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9 交换(2 / 2)

基于地中海这边的运河很快就要挖通,而盟军的先决条件,就是不能让明军挖通运河,防止明国强大的舰队进入地中海,因此,盟军进攻的时间无法再拖。

崇祯二十九年一月中旬的时间,南北联军最终决定,发起对明国的进攻。

在这个时间点发起进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北线明军的粮仓是伏尔加河流域,并且主要是在其东岸。而伏尔加河流域河流众多,如果换成其他时间的话,大军的行动,必然受到这些河流的限制。

但是,从当年的十一月份开始到次年的三月份,是伏尔加河流域的河流,自北向南逐渐冰封的时间,在一月份这个时候,基本上所有河流都被冰封。

因此,在这个时间段内,联军的大军可以直接过河发起进攻,对于防御方来说,就少了一个天然的防御点。

北线盟军这边,一共是集结了二十五万大军,其中十万骑军,十五万步军,由各个国家抽调的最精锐军卒所组成。北方主要是沙俄帝国和丹麦两国向乌克兰地区发起进攻。

正西方向,则主要是神圣罗马帝国,瑞典以及波兰和立陶宛联邦组成的联军,向乌克兰地区发起进攻。

南部方向,则是以奥斯曼帝国军队为主力,他的属国以及东欧的其他小国为辅助,同样向乌克兰地区的明军发起了进攻。

三个进攻方向,彼此以骑兵通讯,又离得不是太远,浩浩荡荡,那叫一个威武。

乌克兰地区的明军发现这个情况之后,并没有选择抵抗,而是一路东撤,退往伏尔加河流域。

北线盟军这边,只是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就光复了克里米亚汗国以及乌克兰地区,一时之间,让盟军上下士气一下高涨起来。

捷报传到后方,更是引发欧洲贵族和奥斯曼帝国上层为之振奋,举国同庆。宴会什么的,各处都是。

甚至有不少人认为,把明军说得那么吓人,其实也就那样!真要说起来,恐怕还不如当年的蒙古帝国呢!

不过,北方联军统帅部这边,却是没有这么乐观。他们身为前线将领,自然是看到了,明军这是主动后退,联军并没有对明军造成大规模杀伤,并且所占领的地盘,都是没有人的地方,那些原本生活在这里的人,压根就不在。

可以说,明国那边,原本就只是把这些地方当作了前哨预警之所在。他们开垦出来的农田,兴修的水利等等,全都在伏尔加河东岸。所有成为大明百姓的那些人,也都迁移到了那边。

根据刺探来的消息,如今伏尔加河的东边,已经是个没有城墙的大城了,聚集了很多人口,修建了很多房屋,农田更是一望无垠。

完全可以说,大明远征军到了东欧这边的这几年,就一直在经营那块地方。

北方盟军的这些将领得到结论,伏尔加河东岸才是明军必守之地,等大军到达那里开始的战事,才是真正的决战。

不过不管怎么样,他们都不会向后方说明这些细节。对他们来说,收复失地,振奋己方士气,本身就是没错的选择。

只是,明军的后退,让盟军的战线拉长,增加了后勤的压力。

不过,既然已经捷报传回,就算后勤压力加大,应该也能咬牙支持的!

就这么的,北方阵线的盟军,三股汇聚成一股,浩浩荡荡地,南北宽达十几里的排面,向东进发。并且骑军护卫两翼,不给明国骑军有骚扰后方的机会。

等联军到达伏尔加河的时候,便是一场生死决战。

这个时候,联军的士气,因为明军的后退,也变得更高起来。甚至有不少人都开始想象,等到打败了这里的明军,那么明军修建的那么多房屋,开垦出来的那么多良田,就是他们的战利品了!

…………………………

与此同时,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以及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外加一部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也开始发起了中东之战。

地中海上,从未有过的一幕上演了。

浩浩荡荡的运兵船队,几乎覆盖了地中海的东海面。这个船队数量之多,都让盟军军卒的士气,在无形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这么多的军队,难不成还打不过明军?

根据统帅部获得的消息,明国在运河那边的军队,大概也就五万左右。而联军的总兵力,更是达到了二十万,相当于四个人对付一个明军!

更不用说,因为北方盟军的支持,这南方军队的火器,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