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赵祯道,毕竟赵祯平时那么忙,又不能出宫,纳妾又是自己的家事,所以李璋也没想到他会知道这件事,青织总不会也给赵祯送了请帖吧
“狸儿进宫和我说的,而且我还知道你纳的是那个辽国逃跑的公主,听说她早就喜欢你,而且上次你出使辽国时,她还写信给她的弟弟帮你,这样有情有义的女子也的确不多见,表哥你可莫要辜负了美人恩啊。”赵祯这时哈哈一笑道。
狸儿难得进宫,每次进宫都会和他聊一些宫外的趣事,也算是为他解闷了,只是如果赵祯知道李璋和妙元之间的事,不知道他是否还能笑的出来
第五百八十三章周太医
“左边往上一点,对对,就这样,固定好了,千万不能掉下来”李璋站在门前亲自指挥着工匠把“医学院”的匾额挂正,而随着这道匾额被挂起,也代表着医学院正式设立。
不过现在医学院还只是个空壳子,赵祯在与吕夷简等人商议过后,很顺利的就把这件事批了下来,对赵振的调令也下达了,只是赵振远在西北,而且他就算接到调令,也要安排军中的事,所以估计等到年后才能回来,而在这段时间,李璋就要兼管武学和医学院两边的事情。
幸好武学已经走上正轨,平时也根本不用李璋操心,所以他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医学院这边,而医学院成立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医学院的驻地解决,这件事倒很容易,因为李璋早就看中了武学旁边的一座建筑。
这里本来是皇帝祭祀武成王庙时暂时休息的场所,勉强算是一座行宫,后来武成王庙被改为武学,但前面的大殿,以及旁边的行宫还是保留了下来,只是这座行宫极少使用,赵祯就算来祭祀,也都是直接进大殿,所以行宫留着也是浪费,李璋就直接向赵祯讨要了过来。
行宫是座独立的建筑,里面的房舍众多,只需要朝廷一些修改就能直接拿来作为医学院的院址,不过改建还是需要一段时间,所以李璋先让人把医学院的匾额挂上去。另外把医学院放在武学旁边也有好处,因为武学的训练十分严苛,经常有学员受伤,可以让医学院的学生拿他们来练手。
看着匾额挂好后,李璋这才背着手进到行宫,不对,应该叫医学院才对,现在这里到处都是工匠,李璋也把自己对医学院的规划交给了负责的官员,估计等到明年三月份时,医学院才能改建完毕。
“参见定北侯”就在李璋刚进到医学院,就见一个须发花白的老者上前向李璋行礼道,随着李璋接管医学院,他的爵位也做了变动,这也是赵祯早就要求的,而定北这两个字也足以说明赵祯和李璋的野心。
“不必多礼,周太医感觉怎么样,可看过我给我的医学院章程了”李璋这时笑呵呵的问道,这个周太医是从太医局借调来的,主要是作为李璋的助手协助他把医学院打造起来。
“下官已经看过了,对于定北侯的想法下官也明白了,只是对于章程上所说的手术之学还是有些怀疑,传说这可是医圣华陀的神迹,咱们医学院中真的能学到这样的医术”周太医这时有些不敢相信的问道。
在李璋对医学院章程中,提出将外科手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只是周太医对这门医术还是持保留意见,虽然中医中也有一些手术的手段,比如对战场上对伤员伤口的处理,但大都比较粗糙,而且这只是治伤,很少用于治病。
对于周太后的怀疑,李璋却是哈哈一笑道:“这里是医学院,周太医还是直接称我为山长吧,至于手术之学,我倒是略懂一二,不过这门医学还不完善,需要咱们一起研究补全,所以日后倒是有劳周太医了”
周太医名叫周正,是祖传的医学世家,擅长妇科与儿科,而且别看他须发花白像个五六十岁的老者,但其实他才四十出头,只是他痴迷于医学,平时最喜欢埋头研究医术,十年前河北大疫,他为了寻找治疗之法,甚至不惜,故意染病,最后以自身试药,总算是让他找到了办法,这也让他成为太医局有名的医痴。
“山长真的懂得手术之学”周太医听到李璋的话也不由得露出震惊的表情道,他平时醉心于医术,虽然听说过李璋的名字,但除了知道他是陛下的表兄外,并不知道李璋懂得医术。
“略懂一些,其实许多病都可以通过手术来治疗,比如肠痈,其实就是肚子里的一节肠子出了问题,只需要开刀将这节肠子切除就可以了。”李璋这时笑着开口道,所谓肠痈,其实就是阑尾炎的中医叫法,只是这种病在古代几乎是绝症,虽然有对症的方子,但却很少能彻底治好,如果是急性阑尾炎的话,发病者很可能会被活活疼死。
“切除可是把人的肚子剖开,人还能活下来吗”周太医这时却再次怀疑的问道,肠痈的病因他也知道,只是中医只能用药内服,比如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就有治疗肠痈的方子,只是这种病人而异,有些时候方子能奏效,但有些时候却会失效,这个问题也是一直困扰他的医学难题之一。
“能活,只要我们对人体内部的结构异常熟悉,下刀时不伤害其它的内脏器官,而在切除了病灶后将伤口缝合,再以药物防止伤口感染发炎,一般来说很快病人就会恢复健康”李璋这时十分肯定的道,阑尾炎在后世简直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手术了,有些人明明没有阑尾炎,也会把阑尾切除。
听到李璋的这些话,周太医也是眼睛一亮,他醉心于医学,心思也比较单纯,再加上李璋说话时的自信也感染了他,让人不由得相信李璋的话,更何况李璋既然敢建立医学院,肯定不会无的放矢。
看到周太医已经被自己说动,李璋也立刻趁热打铁,将一些现代医学的基础讲给周太医听,虽然这与周太医所学大相径庭,但李璋说有理有据,而且与中医相互印证之下,更让他感觉像是打开了一座新大门一般,同时对李璋也更生出敬佩之意。
两人在医术上聊了许久,直到天色将晚这才停下来,而周太医却还意犹未尽,甚至想和李璋彻夜长谈,不过李璋可没这个时间,等到差不多时就停了下来,而周太医这时也露出遗憾之色。
“周太医,医学院现在还是个空壳子,太医局那边会调来一些太医充当教员,不过对于学员的来源你有没有什么想法”李璋这时再次开口问道,顺便也转移一下话题。
第五百八十四章妙元来晚了
医学院成立了,虽然校舍还在改建之中,但李璋已经筹划招生的事了,相比武学,武学院招生就简单多了,因为大宋的科举开设有医科,所以许多读书人对医学并不排斥,甚至绝大部分读书人都看过那一两本医书,现在还不怎么出名的范仲淹日后说过一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正是这个时代读书人最佳的写照之一。
所以医学院的招生就简单多了,只要张贴出告示,很快就有一批不得意的读书人登门报名,大宋的科举虽然相对比较宽松,比如每次录取的进士远超其它朝代,但对于基数庞大的读书人来说,依然是千军万马走独木桥,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可不是白叫的,像韩琦和豆子那种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的只是极少数。
可以说每次科举过后,春风得意者只是少数,反而京城到处都是失意买醉的读书人,不少人因为多次落榜而绝了科举之心,要么找路子做个小吏,要么回家各地,也有不甘心的一直留在京城不肯回老家。
gu903();也正是有上面这些人在,所以当医学院招生的告示贴出去后,立刻有不少失意的读书人跑来报名,毕竟医学院是朝廷设立的机构,与武学类似,武学的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军中担任将领,而医学院的学生只要能顺利毕业,也会被授予医官的职位,虽然医官不如真正的官员,但好歹也是官员,要知道大宋的官员待遇可是十分丰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