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农门天骄【05】
元嘉正在刷考前模拟卷,每天在家里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在书房刷题,然后去私塾找李秀才批改,日子过得非常充足。
杨三柱就感觉心情很沉重了。
从现代社会穿越成古代农家子,他以为自己是穿越主角,靠着自己脑子里的那些知识可以轻松走上人生巅峰。
然而等了解到自己身处的古代社会的具体情况之后,杨三柱才发现自己所幻想的走上人生巅峰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首先,他是一个小孩子,虽然他才几岁就要帮家里干活,但他还是一个没有家庭地位可言的小孩子。
其次,他不识字,他不认识这个架空朝代的字,就算他在现代是个大学生,来到架空朝代也是文盲。
好在他有个有本事的二叔,所以杨三柱想法子用香皂搭上自己叔叔这条线,来到县城私塾读书。
本来杨三柱还美滋滋的想着,他一个现代大学生,在古代考个状元可以有点难,但考个举人还不是轻轻松松,毕竟古代识字率那么低,他脱颖而出多容易啊!
然而当他真的接触到了古代的书本之后,他才意识到,古代那么多读书人连个功名都考不上不是没道理的。
光是背书就要了他的老命了!因为先生要求的背书,那是要求把整本书都背下来,而不是现代那种背诵重点段落,背诵名句名言!
如果不是强烈的想要摆脱底层贫民生活的念头在支撑着他,杨三柱还真不敢保证自己能一直坚持下去。
死记硬背的背书都那么难了,结果接下来竟然还要学作诗词赋,写策论文章!
杨三柱在知道未来科举之路的艰难之后,他心情极为沉重。
他感觉他可能不行了,他在读书科举这条路上可能没有前途的,他一个理科生,为什么要这样为难他?!
在思忖良久后,杨三柱来到书房,坐在元嘉身边,压低声音跟他商量道:“元嘉哥,我觉得我不是读书那块料,我不想读书了!”
元嘉诧异的看了一眼杨三柱,他费尽心思让杨父把他弄到县城来读书,现在竟然说不读了?
不过想到这些天杨三柱背书时背了忘忘了背痛苦难熬的样子,元嘉心里有点同情,但还是说道:“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不然你想回家种地吗?”
杨三柱连连摇头:“我不想种地!”他在杨家村两年多干的还是轻省活都觉得特别累,更何况是下地干重活!想想杨大柱那黑瘦劳累的模样,他就打了一个激灵,“我想经商!”
元嘉微微皱眉:“经商?你可知商人地位最低,你做小生意不要紧,但一旦生意做大了,就要改农户为商户,子孙三代以内不得科举。而且我们杨家没有靠山,做小生意糊口还行,但生意做大了,第一个打压我们的就是县里的大户!”
杨三柱愣住了,他还真没想这么多,他光想着靠自己记忆里先进的知识弄出罕见的好东西卖出去,肯定生意红火财源滚滚来,想着日后大把银子入账,他也能跟卢靖那样穿金戴银下人伺候,他心里就激动不已。
然而元嘉一番话如一盆冷水泼醒了他。
元嘉不是胡乱阻止他的,说的有理有据,杨三柱有些沮丧:“那看来经商也不行,可是我读书不是那块料啊!背书背了就忘!”
“忘了就继续背!天天背,死记硬背!总能全部背下来的。”元嘉淡淡的道。
他曾经穿越某个世界为了练武,他是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还要防备仇人暗杀,日子过得相当苦逼,读书可比练武舒服多了。所以他一点也不觉得杨三柱现在有什么辛苦的。
杨三柱苦着脸道:“背书还能死记硬背,可是作诗什么的,我完全不会啊!感觉好难!”他在现代都对文科特别苦恼,更别提在古代学作诗了。
元嘉说道:“多读别人作的诗,即使不会作诗,也能写出几首合格的诗来。虽然这样的诗匠气十足,但在科举中诗词所占比重不多,你要想考个功名,应当主攻策问和杂文。”
帖经、经义、墨义在元嘉看来只要把书本都背熟了,理解了,就完全没什么问题,这是基础知识。诗赋就比较看灵气和天赋了,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平时就下苦功,各种类型的诗赋多做一些,考试时直接用。策问和杂文才是看个人的真正水平。
然而杨三柱一脸懵逼:“策问和杂文是什么?”
元嘉:“……”忘了这小子刚入学没多久,连科举考哪些内容都不知道。
“你还是乖乖去背书吧!别想太多了,你先把千字文背熟再说!”
杨三柱乖乖的走到书桌的另一边,拿出自己的课本开始背书。
<<<<<<
县试时间即将来临。
元嘉准备下场一试,与他一同下场的还有私塾甲班里的一些同窗,只不过这些同窗各个年龄比他大了好多,最大的都有二十多岁了,而年龄小的也有十六岁了。
元嘉一个十岁孩子站在这些人当中,就格外令人瞩目了。
同窗还好,知道元嘉的水平有多高,其他来参加县试的考生,看到一个个头那么小的孩子也来排队准备入场考试时,都纷纷投来惊讶的目光。
私底下的议论纷纷不断,都在打听元嘉的来历身份,倒是没人当着面说什么不中听的话。
入了考场之后,元嘉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在众多考生当中,他矮矮的个头也十分显眼。
主考官县令大人走进来时,一眼扫过去,第一个注意到的就是面带稚气的元嘉。
县令有点诧异,年龄小的考生他不是没见过,但他还真没在平安县见过,毕竟平安县就是一个较为偏僻的小县城,几十年来就没出过一个举人,就连最近考中秀才的人也是十年前的事情了。
文风不盛的平安县更别提出一个神童了。
因此县令难免多关注了一下这个年幼的考生。
即使这个孩子只是提前来下场试一试自己的水平,但若是水平不够,教这孩子的先生也不可能让他下场来试一试。
县试的考试内容不多,考试难度也不高,基本上把书本都背熟吃透了,轻而易举就能做出来。
元嘉这两年日夜苦读可不是白费功夫,他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还这么用功,自然有极大的成效。
一路做题下来,极为流畅,就没遇见不会做的题。元嘉刷刷刷做完后,抬头看了一眼其他考生,发现其他人都还在面色严肃紧张的写着卷子,他是第一个写完的。
元嘉看了看用来计时的燃香,发现时间还非常充足,于是就把卷子检查了一遍,倒不是对自己的答案没信心,而是要检查自己有没有在该避讳的地方没有避讳。
古代在避讳尊者名讳方面看得很重,避讳分三种,国讳、圣讳和私讳,皇帝的名字和圣贤的名字以及自己长辈的名字,都需要避讳。
元嘉仔细检查了一下卷子,发现自己该避讳之处,都换了同音字避讳了,没有犯忌之处,于是就提前交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