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演出结束后,众人没有多做停留,各自离开。不过顺化地区行署专员何源却也没有回办公室,而是去了县城里的一家茶馆,与来自荷兰西印度公司的代表德克·科内利斯进行会谈。
德克·科内利斯,从姓氏就可以看出来,他是荷兰名门科内利斯家族的成员,目前是西印度公司在东岸的两大商务代表之一,常驻顺化港,负责管理、经营公司在这里的产业,包括几家甘蔗、烟草种植园和一家深加工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荷兰西印度公司在大概十余年前的时候,因为财务危机差点解散,最后还是靠泽兰省商人及东印度公司的共同注资,才得以延续了下来。不过,经历了两次注资之后,东印度公司在其中的股份大增,话语权也日渐强大,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西印度公司的许多日常经营策略。
首先,这家大型殖民、贸易企业仍然没有放弃加勒比海的生意,而是一直在当地与东岸人、英国人、法国人进行着竞争。这其实不怎么符合西印度公司的利益的,因为加勒比海贸易发展到现在,竞争已经非常残酷,东、英、法三国各施手段,在保住自己殖民地贸易的同时,也在最大的市场西班牙殖民地进行着拼杀。
目前看来,因为种种先手布局,东岸人的加勒比航运公司在西班牙殖民地的贸易中占了上风。他们把持了五个重要商港,通过代收关税的方式,名正言顺地打击他国走私商船,垄断着这几个主要商港的贸易,获取了巨额利润。英、法、荷甚至一些小型的丹麦、瑞典及意大利、德意志邦国的商人,都只能冒险到其他的小城市、小港口进行贸易,期间保不齐就会碰到猖獗的加勒比海盗进行袭击,从而酿成重大损失。
因此,荷兰西印度公司在这个时候仍然坚持进行加勒比海贸易,虽然不至于说没有利润赚不到钱,但这又何苦呢?何必呢?有这份精力,不如去想想办法,怎么才能更好地在北美与英国商人进行竞争,蚕食英属北美殖民地的贸易份额。
其实东岸人也有猜测,荷兰西印度公司之所以这么头铁,不放弃新西班牙、秘鲁两大总督区的贸易,除了利益因素外,大概也有和东岸人进行竞争的原因在内,这很显然是公司股东东印度公司强烈要求所致。东岸人对此只能表示呵呵,加航公司已经把持了贸易利润最丰厚的五大商港的贸易,对其他的小破港、小渔村的贸易实在看不上眼,荷兰人愿意去那就去吧,无所谓了。更何况,加航公司的船只得空时也会出海巡弋一番,遇到外国商船的话也不介意上去截杀,因此荷兰西印度公司仍然在这潭浑水中折腾实在不够明智,还不如将重心放到其他方面,那样也许还能取得一些新的突破呢。
其次,这家公司还被迫在西非海岸进行了重要投入,并建立起了一些据点,其中大部分是商站性质的据点。虽然这些商站修得跟个堡垒似的,但商站就是商站,撑死了有几十人到一百人不等的驻军及行政、商务人员,其他便什么也没有了。
东岸人的战舰曾经“访问”过其中一些商站,最终发现除了少数几个商站具备维修船只的能力外,其余大部分都只能补给一下食水,安置少数伤病员。与这些低下的后勤能力相比,几乎每个荷兰商站都能提供包括黄金、象牙、皮革、奴隶——尤其是奴隶——等一系列的商品,也是醉了。真要形象得说起来,那就是荷兰西印度公司压根就没关心过船员和船只的状态,也没打算建立起珍珠链一样的补给基地(他们的船员甚至能连续航行六个月不下船,此乃世界第一),单纯就是为了做生意罢了,简单粗暴得不行。
现在东岸人基本已经得出结论,荷兰西印度公司对东岸贸易、经济基本没什么威胁,不用特别关注,也不用特别针对。更何况人家也从东岸采购了不少商品去加勒比海、北美乃至欧洲售卖,与加勒比航运公司存在程度较低的竞争,但对东岸工商业是利好,属于无害企业。
也正因为得出了这个结论,东岸人对于荷兰西印度公司在东岸的投资是继续持开放态度的,尤其是顺化地区行署,比较欢迎该公司继续在本地投资种植园产业,前提是自己从欧洲拉人过来,东岸是不允许他们在本国市场上雇佣劳动力的,当然荷兰人也雇佣不起。
今天何源跑到鼎丰茶馆与科内利斯家族的成员会面,讨论的也主要就是相关产业的后续投资事宜,这对于发展本地经济还是比较重要的。而且,比起商业贸易企业,他更希望荷兰人多投资一些实业,即帮助地方政府承担一些开荒工作,为此哪怕将土地租期延长一些、租金降低一些也不是不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