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没那么好命呢
继位之初,一边要予民休养生息,一边要忙着同亲娘夺权,过了几年艰苦朴素的日子,他终于熬死了龟缩于闵地的永熙帝,趁着南陈幼帝登基政局不稳,命大军挥师南下。
犹记得大军得胜归来,唐煜亲自出宫迎接。城墙之上,帝王的冕旒遮住热泪盈眶的双眼,唐煜拉着长子的手激动地说:“看,这就是朕为你打下的江山”
小太子:虽然很感动吧,但总觉得父皇这句话怪怪的。
南北宣告一统后,唐煜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整治内政,陆续干了几件大事,比如说不顾群臣劝谏,执意追封先太子为帝;又比如说将他认可版本的氏族志推广天下,打击世家气焰;又比如说疯狂敛财,打劫豪富的僧侣说错了,应是纠正汉地佛家的不正之风,重回达摩祖师倡导的艰苦本色。
最近唐煜折腾的一件事是改革科举制。
太祖皇帝初创科举,给了寒门学子一个宝贵的晋身之阶,然而相比考场临时写就的一张试卷,考官们取士时更重视考生的声望。这操作的空间便大了,出身寒微者被迫辗转于权贵高门之家以求赏识,请托投献之风浓厚。
不甘的情绪逐年累计,某次春闱后,几位寒门出身的官员在唐煜的示意下联名上书,痛陈此种不正之风,提议从今以后所有考卷都需要糊名,并由专人誊写后转交考官审阅,以示公平。
反对的人自然不少,主流意见是只凭一张考卷定高低过于轻率,如此很有可能让真正富有才学之士落选。譬如说有人声名狼藉,但考试时发挥得好,你是选他不选有人文名蜚声天下,考试时身体不适发挥不好,你是淘汰他还是不淘汰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最后还是由早有准备的唐煜出面一锤定音:“真要有那等倒霉的人,还可以通过举茂才的形式做官嘛,众卿亦可大胆举荐,朕是很愿意下求贤诏的,如此可保有才之士不流落于草野。”
积威之下,反对派的意见被皇帝强行镇压下去,群臣齐声道:“万岁英明。”
科举三年一届,定下的方案得下一次才能看出成效来,不过唐煜总算能喘口气了。
蝉鸣阵阵,热浪滚滚而来。南院行宫的自雨亭内却不见一丝暑热之气,原来是玉液湖中的湖水受水车牵引,从亭檐潺潺流下,形成一道清凉的水幕。水声涛涛,暑气穿过水幕而来,化为习习凉风。
唐煜惬意地从手边的细瓷碟子里拿起一块樱桃毕罗送入口中,一边懒洋洋地打量着端了个雕漆托盘过来的姜德善。
“手里拿的是什么”
“回禀陛下,这是太常寺新进上来的话本子。”
“哦放下吧,朕待会看看。”
如果人生能重来,韩尚德宁愿日日头悬梁锥刺股,当一个用功读书的学生,绝不再写什么劳什子的天山风云录了。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太常寺成立了个新部门,主要职责是搜罗天下话本以供御览,同时还根据皇帝的喜好撰写特供皇室的话本。
部门成立之初,屡考不中的韩尚德被唐煜套了身官服丢过去,领导一群同样为皇帝写话本的苦逼作者。
终于当上了祖辈心心念念的官老爷,韩尚德却并不觉得开心,天山风云录他都被皇帝逼着写到主角孙子的故事了,天知道哪天会不会被逼着写曾孙辈的故事”
每一年年初,韩尚德都要乞骸骨,当然没有哪一次是成功的。
龙椅上的皇帝语重心长地说:“国家百废待兴,四境尚未平定,朕昨晚子时才睡看话本看的,爱卿真的忍心在此等危急存亡之机弃朕而去吗”
韩尚德能说什么,韩尚德什么都不敢说。
这日韩老爷在官署遭了折磨,照例回家抱着老婆的腿哭诉:“呜呜,陛下非要我下一本写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可我真的不会写啊这日子实在是过不下去了”
早就习惯了相公这一套的王氏连眼皮都不带抬一下的,她揉了揉韩尚德日渐稀疏的发顶,用哄小儿子睡觉的口气说:“不怕不怕啊,会没事的。”
话本读得多,套路就见得多;套路见得多,便容易感觉俗气。皇帝渐渐觉得腻歪了,甚至起了话本写起来不过如此,作者全是些渣渣的念头。
某日,他突发奇想道:“你说,若是把咱俩当初的故事写成话本,该怎么写”
他的皇后掩面笑道:“第一回:让食之恩,第二回:救人之义后面的我就想不出了。”
gu903();“决定了,”皇帝一拍桌子,信心满满地说,“朕要写一部话本,让天下人看看真正杰出的作品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