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一根指头(1 / 2)

回档一九七八 !

“李默,终于能在大陆唱一首歌。”

不过这个场合,也只能唱一首《祈祷》了。

“邓姐,我正在操作,邀请你与杰克逊在魔都、京都举办几场演唱会。”

其实杰克逊来内地演唱操作还容易一点,不用等明后年,今年若是努力一下,就可以来。但是邓丽君想来内地举办演唱会,实在太困难了,今年肯定不行,但再过三四年也不行,非是中国政策越来越严,而是湾湾那个日本兵渐渐暴露了真面目,不会放行。

邓丽君最大的心愿,那是不可能实现的。

特别是这几年。

若是她跑到天安门广场上,站在伟人画像下,深情款款的来上一曲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好像花儿开在春风里,开在春风里。在哪里在哪里见过你,你的笑容这样熟悉,我一时想不起,啊,在梦里……

估计京都那些重要的老人,有一半当时能气晕送到医院去,余下一半人能跑到魔都,将李默给活活揍死。

后面有许多记者拍照。

但没有记者说李默与邓丽君有绯闻,两人岁数差距太大。

天又阴暗了,乌云渐渐翻腾而来,雨似乎随时落下。

李默叹了一口气。

九十年代直到新世纪初,洪水都在肆无忌惮的报复着中国。有一组数据,91年,因为洪灾死亡5113人,损失779亿元。92年,死亡人数3012人,损失412亿元。93年,3499人,641亿元。94年,5340人,1796亿元。95年,3852人,1653亿元。96年,5840人,2208亿元。97年,2799人,930亿元。98年,4150人,2550亿元。99年,1896人,930亿元。00年,1942人,711亿元。01年,1605人,623亿元。02年,1819人,838亿元。03年,1551人,1300亿元……

在这组数据中,由于国家财富的增加,越往后去,同样规模的洪灾,经济损失越大。

至于死亡人数,越往前去越不可信,实际死亡人数得乘以一点五到二点五,越往前去实际死亡人数倍数越多。

洪灾越是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损失也越大。因为这里是江东圩地区,就像李默老家柳叶圩,洪汛高峰期时,外河的河面都超过了圩埂的高度,不得不派人在上面架沙包,若是用李默家门口高度相比,外河的河水超过了李默家门口高度十几米!一旦圩破掉了,就算人能及时撤离,所有庄稼房屋会淹得精光,损失无疑也会更重。

放在北方经济损失可能要小得多,然而因为大家疏忽,又没有船,许多人又不会水性,那么死亡人数会暴升。

相对于其他年份,96年与98年灾情更严重一点,可是96年情况有些意外。民运分子造谣说,湘省领导判断失误,以为这一年会有大旱,将洞庭湖水位囤满,结果洪峰到来,水位线严重地危胁了鄂城的安全,当局为了保卫鄂城,强行命令洞庭湖区的24个大垸强行破堤分洪。鄂城是保住了,来不及逃命的湘省人民却尸浮于野。

这是瞎说八道。

想一想李默老家的那次破圩吧。

还是洪汛已经解除了,水位线也下降了,虽然两乡一镇领导有失职之嫌,但当时在拼命抢救,看到危机到来,提前用大喇叭让大伙撤退,并且柳叶圩又是狭长的形状,还淹死了几个人。

江东圩就是从三峡往下开始的,只是两湖不称圩,而称为垸,差不多吧。

又是在洪峰最巅峰期,强行放堤,那一个大垸没有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那得淹死多少人?

堀堤泄洪是真的,李默老家以前也时常用这一招,堀开小圩,将河水泄掉,用此来保护大圩的安全。但在凿堤之前,必然疏散百姓,财产来不及抢救了,人一定会救的。

其实这种情况不会死多少人,最怕的一种,突然破圩的,大家没有准备,或准备不足,那才是天降横灾。只要有一个大垸出现这种情况,死亡人数都会达到几千人。

这时候各个领导报喜不报忧,特别是死亡人数缩小后再通报,那年确实是判断失误,被民运分子抓住了把柄,在国外造谣了。然而不能只看到不好的地方,也要看到好的地方,每当洪汛高峰期,许多领导都会亲自下来,有的就直接睡在圩埂上,领导老百姓抗洪保圩保垸,李默记得有一年,他老家柳叶圩遇险,当时情况危急万分。前来保圩的副县长不顾生命危险,直接跳到落差十来米,流速惊人的豁口里,将沙包泥袋往豁口填,大家在他带动下,奋不顾身地填豁口,奋战了好几个小时,将这个豁口填上。也许他平时也贪,也吃也喝,但在那一刻,他暴发了人性的光辉。

换成美国,是如实通报了,那又能如何?

让他们来领导中国,且看美国一遇到灾情后的反应能力吧,是如实通报了,但死亡人数与财产损失可能会翻上一倍!

这是96年的。

论降雨量,却是91年与98年这两年最是凶狠。

往后去则是16年,那年洪水更大,李默老爸老妈在家里,都提前将贵重的东西搬走,准备随时上船跑路。得亏有三峡,不然那一年,柳叶圩准得破圩。

也就是这一年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超过了一万人,财产损失虽不比后来,但相对于眼下的中国经济体量,反而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李默正想着,落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