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开发浪潮(七)(1 / 2)

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学生娃,拿份报纸给我。”青岛港码头的一间小酒坊内,于兴国喊过了一名小小的报童,将几枚铜币递给他后,拿过一份飘散着油墨香味的《生意人报》,仔细翻阅了起来。

桌上摆着几个小菜,有水煮毛豆,有羊排,有牛舌,当然还有于兴国最爱的鱼脍。因为在南锥两洋铁路一带生活多年的缘故,于兴国从小就喜欢吃智利名菜:鱼脍。这种菜肴用是智利南部海域出产的上等银鲑鱼做原料,切成极薄的生鱼片,蘸上酱料后供人食用。

因为智利南部海水异常清澈,同时小岛多如牛毛,因此养殖鲑鱼的产业发展很快,出产的银鲑鱼质量上佳、数量不少,渐渐蜚声远近,成了当地的特色商品。像东岸大草原这样的较为富裕的地区,几乎每个月都有冷藏船前往智利地区收购捕捞起来的银鲑鱼,然后拉回来出售,获取不菲的利润。

青岛港现在是东岸最发达、最富裕的城市,这里不但云集着各路富豪,同时也拥有数量庞大的有相当购买力的中产阶级。这些人以工厂熟练技工、学校教师、公务员、金融机构职员、远洋水手、小商人、军官为主,反正都是些月工资在7元以上,同时家庭负担也不是很重,手里有几个闲钱的家伙。

这些人,是国内一些大商人力推的所谓消费升级的主力,一些相对高质量(同时也意味着高价格)的商品也主要是瞄准这些人销售。像于兴国如今坐着的小酒坊里,很多食品其实售价是不低的,但无所谓了,这里面的人普遍有钱,不宰白不宰,不是么?

今日报纸的头版头条依然是关于新首都建设事宜的。虽然拉普拉塔尚未正式交割到手里,但这并不妨碍东岸人津津乐道地讨论着有关新首都的一切,而中都洛阳府的大名,也开始慢慢地为人所熟知。

于兴国前些日子一直在巴拉那河一带活动,消息有些闭塞,因此在一回到青岛这种大城市后,他便买了一份平时爱看的《生意人报》,看看在这段时间内发生了一些什么大事。结果没有让他失望,新首都洛阳府的消息充斥着各个版面,甚至就连专门为广告安排的版面上都有公开出售洛阳府北城区私家住宅的招商信息。

他本来对此没什么兴趣的,不过在想了想后,他又回过头看了下。这些住宅的数量看起来不少,总体得有上千套的样子,其中除了少量是公寓房之外,数量最多的无疑就是别墅了。别墅是二层的,前面有个小院子,房后带个花园,各种风格的都有,以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客户。当然在这些之外,还有更厉害的,那就是占地极广的私家园林了。这些园林,无一不是请清国江南地区的建筑设计名家指导,虽然目前尚未开建,但报纸上言之凿凿,说必定是精雕细琢,极尽奢华之能事,每套公开售价十万元起,最高的可能会达到二十万元之巨。

报纸上对这些宅院也不遮遮掩掩,很明确地说了是为了回笼新首都的建设成本,减轻财政压力,毕竟几百万元的建设费用,都抵得上从西班牙人那里买整个拉普拉塔的钱了,确实有些吓人,不得不行此策。

于兴国将报纸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直到纸上的字迹都被他的手指擦模糊了,才最终放下报纸,沉思了起来。他有好几个孩子,长子聪明强健,学识不凡,是他的家族产业毫无疑问的继承人,那么其他孩子呢?他们日后的生活该如何保障?于兴国以前是打算给他们一笔浮财,让他们自己出去想办法,但现在觉得,给钱还不如帮他们在首都买房呢,那样说不定更有保值增值的空间。私家园林固然是买不起了,也没必要,但几套地段不错的别墅他却是还买得起的,等以后时机合适的时候,就赠给孩子们,然后让他们各自独立生活,过自己的小日子去,这样似乎会更好一些。

于兴国越想越觉得此策可行,心里面已经认认真真地开始思考买房的流程了,钱固然不是问题,但买这个尚在图纸上的别墅所需要的手续却也很麻烦,还得坐一趟火车去目前的首都东方县办理了。

而说到目前的东方县,前阵子在新首都中都洛阳府浮出水面后,东方县这边一度传出这里可能会被改为东都东方府的消息。不过事后证明这仅仅是一场以讹传讹的闹剧,东方县看样子已经被大人物们放弃了。待迁都后,这里将成为一个普通的县,回归平凡。不过几十年的首都当下来,倒也攒了不少家底,这注定了东方县即便当不成首都,也会是一个强县、富县,几十年内大概都不会急剧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