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八章 三孔布(2 / 2)

极品鉴定师 小小青蛇 1045 字 2023-10-02

“铜是一种比较稳定的金属,在常温下不易生锈。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才能生成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等。氧化铜因形成的颗位大小不同,呈现出黄、橙红、鲜红、深棕等不同的颜色,俗称枣皮红、栗子壳等。出土的发掘品钱币表面锈色深深渍入钱币里面,因为其分子结构稳定、紧密,所以真锈很不容易擦掉。”

“我举一个例子,例如南宋钱币发行于南方,放出土于南方较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钱币一般呈蓝绿色。如发现浅绿锈者,则此钱有问题。如果入土区域燥热,铜锈会呈红紫色,但这种锈色不会单独存在于钱体上,必伴有绿锈混杂在一起,称之为“红斑绿锈”。如发现钱体为红锈,应属假钱,它是造假者将伪品放入炉中烧红。这种仿锈肤浅,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古玉平扬起手来:“有同学来看一看这锈是真锈还是假锈吗?”

马上就有同学自告奋勇地上来,一番折腾以后,点头说道:“这上面是真锈,老师,对吗?”

古玉平说道:“没错,谢谢这位同学,我们做好了第二步的鉴定,再来进行第三步的鉴定工作,看铸市铭文,我国金属铸市的一大特点就是有铭文书写,可以说,每一种钱币文字的字体各有特征,不同时代的铸币铭文,有不同的书写风格。根据这些特征可检验是否为同时代的钱币。另外,在注重各种钱文特点的同时,还可找出钱文的演变过程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和特征可以作为鉴定古钱真伪的依据。”

“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等金属铸币上的文字是用大篆来书写的。秦汉时期,钱文书体属小篆范畴,如半两、五铢,但已有汉隶风格,其中莽钱为悬针篆。魏晋南北朝书体复杂。唐代钱币为八分隶书,唐代以后隶书盛行,五代十国主要为真、篆、隶三种。北宋钱币则有篆、隶、真、行、草。自南宋光宗绍熙以后至元、明、清,钱文均以楷书(真书)为主,间或篆、隶书体。因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铸市钱文又有蒙、满、回、党项(西夏)等少数民族文字。”

骆天听得连连点头,古玉平不愧是古钱币的专家,术业有专攻,他在古钱币方面的造诣放在国内,绝对排得上前三,很久以后,古玉平曾问过骆天一个问题,两人假如在古钱币上比拼,谁会赢?骆天只是摇头不语,古玉平于是长叹一口气,说了六个字:“既生瑜,何生亮。”

“好,谁能告诉我这枚三孔布上的字体是什么?”古玉平的话音刚落,原本想为难他的那位学生立刻说道:“是大篆!”

“不错,这一步又朝验证三孔布的真假上进了一步,现在我们要听声音。”古玉平一松手,三孔布掉在水泥地上:“同学,听到什么声音了?是哑音,还是清脆响亮的声音?”

“哑音!”同学们异口同声地答道,这个太容易区分了。

“古钱币由于质地的原因,年代越久远,火气尽脱,氧化越严重,掷于水泥地面其声音也越喑哑。大概来说,先秦时期的刀、布、圜钱均都是哑音。而明代以后的钱币,距今时间较近,还未受到深层的氧化,声音则是清脆、响亮。如果我们把先秦时期的钱币掷在地上,传来清脆声,则此钱不太可靠;反之,如果明、清钱币掷地为哑音,则也必将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