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1630之崛起南美 !
随着一声刺耳的汽笛,一前一后两艘捕鲸船驶进了平静的海湾内,然后在离岸约数百米的地方下锚碇泊。△↗,.
过了一会儿,船甲板上出现了很多穿着厚实皮衣的水手,他们在军官的命令下,手忙脚乱地把几艘小艇放到了海面上,然后又有七八个人顺着绳梯爬了下去,稳稳地站在摇晃不定的小艇船舱内,接起了大船上卸下来的一包包货物。
货物种类很多,但大体上都是生活日用品,如:黑麦、土豆、盐、咸鱼、肉干、干蔬菜等等,甚至最后一包里面还放了少许烟草、蔗糖和烈酒毫无疑问,这三样奢侈品必将在岛上的“劳改犯”当中引起巨大的争抢。
一艘小艇上的货物装满后,水手们便在一个领头人的指挥下,奋力划着船桨,朝岸上驶去。而此时的岸边,正有许多穿着破旧军大衣(东岸军队换装后淘汰的旧棉衣)的“劳改犯”,这些人看起来被冷风吹得够呛,此时正一边翘首以待,一边使劲跺着脚以便暖和全身几个月一次的补给运输船,绝对是岸上这些可怜人们最盼望见到的物事。
当然了,说他们是“可怜人”也不是太准确,毕竟,他们可都是曾经犯下过无数罪孽的人呢!说他们可怜,那死在他们屠刀下的大明普通百姓可怜不?是的,没错,这些人就是清军降兵历次战斗中被东岸人俘获的清军降兵,95%以上是绿营汉军,另有极少数满人和蒙古人。在满清南下的过程中,这些人参加的战役可也不少,自然在地方上做的孽也不少了,在被东岸大军俘虏后,他们中的部分“名气较大”的军官被抽出来杀掉,然后剩下的人被打散后混编。这样一来,陕甘兵、河南兵、直隶兵、江北兵、山西兵(清江南绿营大部分由这些人组成)杂处,一个营头内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就连语言都有些不太一样,着实混乱无比,但这同样大大降低了他们暴乱的可能性。
特别是在他们被流放到一些苦寒之地后,由于生活物资几乎完全仰赖外界供应。就更是对东岸人俯首帖耳了。不过饶是如此,黑水地区对这些人仍然不是很信任,他们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有兵器不说,就连这补给船在驶近港口时,都是远远地在近海下锚。然后用小艇来回转运物资,以防一不小心被这些劳改犯们挟持。
当然或许他们有些过于小心了,因为岸上紧邻劳改营地的地方,还设有一个小型海产品加工厂。这家厂大概有数十名工人,除正常加工鳕鱼、蟹、鱿鱼、比目鱼等附近较常见的海产品外,还加工鲸鱼、海豹、海狗等海兽,此外还能处理这些海兽皮,端地是功能齐全。这家厂设立差不多也半年了,至今已经处理了两条鲸鱼、数百头海兽、上百吨海产品(基本都是附近海域捕获),贡献还是蛮大的。
这次两条捕鲸船前来这里。除送一批补给外,还要抓紧时间去附近海域转一圈,看看能不能捕到一两头鲸鱼。不过考虑到十月份时坏天气就将到来,他们顶多在海上滞留个二十多天就得返航,不然这白令海上可没人能保证他们不被龙王爷收了去。
这里是阿瓦琴湾,后世勘察加半岛的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市,附近有地热泉,周围也被一圈火山围住,只有沿海一小片有些平地。而也正因为如此,这里成了勘察加半岛这个苦寒之地上不多的相对温暖的地方(冬季平均气温甚至比辽宁大部分地区还高不少)。且这里的港口也是一个优良的不冻港(因为附近有暖流通过,但隆冬时节港湾内仍有小型流冰,木头船航行时需小心一些),渔业资源丰富、山上大木成林。对于流放地来说(一般条件都很恶劣),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所在了。
烟台的邵大帅之所以看中这个地方,并将其定为清军降兵四大流放地之一,其气候、地理位置、物产以及封闭性,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些因素。气候温暖的黑瞎子港(因本地熊比较多而得名)能种植短生长期燕麦、黑麦、土豆和大豆,附近渔业资源极其丰富。深山老林也多,对于养活一个团(约2000人)虽然有些吃力(头几年粮食产量一般都很低),但如果再定期外运一批补给品过来的话,也不是不能熬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