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审结(1 / 2)

经过足足一个多月的三司会审,已经查出的涉案官员一共二百三十多人。

其中京官三十九人,有几个还是三品以上的朝廷大员。其他都是外地官员,而且大半还在任上。

除了官员以外,包括盐商、押运在内等其他涉案人员达八百人之多。

虽然看上去涉案人数不少,但相比于历朝历代中动则几千上万人涉案的盐铁大案来说,这起案子算是相当轻微了,只有两百多个官员不到千人涉案。

至于是圣上有意放过,还是确实只有这么多官员涉案,那就不得而知了。

关于这些官员和非官员的处置,皇上大笔一挥,要求从严处罚,杀一儆百。

于是这些人当中的大部分人,尤其是涉案官员大多被直接抄家处斩。

这些官员的家眷下场也同样悲剧,被抄家之余,女眷不是被贬为奴藉就是没入官伎,至于男丁则通常是发配边疆充军。

还有那些曾经参与盗卖私盐的江南当地盐商,不管是已经退休还是仍旧在做盐业生意,无一例外都落到抄家砍头的下场。

罪名稍微轻一些的,就算没被处死,也大多被充军或流放。

随着涉案人员的一一受刑,至此,这件震动朝野的盗卖私盐案终于结束。

由于这段时间被砍头的人实在太多,整个京城内仿佛弥漫着一股挥之不去的血腥味,让许多人都心有余悸。

不过随着审理的结束,不少人都在暗地里松了口气。

许多官员和世家勋贵心里都明白,这回被揪出来的人只是正好倒霉被抓个正着而已。

江南一带私盐泛滥早已不是什么秘密。

由于私盐暴利,因此历朝历代都屡禁不止。

这已经是个难以根治的顽症,又岂是从二十多年前才开始的。

基本上朝廷几乎每隔几年都会查上一轮,然后再杀一批涉案的官员和盐商,这已经成了惯例。

目的是让那些有份参与的朝廷大佬们有所收敛而已,并非真的要赶尽杀绝。

如果真要细究起来,这么多年来朝野内外至少要抓上万人以上,岂止这区区的千人之数。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次的案件绝非单纯查私盐这么简单。

因为涉案的官员当中,最显眼的莫过于礼部右侍郎张廷安。

而这张廷安,也正是角逐礼部尚书这个位置的最有力竞争者。

现任礼部尚书邓大人已经向皇上奏请告老还乡,皇上在几经考虑后,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

等邓大人到期一走,这礼部尚书一职就空了出来。

张廷安原本就是礼部右侍郎,平时人缘也不错,由他来接任礼部尚书一职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然而就在这个最为关键的节骨眼上,却突然爆出这椿二十多年前的盗卖私盐案,而且他本人正是涉案官员之一,谁也不会认为这是一个巧合。

更为关键的是,很多人都知道张廷安是二皇子赵焞丰的人。

由此可见,两位皇子对于这礼部尚书的位置都势在必得,都想把自己人推上去。

而这张廷安,只是刚好成了两位殿下斗法下的炮灰而已。

不过从这一局来看,大皇子赵焞裕显然更胜一筹。

不仅成功打掉了张廷安这颗棋子,而且还让二皇子一派颜面尽失,可谓收获甚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