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
晋国新的卿位怎么定?
很久之前,卿位排序是国君来定,基本说谁就是谁,被选上了算不幸,没被选上才是幸运。原因是当时拥有卿位更多的是付出,还是连续亏本旳情况。
自然了,那个时候晋国的公族很强大,公族强大了国君就牛逼,直至一些公族出身的“卿”在任上玩华丽转身变成卿族,一下子让晋国的国君和公族的封主全懵逼了。
后来,卿位家族的实力跟公族差不多持平,担任卿位才变成有赚,轮到各“卿”把持跟其余诸侯的邦交权,能够从列国那里获得“贡献”更是能够大赚特赚,卿位也就变成了香馍馍。
直至晋国从周天子那里拦截了诸侯的上贡,卿位家族与晋国公族的实力失去平衡,基本上也就注定了晋国国君以及公族的未来。
从什么时候开始,晋国的卿位家族全面把控权柄呢?其实就是在赵鞅的手中完成这一个步骤。
现在,谁来当晋国的“元戎”呢?
依照原有规则,也就是顺位继承制的话,理所应当是由中军佐韩不信接任“元戎”一职。
可是吧?要说在之前,也就是这一次各个家族没有亮肌肉,韩不信对接任“元戎”职位还会觉得理所应当。
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智氏拉出了四个军团,魏氏对外公布集结了三个军团,韩氏使出吃奶的力气也就征召了两个军团。
在后续,也就是有下一次征召的话,不是拉出去打国战或进行私战,各个家族再亮肌肉的话,集结的军队规模肯定是往多了搞。
智氏已经拉出了四个“军”的兵力,重新定下卿位的话,大家懂不懂该做什么表态呢?
“智氏有德,理应由申担任正卿。”韩不信退缩了,并且举荐智申。
德是什么德?武德充沛,懂不懂?
狐解立刻说道:“自当如此!”
魏侈内心郁闷,表面上不断点头,表示智申担任“元戎”挺好的。
而智申却是满满的迷惘,心想:“完犊子了呀!儿子没告诉我应不应该争取‘元戎’的位置。”
有了韩不信、魏侈和狐解的认可,又或者说有魏侈的认可,其余人怎么跟智申抢?
没有参加会议的晋君午和赵获?他们还是先想一想怎么自保,少来掺和这种大事。
这样看,无论从什么角度,无不代表着晋国已经进入到谁兵强马壮就能占据高位的时代。
那一句“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耳”谁说的了来着?反正就是那么一个意思。
心里拿不定主意的智申只是保持微笑,没有答应下来,同时没有拒绝。
在韩不信、魏侈和狐解看来,保持微笑的智申显得莫测高深,并且认为智申很有风度。
这是将心比心的事情,换作他们中的一人有智氏这样的实力,再得到其余“卿”的服软,嚣张一些都属正常,反正无法向智申依旧一副谦和的气质。
智申觉得还是先谈一谈其它的事情,说道:“赵氏月内需予答复,另有宣战一事需君上印玺。”
一些程序总是应该走的吧?比如正式对中山国宣战。
众人一听,心里更加有安全感了一些。
看看,智氏那么强大了,智申还是按照规矩办事,简直是再好不过啦。
而到这一步,韩不信、魏侈和狐解已经接受了智申会担任“元戎”的事实,有没有不甘心或其它什么想法,傻了才会表露出来。
韩不信说道:“我亲往‘晋阳’,必使赵氏答复。”
魏侈和狐解没有吭声,在等给“元戎”以下的卿位顺序拿出一个章程。
最后,智申全程笑眯眯看着,倒是韩不信、魏侈和狐解看到智申那样,错误的以为智申拿到了想要的东西不再多加干涉,需要韩不信、魏侈和狐解自行竞争。
所以,卿位的排序几乎没变,智申上位成为“元戎”,韩不信继续担任中军佐,魏侈依旧是上军将,狐解晋升为上军佐,赵氏的赵获变成了下军将,下军佐之位空悬。
赵获能担任多久的下军将,看他后面是做出什么选择,可能继续把卿位坐下去,也能是在任上入土。
新的卿位人选由韩不信进行上报,没有得到晋君午第一时间盖印完成程序。
“大人为‘元戎’?”智瑶其实一点意外都没有,没有发生之前就已经笃定了。
智申问道:“瑶以为可行?”
智瑶觉得自己这位父亲有时候很可爱啊。
如果不出错的话,想必新的卿位名单已经到了国君手上,并且韩不信、魏侈和狐解都认可了,国君再不愿意为了晋国的体面最后只能盖印,区别是国君能不能占到什么好处罢了。
智瑶说道:“如无意外,君上必死保赵获,再图谋下军佐一职予钟氏。”
哪个钟氏?就是公族中贾氏、董氏、冀氏、等六家合并成的那个钟氏啊。
智申还在等着智瑶明确告知能不能担任“元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