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强国的行为好难懂(2 / 2)

打开之后的第二个时辰,韩氏所部不止顶住压力,并且还在向前推进;同时,魏氏所部击溃了正面的楚军,他们开始按照既定计划向己方的右矩推进。

如果楚军没有新的应对,比如投入新的部队缠住魏氏所部,或是从其它方向威胁智氏所部,白公胜只能是舍弃被缠住的友军选择撤退或认输了。

战局发展到这一步,白公胜先后投入了约两万部队,本阵还有一万左右。

剩下的楚军?有三千去要偷袭晋军营寨,以时间来看不是被歼灭就是逃走了;五千左右留在营寨,他们正在与赵氏和钟氏所部酣战;最后的两千本来是留在营中保证各项运作,等于也是在进行营寨保卫战。

白公胜看了一眼远处的‘新郑’,其实也就只是看到一个轮廓,手砸向了车栏,闷声道:“可恨!”

以战况而言,没有疑问就是楚军吃了亏,白公胜主动撤退当然就是战败,败得多惨则是要在后面进行各方面的统计了。

对于败给晋军?白公胜其实没有多么怨恨,纯粹的技不如人而已,恨的是不能给予郑国更多的侮辱。

而在观战的郑国君臣,他们看到楚军要败了很高兴,一些理智的人却是开始思考得罪晋人会有什么下场了。

白公胜喊来一人,吩咐道:“绕路往寻智氏宗子,告知我部认输。”

输给晋军这种事情,没有楚人会觉得丢脸,反正祖祖辈辈又没少输。

他们这一次是竞技类的会猎,说白了就不是什么利益之争,也不关两国的纷争。

白公胜认输,以常理智瑶是该见好就收,乐意的话双方的将校还能坐一块讨论交战的得失。

别以为很搞笑,也就是时代变了,使得认输就停战带着不确定性,换作还是君子之战的年代,更离奇的事情也不是没有。比如胜利一方帮败兵修战车,再让败兵接着逃。

智瑶这边还是纳闷白公胜怎么没有新的举措,楚军再不干点什么,很快跟韩氏所部交战的楚军就要被魏氏所部抄后路,有覆灭的危险了。

没有多久,白公胜的使者过来,代表白公胜承认战败。

发生这种事情让智瑶觉得挺新奇,比较利索地答应答应下来,随即发出罢战的命令。

一阵阵的鸣金之声响彻战场,不止是晋军本阵这边在敲响,楚军那边也是一样。

身处战场的两军将士听到鸣金声,辨别之后才发现两边都在鸣金,优势的一方不是那么甘愿,劣势的一方则是由衷感到庆幸。

话说,智瑶为什么要答应停战?

他们就是想要试炼新军而已,再来就是向楚国证明晋国并未倒下。后面的一项意义十足,关乎到未来楚国在面对晋国提出某项协议时会有的态度。

智瑶还想给白公胜留下足够好的印象,说不定双方还能成为朋友来着。

以后,世人研究智瑶的人生轨迹,提到今天必然会有一个“舍小利而取大利”的评价。

两军各自收兵,双方的辅兵很快入场,寻找己方受伤的士兵,再对战场进行其余打扫。

由于是楚军认输的关系,楚国这边的辅兵只能带走伤患以及战死者遗体,其它东西按照原有规则是不能动的。

魏驹和韩庚反正是打得很尽兴,觉得今天交战的收获极大。

他俩回到营寨,看到赵伯鲁和钟武正在争吵,坐主位上的智瑶则是单手扶额看上去很苦恼。

魏驹走到智瑶身侧一屁股坐下。

主要也是甲胄在身,屈膝跪坐会很不舒服。

“伯鲁与武为何争吵?”魏驹低声问道。

智瑶说道:“钟氏不堪任用,弃赵氏而逃。伯鲁险些被俘,赵氏八百余众陷于敌手。”

魏驹露出了一种果然那样的表情,说道:“今日若是以钟氏为‘锋锐’,后果不堪设想。”

就是吧?

所以智瑶才拒绝钟武担任前锋。

他们真心知道晋国公族的战斗力变得很堪忧,不是钟氏成为卿位家族立刻能够扭转,需要的是一次又一次历练,最终能不能让战斗力得到提升也是两说。

魏驹看到韩庚加入争吵,只是看了几眼不再看,又问智瑶,道:“尤何在?”

智瑶眼睛看着正在逮住钟武狂喷的韩庚,回答魏驹,道:“瑶使之往‘新郑’。”

这一战他们跟楚军打或许会输,只是各个家族绝对不会亏,亏多少都能从郑国身上加倍讨回来。

当然,他们并没有输,相反是战胜了楚军,找郑国要好处会更加理直气壮。

智瑶甚至都派人与白公胜相约,邀请两天后在“新郑”南边一块再聚聚,到时候双方的权贵喝喝酒,吃一吃炙什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