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友好,吴国二十万大军虽然不是命丧大夏之手,却也间接有些关系,尤其是被牵去山海关的吴国要说最恨的国家,第一个。排名的不是打了数年仗的清国,宋国,或者是北面草原,而是夏国,吴三桂最爱的女人陈圆圆成了夏羽的妃子,最重要的关隘成为了夏国的领土,简直就是家国大仇。
吴国的兵马跟大夏的兵马碰到一块,那自然是干柴碰到烈火,一下子就点了火花,根本就不需要言语。上去就打了起来,不过这个时候,大夏兵强马壮,气势正盛,吴国哪里会是对手,几次碰撞,吴国都吃了不小的亏,最后知道敌不过,主动退却,不过随着大夏占据了东胡汗国大片的草原,与吴国却算是接壤了,新仇旧怨的加在一起,能消停
。
吴国有四大总兵。也是四省总督。圭高权重。吴国西北面的大名。真定,蓟辽三地被成为吴国北部三边,与东胡汗国僻壤,这三地经常受到草原骑兵袭扰,历来都是战事频繁的区域,而在这三边则由四大总督之一的洪承畴坐镇,也被称为三边总督,掌管三边兵马。
吴国四大总督权利很大,手握重兵实权,倒不是吴三桂不想削去几人兵马,而是力有所不殆,吴国脱胎自明,明崇祯死后,吴三桂被人抚上位,当时除了吴三桂手握重兵外。崇祯帝手下还有几人手握重兵,其中就有洪承畴,秦良玉,卢象升三人。因为种种情况,吴三桂成功上位。而三人也来不及阻止,而当时四周群敌怀抱,几人为了避免因为内乱而最后被人逐个击破,也算认同了吴三桂的地位,而吴三桂自然礼尚往来的顺势封了三人总督之位,承认了三人对各自占有区域的统辖,不过在大义上却是吴国之臣,吴三桂登极之后,封自己父亲吴襄为第四大总督,控制吴国中部,这也是吴国四大总督的由来。
说起来,吴国看上去实力不但其实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吴三桂兵强马壮之时,还压得住另外三大总督,借助各种手段压制削弱,本来已经初见成效,但这个时候大夏给吴国当头一棒子,吴三桂麾下二十万精锐被断在幽地,成了无根之萍。可算是给吴三桂重重的一击,吴三挂实力下降,给了三大总督反击的机会。如今吴国虽然还算是平静,但实际上内部却是各自为政。
洪承畴掌管北部三边,在与大夏兵马有过几次摩擦之后,就果断的停下了这种摩擦,所以这半年以来,边疆还算稳定,不过两国在草原上的势力范围却是犬牙交错,斥候之间摩擦仍然不少。
不过如果只是斥候之间的争斗。死伤几十上百的还无法让夏羽这般震怒,而是大夏驻扎在后金三岔口的一个营两千多兵马尽数被屠,只有少数人生还,而当援兵赶到时,整个营地外面的山坡上,上千个人脑袋被顶在一个个,的木棍之上,任由乌鸦,秃鹫啃食,夏羽焉能不怒。
六月的草原,已经焕发出勃勃生机,度过冬天的牛羊再次肥胖起来。悠闲的在草坡上吃草,三岔口,是几条河流汇聚在一起而形成了三岔谷地,同时也是大夏新占之草场。往南一百五十多里地,就是夏国与吴国势力犬牙交错的草原,而这里也算是一个前方基地,在这里驻扎着一个骑兵营,人数在两千人,因为这次扩军,许多轮备骑兵都被化作常备骑兵,不过编制并没有增加,所以军中如今有大营小营之说,大营就是老常备营,一个营在两千五百人。而小营则是轮备营转变过来的,人数只有两千人,而且士兵也以草原各部为主。
三岔口虽然距离两国势力交错地区最近,但本身三岔口四周却少有吴国骑兵过来,两军虽然每日小战不断。但却都是以斥候为主的战斗,大规模的冲突已经有近半年的时间没有发生过,所以三岔口内除了驻扎的兵马外,还有几十户牧民在放牧,每日倒也算安宁。
烽火九年五月,一支关宁铁骑从大名城北上,关宁铁骑乃是吴三桂嫡系亲军,乃是吴国数一数二的精锐骑兵,这支铁骑北上之后,就潜入了草原上,很巧妙的将自己隐藏了起来。
这支关宁铁骑的人数在一万人左右,统领叫做虞庆,是吴三桂御军皿大副将统领之一,虞庆善用长刀。不过长相却十分帅气,身材没有武将特有的高大体格,却有种文弱书生的儒雅,身上的铠甲为方子锁银轻铠,一只豹子栩栩如生的浮现在铠甲前,头上没有那种重重的头盔,而是带着一条
三岔口西北二十余里有一片树林。还有一片小山包,林木茂密,因为战乱,周边倒是少有人家。而在这片树林之中,上万兵马就隐藏其中。虞庆就坐在一块巨大的青石之上,从密林之中穿出一个斥候来,单膝跪倒在地的道:“大人,消息已经查探清楚了,在咱们东南三岔口地区驻扎着夏军骑兵两千,而经过这几日的探查,在三岔口周边五十里内并没有第二支成建制的夏军存在。只有东北四十余里的老爷坡那边驻扎着几百人而已,不过这支骑兵每个晚上都派有明暗哨卡,防范十分严密”
虞庆一下跳下青石,从地面上捡起一个树枝,在地面上画了起来,三岔口地形就好像是人的一个手掌,发源自南面蓟辽的几条河流在这里汇聚成一条大河蜿蜒北上,几条河流在这里形成一个谷地,倒是一个,十分不错的地方,两千兵马,数量倒是正合适,不算多,也不算少,可以从容的解决战斗,而且也足以触动大夏的神经了:“传令,让各军休息,咱们午夜出发,明晨四更包围三岔口”
虞庆下了命令之后,不由地想起吴王陛下此前的嘱咐,想办法激怒夏军,让夏军报复,虞庆知道这是陛下打算对北方三边动手了,此番北方三边在没有通传的情况上,撕毁协议北上,劫掠,阻卜别部,秃发部,慕容部等东胡汗国南部的众多部落,掠夺牛羊,马匹数十万,人口十数万,实力大增,而洪承畴在夺到这些东西之后,只分出一小部分。划分成三份,两份给同为总督的卢象升和秦良玉,另一份给了吴三桂。但是大部分却都留了下来,还从俘虏的数万牧民中抽调出两万组建了一支两万多人的骑兵,这已经碰触到了吴三桂的底线了。
自从山海关丢了之后,吴三挂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本来大好的局面。因为这一步棋之差,弄的差点满盘皆输,削三总兵之权的事情也被迫放下,实力大减的他只能埋头发展。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总算是有了一些起色,又重新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个时候,洪承畴的实力壮大,可不是吴三桂希望看到的,不过三大总兵在地方势力盘枝错接,很难动摇。而且三大总兵互为呼应,吴三桂已经失去了一次机会,而在想削减三总兵之权却没有那般容易了。
如果他贸然动手很容易造成吴国内部局势的紧张,而且他也需要一个借口,占据大义,否则三大镇守边疆的总兵同气连枝造反,吴国直接就垮了,所以他不能主动出手,于是吴三桂麾下的谋士想出了这个一石二鸟的借刀杀人之计。
夏军已经攻占了后金等部落的草原,并扎下了根,与吴国北部边疆接壤,而这片区域正是洪承畴的三边地区,所以只要激怒了夏军,惹来报复,那么到霉的肯定是洪承畴的三边。一个是内患,一个是心腹大敌。两边打起来,谁败他都舒服,而且一旦洪承畴这边一但出了辄漏,吴三桂也就有了理由发兵进入北边三的。将三地控制在手,三大总兵三去其一,而且是最强的一个”剩下的两个也就容易解决了。
虞庆对于吴三桂的想法了解的很清楚,所以在出关之后,虞庆一直都在寻找一个机会,那些小鱼小虾的他自然看不上眼,就算杀了也引不起大夏的重视,只有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下手才行,于是三岔口就入了虞庆的眼。
时间过的很快,月上正中,一万关宁铁骑蹄上套子,马带嚼子,悄无声息的向着东南方向摸去,这个方向属于夏军的后方,虽然也有哨兵巡逻,但却不是重点,而关宁铁骑作为吴三桂手下最精锐的骑军装备自然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