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可以和怪物做朋友的游戏(1 / 2)

会议室内,王剑给众工具人们讲解着《传说之下》这款游戏。

剧情很简单,很久以前,蓝星上有人类和怪物两个种族,人类和怪物交战,最终人类胜利而占领了地面,怪物们则被放逐到了地底。主角是一个不慎掉入地下的人类小孩,为了回到地面而踏上冒险之旅。

游戏的故事再寻常不过,但是却有着一个颠覆性的创造,那就是在面对怪物时,可以选择攻击,也可以与怪物交朋友。即便避免战斗,不杀任何一只怪物也能够通关,或者说,这才是真正通关游戏的方法。

策划们张大嘴巴,无比震惊。

“惊!居然还能这样!”

“老大这个创意真是无敌了!”

“看到怪物见面就干已经形成思维定式了,我还真没想过在游戏里可以和怪物交朋友!话说你们在其他游戏里面见过这种操作吗?”

“没有!”

“卧槽,和怪物交朋友好像很有趣的样子啊!”

“但是仔细想一想,这样一来,游戏中间没有一点困难就通关,岂不是游戏流程缩水了很多?这样不会让游戏性下降吗?”

“是啊,没有战斗,不就没可玩的了吗?”

众策划里听完王剑的话,感觉这个创新很有趣,但又有些疑虑。

王剑微微一笑:“在《传说之下》中,遇到怪物会出现战斗界面,以回合制的方式进行。攻击是最粗暴的解决方式,与战斗对应的,是‘仁慈’。”

“仁慈?”策划们若有所思地品味着这个词,似乎产生了一些奇特的感悟。

王剑点点头:“没错,每个怪物都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梦想和思考,它们也并不希望和主角战斗。想要对怪物达成仁慈,条件麻烦很多,需要先通过行动去了解怪物的性格喜好,然后满足他们的愿望。

比如小犬汪,只是单纯想和玩家一起玩,玩家在需要躲避小犬汪的攻击,同时抚摸它,让它玩开心后就可以进行‘饶恕’了。”

王剑继续讲解着。

除了可以和怪物做朋友这个创新,《传说之下》还是一款典型的Meta-game。

Meta这个概念来自元(Meta-fiction)。一般即便目的不是追求真实,但是在叙事上也必须营造出故事的真实感,逼真感,即要通过种种细针密线,真实可信的细节描述,调动起读者的种种感知,这样读者才会感受强烈,投入其中。

然而元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没有遮掩“是虚构的”这一事实,反而刻意通过某种手法将其暴露出来。就比如著名的《堂吉诃德》,被认为是元的鼻祖,作者就时不时走进里,对里面的情节指指点点。

还有一本著名的元《苏菲的世界》,前半部分的故事以苏菲的视角正常展开,但在中篇突然出现惊天转折,通过哲学家之口,苏菲意识到了自己只是一本书里的虚拟角色。原来这本书是一位父亲送给他15岁女儿席德的礼物,而席德借助苏菲的故事,也发现了自己面临着与苏菲同样的问题。因此让读者不禁联想到,是否自己也是某本里的虚拟角色呢?

元不止是形式上的一种创新,更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复杂而深刻的哲学命题直观展现出来,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揭露出自己的虚构性只是手段,目的是进行虚拟和现实之间关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