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邪恶想法 太子论农(2 / 2)

兴唐 午后方晴 1644 字 2023-10-18

李威又说道:“儿臣又想到父皇为了国家,都熬出病了。别的皇后只是悠闲地管理后宫,母后为了国家为了百姓,也不得不协助父皇,日夜操劳。儿臣快及冠之年,却不能为父皇母后分担,心中十分惭愧。”

拍了一个大大的马屁,不过这几个月,或冷或热,李治与武则天都不怎么受用。当然,拍比不拍好。继续说道:“于是想办法。就找了一些农书看,看完了,又在寒食节,去了一下农田。发现与书上所写的多不一样,询问了许多百姓,或者说不清楚。”

此事可以查询的,正是那天出的事。这为下面忽悠铺垫的。又说道:“儿臣一直在想,庄稼长不好,肥料是关健。可上哪儿弄这么多肥料来,有的农民是许多户才合伙养一头大牲口的,有的都没有,用人拉耒,于是轮耕。这个浪费很大。如没有轮耕会是如何?又翻了一下农书,上面清楚地写了,不需要轮耕,种豆不但不耗地力,反而能肥地力,是养地。”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让在场的人心中全部掀起惊涛骇浪,天下轮耕的地一年会有多少,都无法统计。就算收成差些,总比不种强。这些地种上豆子,一年会为唐朝增加多少粮食?

因此,李威这个太子身份做起事,比较尴尬的,可不是一无是处。有什么事物,能迅速引起人注意,也容易推广。真出自一个百姓之手,试试看。

“后面是儿臣自己逐磨的,绿肥肥田农书记载了,不过记载得不细,也看到农民用了一些野草沤烂做肥料。所以想到飞廉,也就是紫云英,别的不能种的,毕竟根部深,不容易沤烂,反而有可能在田里复发,影响庄稼。可那时种来不及,就让庄上的佃农,抱了许多豆杆与紫云英沤着看,试试结果。这是肥料的事。再就是移载,也是儿臣琢磨的。象这天灾**,国家正常运转,一是父皇与群臣的治理,二是有江准之粮,所以得以渡过。如是南北朝时会是如何?地也一样,一个坑里撒上几株高梁未必收成会好。本来地力不足,况且几株来分。但用一株,也如国家一样,国家大一统固是好事,但君王残暴,百姓会更苦。儿臣又想出营养钵。”

这样就解释清楚了。这也很关健的,千万不能弄一个天降祥瑞,太子梦中所得,固然名声好了,可父亲心中疙瘩更多了。氮磷钾更不能说,从何学来的!

又说道:“这个产量,儿臣万万没有想到,还与几个弟弟说了此事,有可能会有三四石,儿臣就十分满足了。之所以如此,儿臣想恐怕是皇庄的佃农因儿臣的身份,集全庄之力,伺候这十几亩地,本来地是好地,又不缺水,肥料足了,精心地伺候,于是出了这个高产。可不能以这个产量,当作以后推向他处的产量。只是有地轮耕时,秋后不必轮耕,可以种飞廉,春天沤烂,然后种上豆子。要么可取的是营养钵育苗。也不是所有庄稼都能用这方法的。麦子肯定不行,是密种的。甚至油菜都不行,它的根部不大,不能将根系向下发展,用营养钵只是浪费,耽搁人工。”

营养钵可用的还是很多的,比如棉花,或者一些瓜类。主要要求庄稼根系发达。不解释清楚,到时候什么都用营养钵,麻烦大了。又说道:“但一些大的庄稼,比如油菜,可以单株移载,这个农书上也特地说过。就包括稻子,现在用的是撒种,如果移载,是不是产量会更高一些,又便于耨草。”

“其实儿臣愚笨的很,只是翻看了《齐民要术》等书籍。从上面学来的,或者受上面记载的启发。只是这本书出来很久,都没有人注意。否则五石田不行,不可能那样伺弄,但三石田四石田将会彼彼皆是。”使劲的推功劳,将功劳推到皇庄的佃农身上,推到贾思勰身上,小心地说完了,看着李治,等着他“训话”。

“你有了这么心,总算不错,”打了一个官腔,也不知是真不错,还是假不错,又问道:“这些天,你经常到洛水那个皇庄做什么?”

“这也是儿臣一些想法,看能不能从山上,或者从水里,弄出一些收成出来,为百姓增加一份粮食来源。”答完了,想着心事,这个庄子弄出来,收益也是十分惊人。看来自己不能吃下这份“独食”,最好将母亲也拉下水,将大部份功劳分给母亲。然后让母亲在枕边敲打自己这个多疑的老子。不过母亲也挺麻烦的,不见他。

想到这里,不由地看了那一幕珠帘。

“改天朕也去看看吧。”

“是,父皇前去教导最好,儿臣毕竟浑不知事,有些事终是考虑不周全的。”但心中在想,难不成,父亲也想来分食?分就分吧,如果父亲能下水才叫真正的最好。

也许因为这一番对答,李威十分低调,有那么一种会做人的感觉,李治脸色松了一些,对边上的一个太监说道:“太子做得不错,去拿一百匹绢赏赐太子。”

“儿臣谢过父皇,”但心中很佩服父亲的大方。一百匹绢能做什么,恐怕接下来,盖鸡棚子都不够。可当真李治不知道,国库里空荡荡的,赏了一些,没有向他要钱就算不错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readnovel。,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