化史划时代的一年。

一一八五年宋帝赵构逝世前二年,日本平安时期终。

一一八六年宋帝赵构逝世前一年,日本征夷大将军源赖朝,在镰仓创设司令部,号令全国,世称“镰仓幕府”。日本幕府政治自此开始,“前期武家时代也自此开始。

一一八七年宋帝赵构逝世,伊斯兰教徒兴起反十字军,攻陷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王国亡,欧洲基督徒大为震恐。

一一年金帝完颜雍逝世,孙儿完颜憬继位,第三次十字军兴起,统帅都是名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红胡子腓特烈一世、法王腓力、英王狮心李查。

一一九二年宋帝赵伯琮病逝前二年,第三次十字军结束,历时四年。红胡子腓特烈一世在小亚细亚渡河时溺死,军队星散。腓力于中途折回。李查挺进到耶路撒冷近郊,跟回教领袖萨拉丁订约缔和,规定基督徒可以自由朝圣。

一一九五年宋政府下令禁止道学前一年,东罗马帝国皇帝艾沙克二世,荒淫无道,贵族把他废掉,立他的弟弟亚力苏斯三世继位。艾沙克二世的儿子逃亡到意大利,广结外援,企图使他父亲复位种下了下世纪第四次十字军戏剧性结局。

本书首发88

大宋三百年宰相年表本章字数:1655最新更新时间:2013030503:03:000

范質大名宗城人今河北威县

王溥山西祁县人

魏仁浦卫州汲今河南卫辉人

趙普河南洛阳人

薛居正开封浚仪今河南开封人

沈義倫河南太康人

盧多遜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

宋琪幽州蓟人今北京

李昉深州饶阳人今河北饶阳县

呂蒙正河南洛阳人

張齊賢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县人

呂端幽州安次现廊坊安次区人

李沆洺州肥乡今属河北人

向敏中河南开封人

畢士安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

寇準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王旦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

王欽若临江军新喻今江西新余人

丁謂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

李迪濮州今山东鄄城人

馮拯孟州河阳今河南孟县人

王曾青州益都今山东益都人

張知白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

張士遜阴城今湖北襄樊老河口人

呂夷簡河南洛阳人

王隨河阳今属河南孟县人

陳堯佐阆州阆中人今四川南充阆中

章得象建州浦城县人福建南平

晏殊抚州临川人今江西

杜衍山阴上虞驿亭人今绍兴人

賈昌朝真定获鹿今河北获鹿人

陳執中北宋洪州南昌今属江西人

文彥博汾州介休分属山西人

宋庠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龐籍单州成武今山东成武县人

梁適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

劉沆江西永新人

富弼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韓琦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

曾公亮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市人

陳旭江西德安人

韓絳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

王安石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

吳充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

王珪成都华阳人今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