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三之前也听说这个特里普商行原本就是以武器贸易和铁铜制品发家,在瑞典和荷兰开设多家贸易商行或工厂,同时在国外也遍布商业网点——比如他们原来就从德意志地区大量进口火药、从英国大量进口铁炮(当然他们现在试着自己铸炮了),这个商行在武器界的能量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曾经向意大利地区某邦国交付了一支小型舰队,令人瞠目结舌。
此次马蒂亚斯邀请莫三去瑞典,可能是想和东岸在技术和设备上有一定程度的合作。毕竟,在铁矿、铜矿的开采、冶炼和铸造环节中,需要使用的机械数量还是相当多的,以前这些机器多半是从英国、法国和德意志地区采购,质量和性能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听说东岸的冶金、铸造、锻造技术相当先进,加工出来的零部件就耐用性、通用性和精度来说都比较高,虽然价格略嫌贵了一些,但长期使用的话还是比较划算的。
莫三当天下午就带着几名随从上了德海尔家族的船只,然后从霍伦起航,一路向东经松德海峡进入波罗的海,最后在哥德堡停靠。
从哥德堡上岸后,他们便换乘马车,在特里普商行雇员的陪同下,在一个月的时间内逛了该商行在瑞典王国境内的多处铁矿、铜矿和工厂。就参观的感受来看,莫三觉得特里普商行的这些矿厂、加工厂的技术并未脱离这个时代,他们使用的仍然是旧大陆的通用技术,顶多是在机器普及范围、设计的新颖性上比英法西葡等国领先那么一点点罢了。
而且,他们的机器零部件质量确实很差,精度也不高,有的零件买回来甚至还需自己打磨再加工,简直不可思议。甚至于,由于加工精度的关系,很多机器必须现场手工打制,而不像是东岸各家工厂分别加工零部件,然后组装调试,这大大增加了设备的成本——怪不得机器普及的脚步这么慢呢,原来都是成本闹的啊!
不过莫三也从荷兰人的机器里面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比如他们把从东岸“学习”到(或者说偷来的)的零部件标准化加工的概念引入了机械行业——事实上即便荷兰人没从东岸引入这个概念,历史上他们在17世纪50年代的造船业中也会明确提出这一概念,这导致很多木材加工厂开始加工标准规格的船板,这大大降低了各家船厂的库存,减轻了他们的资金压力。
“以前我们这里至少有一半的机器或零件是从英国、法国采购的,但现在很显然已经不可能了。”马蒂亚斯倒没有可以遮掩特里普商行面临的难题,而是实话实说:“所以我们商行打算从贵国进口一些高质量的零部件。”
“我国非常愿意向特里普商行出口各类商品。”莫三高兴地说道:“不过我真建议您可以考虑委托东岸生产铁矿、铜矿以及各家工厂所需的设备,因为这样成本更低、质量更好、寿命更长,更重要的是,至少一半以上的零部件可以互换,这将使得你们的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而这往往意味着金钱。”
接着,莫三便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不断地向马蒂亚斯灌输着东岸机器的好处——事实上也是如此——荷兰人将会为此节省大量成本云云。说到最后,马蒂亚斯也比较认可了,因此这个常年负责监管特里普商行瑞典业务的老头拍板定下了十余套矿山设备(破碎锤、捣锤及其附属传动设备,以水力或畜力驱动)、工厂加工设备等等,总计金额超过了两万元。而且,马蒂亚斯允诺,如果这些由东岸人按照特里普商行要求加工生产的设备,其使用状况良好的话,接下来该商行还会向东岸追加订购一些设备,并且还会向别的商人家族或朋友推荐。
“如果使用感觉还不错的话,以后这些在用的设备报废了,就全部淘汰,改用你们的设备。”马蒂亚斯说道,“我认为这是划算的交易,对你我双方都有好处。”
“特里普商行一定会为此获取大量的收益,这毫无疑问。”莫三也使劲吹捧道。
双方均无异议后,两人干脆又签了一份贸易协定,有效期五年。在协定有效期内,东岸人按照特里普商行的要求生产加工规定数量的矿山机器、加工机器,并由荷兰船只运往哥德堡。而与此同时,这份协议内还包括了一些东岸采购合同,即特里普商行将把位于瑞典、波兰境内的一部分矿产品出售给东岸人(主要是铅,其次是铜、硫磺),以平衡双方之间的贸易逆差——不过这事对东岸也不是坏事,因此协议就此达成。
谈完了这最后一笔生意,莫三便搭乘荷兰人的船只抵达了里加港,准备视察一下这边的工作。至于阿尔汉格尔商站,他还没打算去,因为现在已经是初秋,去了那边可能今年就回不来了,而莫三公务繁忙,根本不可能在一个地方久待,因此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视察完里加商站后,莫三就将搭乘商站内的一艘二手船,再度返回阿姆斯特丹,稍作停留后便进入地中海,返回奥斯曼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