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 分节阅读 224(1 / 2)

d姑娘抱着个头跟比她还要大的毛毛熊。

这孩子乐得见牙不见眼,以至于眼里睡觉之时还不时地笑出声。

黄汉一连三天陪着妻妾和小坤兴游玩,看到的人不知凡几,在京师已经传为一段佳话。

几万受益于不夜城项目得到温饱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升斗小民议论纷纷,他们由衷的祝愿黄家、天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诸多官宦羡慕嫉妒,还好目前黄汉尽可能采取和谐手段争取实现共赢,没有下辣手整治文武官员和勋贵、太监,憎恨黄汉的人还不算太多。

太多大家闺秀都羡慕郑秀娥好命,能够抛头露面做事自由自在玩耍,青楼的姐儿都期望能够有楚楚的服气,有朝一日成为英雄妾。

皇帝也得知了黄汉抱着自己的女儿游玩的消息,他只不过微笑着说了一句“成何体统”就作罢了,很明显他对黄汉的这个举动不反感,甚至于还有好感。

崇祯爱自己的家人,乐意见到黄汉和他的妻妾跟自己的亲人们多多亲近。

有聚就有散,郑秀娥送坤兴回紫禁城之时,小姑娘眼中泪光莹莹紧紧的搂着黄汉的脖子不肯松手,直到黄汉答应下一次来京师之时还会带她出来玩耍才作罢。

小姑娘回去时得到了黄汉送的许多礼物,其中包括一套新学教材几支钢笔,一套积木、一套精巧的玩具弓箭。

黄汉期望自己的横空出世能够影响到小坤兴,叮嘱她以后多读新学书籍,有不懂的内容可以记下来等郑秀娥或者楚楚入宫时提问,还可以学着写信让她们交给自己亲自解惑。

并且要求坤兴不要死读书也不要花太多时间学女红,有时间可以练习射箭,长大些了争取练习骑马。

崇祯其实能文能武,也骑得烈马挽得强弓,儿子女儿肯练习骑射他未必就会阻止。

很明显坤兴对黄汉有了依赖,又有太多崇拜,她居然幻想有朝一日能够如秦良玉老妇人、秦妡怡姐姐那般为国杀敌。

天地良心,黄汉可没指望坤兴能够练出秦妡怡的武力值,故事里的九难那是一个虚构的人物。

他只想坤兴不要如真实的历史上那般弱不禁风,希望她增强体质练出具备自保的武力,也希望她拥有骑术,最起码遇到危险之时可以骑马奔驰逃之夭夭。

回到紫禁城的当天,早慧的朱媺娖从黄汉送的礼物中挑选了一支华丽的钢笔由皇后牵着手来到御书房亲手送给父皇,百忙之中的崇祯一时间亲情泛滥,把女儿搂在怀里亲了又亲。

看到夫君慈祥的笑容,周皇后禁不住泪两行,皇帝过于操劳是该想方设法让他暂时把国事放一放,贵为天家活得如此憋屈,周后真的向往东平侯家自由自在的日子。

她幻想要是皇帝和自己也能够抱着女儿带上儿子去游乐场愉快地玩耍多好啊

崇祯肯定不是昏君,但也不是一个精明能干洞察秋毫的皇帝,他应该是一个平庸偏上的封建帝王。

可是封建王朝发展到了明末之时军事、政治、经济、思想简直是一团乱麻,不是靠皇帝勤政就能够解决问题,需要一个拥有大智慧的铁腕人物才能够力挽狂澜。

以崇祯的水平很明显远远不够,他如果不是被闯贼破了京师选择殉国,早晚也会累死。

在京师小住半个月后,三月二十日,秦妡怡、王根生、桑羽等等率领人马赶到,由于营伍里有接近八百女兵,好奇的老百姓纷至沓来。

秦妡怡这一次憋足劲儿要立功,从六个把总中精选的两个把总女兵不仅仅盔甲鲜明刀枪耀眼貌似连个头都差不离,精神面貌就不用说了,完全可以用生龙活虎来形容。

也许女兵们早就习惯了人们指指点点,她们一个个都抬起了骄傲的头颅用自信的眼神看一切。

皇帝得知“红旗军”到来下达旨意让辅兵携带辎重绕城而过,让正兵由广渠门入城经过宣武门出阜成门,此意当然是宣扬军威。

届时黄汉率领麾下列队通过长安街之时会进行一个仪式,类似于检阅三军。

没有搞什么刻意的分列式,黄汉顶盔掼甲策马小跑几十将佐紧随其后,最亮眼的当然是秦妡怡,她一身戎装个头比大多数男人还要高,更加显得英姿飒爽。

在承天门上阅兵的不仅仅是皇帝,还有十几位朝廷大员,连天启帝的张嫣皇后也赶来观礼,周皇后当然也带着子女和嫔妃出现在城门楼子上。

第四百九十四章:匪过如梳

后宫嫔妃们乐意来瞧热闹当然是出于对女兵的好奇,看到了七八百不让须眉的女兵一个个大声赞叹,小坤兴简直是看得如痴如醉。

她想起了黄汉的嘱咐,很严肃道:“父皇、母后,儿臣以后会用心习文练武,长大了也要如同秦将军那样带兵出战为国分忧”

童言无忌,崇祯听见了女儿的豪言壮语笑道:“好有志气,父皇喜欢。”

观礼的诸多大臣都在议论纷纷,猜测恐怕是东平侯兵力不足,否则怎么会连女兵都用上了。

不管群臣如何议论,这一次阅兵效果很好,京城里有十几万军民、官宦亲眼看到了“红旗军”这一支与众不同的队伍,从普通兵丁灵动的眼神就能够感觉到自信和不屈。

大多数都相信有如此强悍的“红旗军”驻扎宁远,山海关一定能够高枕无忧。

带领人马离开京城的黄汉选择从保定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进入河南彰德府,因为这里是太行山东侧,地势平缓的地区有利于行军。

京城到彰德府这一千二百余里的官道路况不错,以“红旗军”的体力每天行军八十里,连续走上半个月完全没有问题,况且由于一路消耗,携带的辎重会越走越轻。

刚开始路上的情况还好,可是走了四五天后就截然不同,那是太多流民携家带口走上了官道,他们期望寻找到一个能够活下去的地方,可是往往见到了明军队伍都是拼命逃跑。

见到了明末的军民关系,黄汉又体会到了大明亡国的原因之一,老百姓不仅仅是不信任政府的军队,还畏之如虎,在这样的环境下离心离德那是当然。

老百姓分不清好歹不要紧,黄汉脸皮厚的很,会自我吹嘘成“大救星”让升斗小民认清“红旗军”,拥护光荣、伟大、正确的自己。

宣传队总旗自从离开京城就走一路写一路,写得最多的就是言简意赅的一句话“红旗军饿死也不抢掠老百姓”写得第二多的内容是“好儿郎宁死不从贼”。

gu903();排第三的有些长“任何屠杀、抢掠老百姓的人在红旗军眼里都是贼兵,追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斩尽杀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