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 51 章(1 / 2)

林晨没有拿出新技术,通过叶家带了信给季四,跟他说先把棉纺织业推广,然后等急需新技术的时候再推出。

一步一步来,要让叶宝儿在人们最热切的时刻闪亮出场。

现在这样通过叶家传话十分不方便,但季四的官职太低微,根本没有进宫见面的机会。林晨用“有事弟子服其劳”的道具把他召唤来,但他却不在学生名单上,也就不能把远程联系工具给他。

这是个BUG,林晨跟系统确认了,因为系统损坏,每次只能随机出现一个职业,所以林晨虽然能用道具把过去的学生召来,但却因为他们不在现世职业的学生名单,所以没法完成这个操作。

只有见了面,经他同意,把他加入名单才行。

所以林晨也就只能通过叶宝儿知道季四的消息。这消息还不全,他一个鸡毛小官,离京城还远,要不是因为到了地头就组织人开展棉纺工业,还得到皇后家人的支持,恐怕朝中大佬根本不会注意到他。

但因为他这么一折腾,大佬们还真关注起来了。本来棉纺之事就还在讨论中,还要等今年的棉花收了之后找个地方试点。

正好,这个北方来的官儿有点莽,自己就干上了,还是个反正不能更坏的灾区。那就让他试吧,也省得朝廷另外出钱粮补贴了。

季四也没有让他们失望。除了征召受灾男丁以工代赈,把县里的水利给修了之外,第一年,他以赈灾的粮食召募十六以上四十以下的村女农妇,分工协作,从去籽到纺纱再到织布,定了不同的酬劳,刺激得这些今年注定欠收的农妇们,使出吃奶的力气和仿佛无尽的精力,热情无比的投入到初级棉纺工业中来。

后来季四跟林晨说这段的时候,林晨取笑他:“这还叫工业?顶多也就是作坊主。”

“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怎么就不能叫工业了。”季四笑嘻嘻地辩驳,又得意地吹嘘自己在这一年里对酬劳不动声色的调整,以及各种小奖励,让这些农妇为了这些只高了一点点的酬劳从疲惫中重新焕发斗志。

“这就叫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条件是差点,可是主观能动性提高了,产量也能上去。”

每次从季四口中听到这些话,林晨都有种错乱感,一时无语。季四却以为这是被他的智慧震惊的,以后越发爱吹嘘这方面的事迹。

真是个美妙的误会。

总之,在把这个叫合松县的小地方的灾民的主观能动性,彻底鼓动起来之后,季四这一年的政绩相当耀眼。

本来因为受灾,上司对合松县今年的要求就不算高。但是以官僚的尿性,是不会为没关系的下级考虑太多的。不算高的政绩落在实处,其实一样很难完成。不说别的,光是组织灾民挖沟排水整顿田地,约束他们不流向外地,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是季四不但完成了目标,还超额了。

且不说修好的水利吧,虽然不简单,但来个能吏一样能做到,至少合松县上一级的知州,就自认是这样的能吏。

但合松县今年不简单的地方,在于受灾之后,不但没有减户,到年底时,居然有外县的百姓往合松县跑。例行的考功簿子上写得明明白白,合松县的人口竟然还增加了半成。

还在于那个北方来的军汉县令,赈灾时为了多要点粮,在知州面前拍胸口,说算是合松县借的。知州当时没与他计较,不想一年多之后,这个季县令当真把粮食又送了回来,一脸纯良地说:“用于百姓,就不用付利息了吧?”

“我这还的可都是新粮。”

果然是新粮,不是合松县种的,是拿钱从外地买来的当年的粮食。合松县现在可有钱。

工坊是县衙用借来的赈灾粮款开的,所以收入也归公,但是季县令自出了一部分,县里的大户被县令半强迫的捐了钱入股,当时只当破财消灾,好在用在本乡本土的好歹赚个名声——不想这一年多之后,个个在家捶胸顿足,后悔当时出得少了。

谁能知道这个县令他不是县令,他是散财童子啊!

虽然今年总体来说赚得并不算多,但是从棉布成品到销售之快,大户们都看出来了,这东西大卖也就是几年间的事!

有人动了心思自己做,这才发现,收不到棉花。

附近成规模种的也就叶皇后的父亲了,人家的棉花直接卖给了县令,而且还不是纯粹的商业往来,是支持朝廷!

所以,合松县的棉纺织业,目前还不是私营经济,就是一家独大的国营。

gu903();第二年,附近的农民还不知道跟风,但是合松县和本州其他消息灵通的富贵人家,在自家的田地上开始种起了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