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衣公子正是楚焦平,他见梅氏忧心,出言安慰:“母亲,二弟只是一时糊涂……”
梅氏此刻不见凌厉威严,只有疲累:“熹年再糊涂,也该知道逃婚是诛九族的大罪,现如今虽把人寻回来了,可他依旧是不喜这门婚事的,我还不知道该如何向谢镜渊交代。”
楚氏一族此时早已投身于晋王门下,他们正一筹莫展,不知该如何寻到太子的破绽。楚焦平闻言皱眉思索一瞬,出言道:“二弟倘若不愿,不如让儿子替了他吧,也省得他去了谢镜渊那儿惹出事端,给自己招祸……”
梅氏闻言大惊:“这怎么行!”
楚焦平胆大心细,字句斟酌:“母亲,我与二弟生辰八字相近,想来无甚大碍。再则熹年生性浮躁,谢镜渊又绝非善类,您让他去,岂不是害了他?”
楚熹年刚刚走到佛堂外间,就听见这一段对话,瞳孔微微收缩。他虽然不知道剧情现在被改成什么样子,但谢镜渊与楚焦平在书中可谓生死仇敌,万万不能将他们两个凑到一起。
楚熹年此时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两个人成婚。
梅氏已然被楚焦平劝得有些动摇,眉头紧蹙,正欲说话,结果大门却忽然被人一把推开,楚熹年从外面走了进来,他掀起衣袍下摆直接往蒲团上一跪:“娘,孩儿不同意。”
他素来没规矩,梅氏瞪了他一眼:“不同意什么?又想挨家法了是不是?!”
楚熹年学着原主的语气道:“反正我不同意大哥替我成婚。”
他说话的同时,眼角余光不着痕迹往旁边看了眼,见一名气质温和的蓝衣公子站在旁边,心想这便是主角楚焦平了吧。
梅氏从蒲团上站起来,用力戳了一下楚熹年的脑袋,对这个小儿子恨铁不成钢:“那你说该如何,你自己不愿意成婚,又不让你哥哥替你,真要咱们全家给你陪葬不成?!”
她是真的恼了。
楚熹年反问:“谁说孩儿不愿意成婚?”
梅氏抬手又想打他,但见楚熹年头上有伤,又重重放下了手:“你不是嫌弃谢侯爷容貌有损么,怎么现在又改了口?!”
作者有话要说:#某位知名狗血作者曾经说过,所谓热元素,就是兄弟相争、错爱、替嫁、相爱相杀#
第37章千秋无间道
楚熹年刚刚二十出头,少年心性,从来没个定数,耍赖不认账也是常有的事儿,梅氏见状倒也不觉奇怪。
楚熹年一本正经道:“母亲定是听错了。”
梅氏心想听错了?什么听错了?她气得手抖,分明是楚熹年自己大吵大闹,哭着喊着说不想和一名毁了容的丑八怪成婚,她耳朵又没聋!
佛堂的中门开着,外间的仆役虽都不敢明目张胆的看热闹,但耳朵一个个都竖了起来。
“皮囊而已,纵然年华正盛,倾国倾城,日后老去也是白发枯骨。倘若世人皆因容貌求娶,到头来也只得一夕欢愉,”
楚熹年说着看向梅氏:“我听闻母亲昔年未出阁时,便是上京数一数二的绝色佳人,有无数名门子弟求娶,如今年华不复,父亲却依旧爱重如初,更不曾纳妾养小,孩儿以为这才是夫妻之道。”
梅氏被他一番话说得怔愣,哑口无言。
诚如楚熹年所言,梅氏年轻之时,容貌绝色,兼得书香门第出身,在京中可谓万人求娶。谁曾想她挑来择去,竟嫁给了当时还是一介纨绔的曲阳候,只让世人感慨明珠蒙尘。
然而这么多年,曲阳候在朝堂虽无建树,对梅氏这个正妻却爱重万分,青楼烟花更是不曾踏足,每日最多听戏遛鸟,强过那些光鲜亮丽的高门宅邸何止百倍。
只可惜世人痴愚,被金玉所惑,窥不透里面的败絮腌臜。
梅氏有些不大相信这话是从自己不学无术的儿子嘴里说出来的,目光有些惊疑不定。就连一旁的楚焦平也神色诧异,皱了皱眉:“二弟,你须想好,皇族不比寻常百姓家,稍有差池便是掉脑袋的大罪。”
因为是自己笔下的主角,楚熹年不免多看了他两眼:“大哥无需担忧,我虽顽劣,却也知分寸,成婚之后定当收心,再不胡闹。”
楚焦平直视着他,声音微沉:“你可知谢镜渊生性残暴?”
“知道,”楚熹年看起来并不在意,他迎着楚焦平的目光,神情坦荡,“可再残暴的人也该懂得好坏,人心不是石头做的,我日后以真心待他,相信他自然不会伤我。”
他到底是捏笔杆子的,能言巧辩,三言两语就把梅氏刚刚动摇的念头给打消了。
楚焦平还欲再说,却被梅氏抬手制止:“罢了。”
梅氏目光复杂的看向楚熹年,只觉得这个不成器的小儿子挨了一顿打,终于长进许多:“我本也不同意你大哥的主意,传出去实在不成体统,你既如此说了,今日便好好休养……明日我亲自把你送回去。”
楚熹年是次子,曲阳候府的爵位落不到他身上,自然也就没有分府的资格。虽是娶了谢镜渊,可连个像样的府邸都没有,还得住到对方的将军府上去,看起来就像个倒插门。
怨不得曲阳候府这么不满意这桩婚事。
楚熹年愣了一下:“这么快?”
梅氏却什么都没说,迈步朝着门外走去,带着贴身丫鬟离开了小佛堂。
楚焦平眼见母亲远去,这才慢慢收回视线。他叹了口气,似有深意的对楚熹年道:“再过几日,圣驾便要回京了。”
初春多微雨,夜间难免寒凉。傍晚下了一场淅淅沥沥的雨,不一会儿便停了。积水顺着黛青色的瓦片滴滴答答下落,掉在长廊的青石板上,声音显得尤为清晰。
谢镜渊手握兵权,却也功高震主,谁也不知皇帝对他的态度到底是亲是近。倘若说宠爱,皇上却偏偏将他赐予楚熹年那个纨绔子弟做男妻,若说不宠爱,楚家到底也沾着个皇亲国戚的名头,还是有几分体面的。
一千个人嘴里有一千种说法,但帝心难测,谁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将军府守卫森严,门外站着佩刀值守的玄甲卫,个个眼神冰冷,从里到外都冒着寒气。九庸虽是谢镜渊心腹,却也需在外间卸了佩剑才能进入内阁。
“主子,探子今日传了消息来。”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重的药味,苦涩刺鼻,挥之不去,是常年用药材熏染的结果。九庸却习以为常,面不改色的从袖中取出一卷密信,双手呈递给了书桌后坐着的男子。
雕花紫檀桌的一角置着灯烛,微微晃动一瞬,将那名男子的容貌照得清晰分明起来。眉飞入鬓,眼尾细长,瞳仁妖冶又暗沉,看起来有几分像狐狸,却又更似寒潭中游弋的黑蛇。
极美的半张脸。
然而当男子从阴影中略微抬头时,昏黄的烛火将他另一半脸照得清晰分明起来。只见几道狰狞的疤痕明晃晃落在右边侧脸上,像是被谁狠划了数剑似的,看着让人心惊。
白壁蒙尘,美玉生瑕,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