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议和(2 / 2)

gu903();反正日子都是一样过,朝廷还不如直接向胡人称臣,这样就不用再打仗死人了。

什么忠君爱国,那是读书人和官老爷们的事,与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关系不大。

这就大多数平民百姓的心里想法。虽然麻木冷漠,但却无比现实。

虽然遭到了无数读书人的反对,但可惜这些人无官无权,根本什么也做不了。

至于朝堂上的各级官员,更没有人敢轻易表达意见,几乎全都在装死,就等和安帝,或者应该说是在等安国公的反应。

但既然议和的使者已经派出,表示此事十有八九会定下来。

果然,几天后,和安帝在朝堂上对着所有官员痛哭流涕道:为了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的安危,他宁愿背负这千古骂名,同意向大厥纳贡称臣。

虽然所有人都知道和安帝在演戏,但底下的官员还是赶紧作出一副痛心疾首、感激涕零的样子表示他们能够体谅皇上的良苦用心,这一切都是为了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的无奈之举。

第二天,包括真知报在内的京城各家报纸也纷纷报道了这君臣相泣的“感人”场面,在民间引起了广泛的议论。

虽然天下绝大多数读书人都难以接受要向胡人称臣这件事,但事已至此,他们也无能为力。

和安三年冬,大魏派出使节向大厥递交了国书,正式向大厥朝廷称臣,并且承诺每年都会向大厥纳贡。至于南方各地已经被胡人所占领的地区,大魏答应从此割让给大厥永不追索。

由于大魏如此听话,大厥朝廷也十分爽快地接受了求和,两国正式签定了盟约,约定两国从此结百年之好,永不侵犯。

就这样,在打了足足四年仗后,由汉人所统治的大魏和胡人所统治的大厥终于达成了和约,停止了战火。

由于向胡人称臣并非什么光彩之事,因此朝廷上下都有意淡化此事,尽量不想多提。

一时间,不管是京官也好,地方官员也罢,都采取同一态度,那就是在私下里怎么说是另一回事,但在公众场合下都对此事避口不谈,这逐渐成了一个不能乱说的禁忌话题。

由于官场上下全都采取这种沉默的态度,又没有贴出榜文说明此事,使得许多平民百姓甚至不知道朝廷已经跟胡人达成了和约,还以为此事依旧在谈,对事情的发展还处于稀里糊涂的阶段。

而那些相互串连的读书人则不同,许多人都已经知道了此事,全都感到憋屈无比。

但经过京城上千儒生因为向皇上请愿而被断绝科举之路后,这些有志于仕途的读书人也不敢在公众场合高谈阔论,只敢找上一两个可信的知己聚在一起痛骂此事。

这就是民间对此事的大体反应。

在军事方面,虽说大魏跟大厥两国达成了和约,但毕竟大魏是被动防守的一方,也不敢一下子就把驻防在江口府的大军全部撤走,以免胡人突然背信弃约大举攻城。

如今的江口府,是保卫江南的最后一道防线。此处一失,胡人就可大举进军江南,因此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但撤军是一定要撤的,只不过要分批撤离罢了。

在两国签定和约的两个月后,朝廷终于从江口府撤出了五万大军。

紧接着一个月后,又撤出了七万。

之后的两个月内,朝廷从江口府陆陆续续撤出了一共二十多万大军,只留下八万多不足九万人继续驻防。

而这日撤出的二十多万大军,几乎无一例外全都调到了江西一带驻扎。

除此以外,军部把常驻京城的禁军、五军营、边营这三大营当中的大部分士兵也都分批调到了江西。

这还不止,朝廷还向各地卫所发出了调令,让各地卫所把大部分兵员都调往江西汇合,不得有误。

甚至就连正在爆发大规模民乱的江东一带,朝廷也派出使节跟那位自封为“江东王”的乱民头领进行了招安谈判。

那名为杜津的乱民头领看到朝廷服软了,大为得意,也终于肯坐下来跟招安的使节进行谈判。

在暂时稳住了江东的乱势后,原本派去镇压江东乱民的大军随即调转马头往江西汇合。

江西是离西北最近的地区,此时所有人都已经看出,朝廷之所以要聚集大军于此,显然正是为了要跟西北军决一死战。

朝廷终于要跟西北军开战了。

虽然早就料到会有这样一天,但许多人还是感到难以适从。

毕竟西北军与胡人不同,那是汉家军队,真正的血脉同胞。

在西北未独立之前,镇国公府宁家多年来力抗胡人战绩彪炳,是名符其实守护大魏边境的两大国柱之一。

虽然朝廷方面一直称西北军为乱党,是真正的乱臣贼子。

但西北军一直打着忠臣遗孤的旗子,以先皇靖安帝的臣子自居。之所以独立于西北,那是因为不愿效忠由轼君轼父之人所把持的朝廷所致。

为此,许多人虽然表面上不敢说什么,但心里对于西北军和宁家还是保持着相当的好感,甚至是敬意。

如今朝廷要打西北,许多知道此事的有识之士都觉得大为不妥。

西北军历来是一支能跟胡人抗衡的强军,就算朝廷倾全国之力能够打赢此战,也肯定会付出极大的代价。

如果双方打得两败俱伤之时,胡人突然翻脸进犯中原,那可怎么办?

虽说大魏与胡人已经签定了和约,但胡人一向狼子野心,谁知道他们会不会趁火打劫。

但由安国公掌控的朝廷已经容不下任何反对的声音,在他的强制命令下,各地大军如潮水一般纷纷涌向江西一带。

仅仅几个月时间,在江西聚集的大军已经达到了七十多万人。如果算上数量更为庞大的民夫的话,足有一百五十多万人之多。比三年前顺天帝的御驾亲征规模更大,声势也更加浩大。

不仅如此,已经快七十岁的安国公再次披甲上阵,亲自赶赴江西统率大军。

看到安国公竟然要亲自领军打仗,而且把绝大部分谢家子弟以及心腹部下都一起带上参战。很显然,谢家这回是真的准备要跟西北拼命了。

同样地,西北这边也早就开始积极备战。

最明显的一点,那就是各地城墙都翻新加固过,还多了许多新的工事设施,看上去焕然一新。

不论是大魏这边还是西北那边,所有人都知道,这次将会是一场真正的生死之战。

黑云压城城欲摧,大战将至。

()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