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脑温城与呼伦贝尔(一)(2 / 2)

所以说,现在的朝鲜王国,基本上已经被东岸人牢牢绑定,两国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共同的利益多过分歧,算是比较稳固的盟友关系了。而且,在几十年前与东岸签署了一系列的条约,通商开放至今后,朝鲜王国的政治和经济面貌也有了极大的改变。如今的朝鲜社会,谈论商业已经不再是一件需要避开他人——尤其是读书人——的不雅之事了,而是可以堂堂正正公开讨论某生意利润几何,可以如何做等等,商业氛围比起当年国门初开之时简直是云泥之别。

而且,前些年东行使赵初彦游历东岸归国后,其亲自校验、整理并出版的《东行录》一书也在朝鲜的知识分子群体中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赞扬者有之,破口大骂者有之,褒贬不一者亦有之。但不管怎样,这本游记都极大地开阔了朝鲜人的眼界,让他们知道原来外部世界已经发展到这种程度了,而他们之前还浑浑噩噩,如同一个隐士一般过着自己的生活。相信若不是东岸人的海陆大军打上门来,并强迫他们施行改革政策的话,他们还得自己闭关锁国下去,长期以往,后果不堪设想。

朝鲜思想界的这些动态,无疑都给其国内工商业的发展带来了助推力。虽然国内守旧实力仍然很多,保守思想仍然占据一定的优势,但说实话其力量几乎每年都在消亡,都在减弱,其工商业的规模每年都在变大,朝鲜政府的国力也在缓慢增强之中。严格说起来,这其实和中国大陆上如今最强的两家势力清、顺有些类似。清、顺两国有连年战争带来的严重的财政困境,需要工商业发展带来的巨额财富,同时战争同样也刺激着他们不断追求新的技术,这些都是两国思想、社会环境获得一定的松绑,工商业得以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朝鲜呢,虽然没有战争,但它外部有一个国家(东岸)在不但催促它制定各类政策,改革各项措施,基本上也达到了同样的效果,即推动整个国家迈向更现代化的方向。

当然了,朝鲜工商业小步快跑这么多年,发展成果虽然还算不错,但由于以前的基础实在太差,再加上财富分配的问题,因此国家和民众仍然不是很富裕。这不,此番从平安道派到北满的这三四千名道军士兵,其待遇就不怎么好,装备也很差。别的不说,单就这御寒衣物严重不足来说,朝鲜人的后勤供给就短缺得厉害,不知道是他们国家本身较穷,不舍得给二线部队配备棉衣手套呢,还是后勤官员自己给贪墨掉了,抑或是二者皆有。

东岸人判断,这应该是朝鲜人特有的小心眼发作了,想要到东岸人这边来占便宜罢了。即他们原本是有计划要给他们发放御寒衣物的,但因为东岸人行文朝鲜征调这批部队,因此他们就扣发了本应发放到平安道的御寒衣被——朝鲜人刚刚得到宁波交付的相当数量的棉衣、棉被、手套、棉鞋等——让他们到东岸人那里蹭东西。

毫无疑问,朝鲜人占小便宜的心思这次成功了。因为主导这边事务的贝振声少校在与魏文度商议后,决定给朝鲜人发放一批棉衣或手套,让他们不至于产生冻伤之类的非战斗减员,进而影响战斗力。要知道,现在正是进攻脑温城的关键时刻,断断不能为了这么一点衣服被子之类的玩意而影响了全局大事!

话说脑温城已经是清国在北满地区最后一个成点规模的据点了。这个据点的地理位置不用多说,非常关键。向东可以去东岸人经营多年的哈尔滨堡,向南可以前往吉林,向西可以前往呼伦贝尔草原,可谓是三岔路口,兵家必争之地。

东岸人以前没有打这里,是因为他们主要的扩张方向不在这里,而是在东面邻近大海之处。而在花费数年时间渗透、清理了宁古塔及海西女真的传统地盘后,他们又花时间对其进行了整顿和粗粗的建设,这些确实都占用了不少的精力。

当然在西面这一块,他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虽然哈尔滨堡的主要力量被投入到了东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西面无所作为!事实上,在黑龙江以北组建的呼伦贝尔挺进支队就如同一把尖刀一般捅进了脑温城的腰眼,与此同时东岸人在草原上多年的布局也开始发力。两相结合之下,脑温城便有了那么一丝被孤立的味道了。

而一旦被孤立,东岸人夺取脑温城的机会便来了。所以你便看到了,在1690年冬天的脑温城外,由陆军少校贝振声指挥的几千人马已经集结完毕,随时打算对脑温城展开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