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打打小算盘,此种比赛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棋战,和大型比赛的外围选拔也是不同,如果说共同点的话那倒是和棋社之间的棋战有几分类似,这是指名点姓的挑战,一旦失利丢掉的不仅是参加全国大赛的名额,同时还有可能会背上不自量力,螳臂当车的恶名。原先不知道对手的实力也就罢了,现在既然知道了当然也就不能轻举妄动了。凡是高手大都珍惜羽毛,非是必要谁也不会自寻烦恼,因此虽然北京还有五六位和周金贵,郑彦实力相当的棋手存在,但终究没人愿意在这种危险的比赛中和两个后辈小女孩做无把握之争,至于余下还抱有一丝幻想,想要捞点便宜的棋手虽多,但实力上终究差了一些,到最后只能成就了两个小女孩全胜的威名。
管平说到做到,果然在比赛结束的第二天便包下了仙鹤楼的一个偏厅开起了庆功会。应邀而来的陈院长在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演,对此次比赛人员一个不落地夸了个遍,而且重点表扬了李紫茵李紫芸两姐妹的出众表现,其言词的夸张羞得两个小姑娘只想找个墙缝钻出去。后面管平的发言比陈院长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一个人所能想到形容一个棋手的好词几乎全都毫不吝啬地都给了她俩,如果是不知内情的人刚进来很可能会以为前面桌子上两个低着头揉着衣角的小姑娘就是当今天最杰出的棋手。
庆功会举办的很成功,方方面面都很满意,陈院长得到了最强的棋手,今年的任务有了保证;管平证明了自已的才能,京西围棋联盟会长的位子坐得更稳了;李紫茵李紫芸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参赛选手,十几年的学习终于有了向世人展示的机会。
一年一度的全国晚报杯今年十月十五日在山东曲阜举行。
最初的晚报杯中是没有团体赛的,每个省市的报社都推荐三个人参加比赛,采取四天八轮的积分淘汰赛制,积分最高的定为业余七段,前六名定为业余六段。
随着比赛影响力的增加和各省市对比赛投入力量的加大,从第四届比赛开始加入了团体比赛,就是将全部比赛增加到六天十二轮,然后将各地参赛棋手个人所得积相加,最终决出名次。
因为这种方法决出来的团体名次不是各个团队之间直接的对抗,所以众多棋手对这种比赛方法一直很有意见,所以从第七届比赛开始,团体赛和个人赛便分开了。参赛名额增加为每省四人,个人比赛改为了五天九轮,团体赛也改为五天九轮,加上个人赛和团体赛之间的一天休息,整个比赛共需十一天。个人赛和以前没什么变化,还是积分淘汰制。团体赛每队分为四台,赢一局加小分一分,总合分数高者为胜,加场分二分,如果小分相同则判为和,双方各得场分一分,最后以场分排序,如有场分相同的情况再比较小分,分高者居前。
团体赛中的每一轮比赛参赛棋手的台次安排都是赛前十分钟才确定的,因此了解其他各地参赛棋手的情况来排阵是十分重要的,巧妙的安排可以起到以弱胜强的结果。
当然,有几支队伍不是靠运气所能战胜的,象浙江,上海,湖南,这几个地方都是人才济济,实力平均,没有明显的弱点,历来是团体赛冠军的有力争夺者,和这样的团队交锋耍小心眼是没用的。
参加全国晚报杯的队伍一共有三十二支,人数达到了一百二十八人,几乎囊括了全国所有的业余一流高手,其中个人赛有实力拿到冠军的不下二十多名,团体赛能冲击冠军的也有五六支,每一年的比赛都是变化莫测难以预料,如果不作好充分的准备就算是强手很可能会阴沟里翻船。
在北京参赛的四人中,纪长风是大赛经验最为丰富,是作领队的不二人选;王子明实力最强,是最重要的杀手锏,不到关键时刻不能轻易暴露;李紫茵李紫芸相对较弱,是重点的照顾对象,今后团体赛是否能得到好成绩她俩的胜负最为重要。
实力的强大当然有助于胜率的提升,这是棋之正道,然而实际对战中并不是实力强大的一方就一定能够获胜。
孙子兵法有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一般作战,都是用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所以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战法变化如同天地那样不可究尽,像江河那样不会枯竭。
在军事上只有完美的进攻,没有完美的防守,马其诺防线是够坚固的了,但还不是让德国人轻易的就突破了再强大的实力如果使用的不是地方也只能是白费力气。
前些日子刘浩的北京之行便是如此,凭心而论,刘浩的实力并不比纪长风更高,和周金贵,郑彦的水平也是在伯仲之间,难分高下,可是他在布局阶段怪招不尽,奇思绵绵,在乍见之下没有准备的北京棋手很容易就落入了他预设圈套,实力还没来得及发挥已经就落在了下风,后边再怎么努力也难扳败局,这就说明了面对实力相当对手时奇兵作用的巨大。
当然,奇兵就是奇兵,无论怎么样精巧的构思在强大的实力面前都如同沙砌的城堡一样经不起海浪的冲击,刘浩同王子明的一局就是例子,巨大的实力差距使得刘浩的那些怪招象是在用捕鼠夹子去捉老虎,只是轻轻的一个抬爪,陷井便成了一堆废物。
实力到了纪长风,李紫茵,李紫芸这个程度再想有所进步是极为困难的,围棋是易学难精的一门游戏,只要稍稍投入,很多业余爱好者可以在短短两三年内很轻松从地入门达到两三段的水平,可之后却是再怎么努力也只能在这上下晃悠着,一不留意可能就得回到初段呆着去。
因此,在晚报杯这种只需要取得好成绩的赛会制比赛里,与其想方设法地去提升些微的实力还不如去开发一些不为人所熟悉的布局,定式更实际些。短短十来天内不同地方棋手之间最多也只会下两盘棋,在每方用时只有一个小时的比赛中,出其不意的新手就算达不到最好的效果,至少也能消耗对方大量的思考时间,这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就已经足够了。
有所想法的王子明通过陈院长把半年内各地省级以上级别比赛的所有棋谱都找了出来,除了每天傍晚到大街上透透气外,其他的时间几乎全用在了打谱研究之上,其用功程度让一向自认刻苦的李紫茵也大为感叹。
包括管平在内的所有人都大为不解,以王子明的实力他完全没有必要去进行这种益处不大的工作,打谱研究大多是为了锻练棋感,说到对实力的提升远不及真实的对局,如果是觉得没有合适对手大可以请陈院长安排一些棋院的职业棋手来做陪练,这种事对一个在棋院工作了几十年的高层管理人物还不是小菜一碟
对于众人的不解王子明并没有做过多解释,业余棋手普遍重实战轻理论,重中盘轻序盘,所以突然出了个刘浩就把北京棋界搞得个鸡飞狗跳墙,这种观念的改变用嘴说说是没用的,所以解释是多余的。
一个星期之后,一沓稿纸摆在了李家姐妹的眼前,对她俩来说赛前针对性的准备开始的。
第四十九章教导
“王大哥,你不是一向对这些小花招不感冒的吗怎么现在突然转性啦”看着手中厚厚的纸稿李紫茵奇怪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