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节(2 / 2)

gu903();“综上,这个女人一定是……”

陈立夏翻到最后一页,还没来记得看这个女人一定是什么,目光忽然定在了信的最后几行。

是赵国年有力的笔迹,虽然只是寥寥几句话,却让她的沮丧一扫而空。

这个男人怎么回事啊?连信也要蹭吗?就不能自己写吗?

要是赵国年在身边,她一定要狠狠的咬他一口,可是面对着信,她却是又哭又笑地将信纸叠好放在胸口。

这样感觉赵国年好像就在她身边。

陈立夏沉淀了一下情绪,立马就拿出笔记本。

虽然她不知道为什么赵国年和李芬会在一张信纸上给她写,不过她还是分着写了回信。

给李芬的,同样是写了好几页纸,主要是告诉她,她现在很好。也请她到铁阳来做客。

而给赵国年的,报复一般,也同样是寥寥数语。

跟赵国年的宠溺不同,她写得十分生硬,只有“一切安好,勿念”。

写完了信,陈立夏才从屋里出来。

越是接近过年,天气越冷。自从小美美发过一次高烧,陈立夏寸步都不敢离开女儿了,更不敢再带着她出去吹冷风。

而这段时间,赵书记每天都要带着李丽娟在城里转一转,熟悉一下环境。毕竟,她是在一直在这里帮着陈立夏带孩子的。

因此,陈立夏便托赵书记帮她将两封信邮回去。

赵三妹和赵大姐见有两封信,都好奇地看过来。可是又不好意思问,就以凑热闹为由,跟着出去了。

到了邮局,赵三妹趁着赵书记买邮票写信封的时候,偷偷地看了陈立夏写的这两封信。

这一看不得了了,陈立夏竟然在信里让李芬帮她监督赵国年,还说赵国年有了别人!

她觉得自己知道了大事情,赶紧将信合上了,对谁也没敢说。

……

一转眼,又是一个星期过去了,赵书记来了快两个月了,村里的事情需要他回去处理,他便决定回家了。

按理说,赵大姐和赵三妹应该跟着他一起回去的,可是这几天在城里转的时候,他也看出了,这两个女人想要在自己做点小买卖。

他虽说年纪大了,但是思想并不守旧,没有老一代人那种妇女就该在家带孩子的思想。

如今国家提倡妇女独立,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何况在他们家的情况,陈立夏自己的小买卖做的风生水起,不正是顶起了家里的半边天吗?

因此,赵书记是很支持赵大姐和赵三妹的。只是,自己家族的孩子,自己也算是看着长大的,什么性子,他也大概知道。

因此,赵书记临走,特地吩咐陈立夏喝李丽娟不用去送,而是让赵大姐和赵三没去送,为的就是路上嘱咐些事情。

“立夏年纪小,你们在家里住着,很多事情多包涵些!不过啊,她做生意确实是一把好手,这点,你们两个多学着点!决定做什么,也跟她商量着来!”

一路上,赵书记苦口婆心地劝着,赵大姐显然听进去了,不住地点头。但赵三妹就有些不相信的样子了,脸上有些不服气。

第325章人前人后赵三妹

从赵三妹到了铁阳的第一天,她就听了无数遍“陈立夏会做生意”这样的言论。

赵国年和赵书记简直要把陈立夏捧上天了,总是要说什么会做生意,能赚钱,让她仰望着点!

可是这么久了,她怎么没看出来陈立夏有什么了不起的呢?

每天在家里带孩子,披头散发的,跟农村的妇女有什么区别?不就是穿得好一点?可是这还不是赵家的钱?

都说陈立夏挣了大钱了,可她花钱大手大脚的,却一直没有赚钱啊!

赵三妹甚至怀疑,这是不是赵国年一家为了怕人借钱编出的谎言。

赵三妹是族里最小的孩子,家里又不太富裕,族里的人不说捧着,但对她也照顾有加。就养成了她骄纵的性格。也没有什么城府,心里不高兴,脸上立马就表现出来。

赵大姐看出她的异样,送走了赵书记,在回去的路上忍不住问了一句,“三妹,你怎么了?怎么脸色不对?”

“我能咋地啊!”赵三妹踢了踢马路牙子旁边的小冰块。城里跟农村就是不一样,下了雪马上就有人过来清理了,不像是农村,各家自扫门前雪,大路上的,就等着自己化了。

赵三妹心里忍不住对城里的生活十分向往,如果自己能在这里住一辈子,不回去了该有多好!

想着,她叹口气,“大姐,你说,陈立夏的命怎么那么好?同样是农村孩子,咱们就得在家里爱冷受冻,人家在城里暖气烧着,上下水用着,还能在屋里上厕所!”

赵三妹的语气里不无羡慕,赵大姐顿了一会儿,低低地说了句,“人各有命!谁都不容易,人家的难处,我们也未必知道!”

她这几天经常去批发市场转悠,陈立夏交代她,不要买任何东西,先看。观察别人都是怎么进货的。

她光看着那些小商小贩寒冬数九的在外面站着,就觉得冷。还有那些上货的,一大包一大包地扛。

从批发市场火车站一共有四十分钟的路程,很多人为了省几个钱,也不雇人雇车,自己硬生生扛着过去。

陈立夏虽说做的不是批发生意,但是也一定会有自己的难处。再说,她跟赵国年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当初新婚的时候,国年出事闹得那么大,不也是她一步一步挺过来了?

赵三妹听着,却想歪了,觉得赵大姐话里有话,陈立夏会有什么不幸福?

难道是赵国年根本就不喜欢她,这一切都是假象?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