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历史的改变(2 / 2)

相比于其它人而言,苏石失望是有的,但并不是太过失望。

原本苏石就没有把大宋强大起来的期望放在赵祯的身上,他看中的是赵曦。

赵祯身边的老臣太多了,能左右其意见的人也太多了。

苏石虽然也重要,但不过就是一个取款机般的存在而已,真要说到政治身份,那几乎就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苏石终还是太过年轻,加上又非是靠着科举之路上位,真想要获得现在这些大臣们的重视,困难会很大。

既然如此,那为何一定要把精力花在赵祯的身上,先猥琐发育,想办法控制了大宋的商业,最终靠着资本的力量来夺取一定的话语权才是他现在要做的事情。

直等到大宋的经济都离不开自己的时候,赵曦也长大了,那个时候,苏石才会真正的站到前台上。

现在,时不时把自己的强国霸国理念传给赵曦就可以了。

但苏石知晓,即便是这个目标都有些困难,无它,赵曦的老师李迪是不主张出兵一战。在这一点上说是他受了文彦博的影响也好,还是他看到了大辽的衰败也罢,总之他教授赵曦时,教的就是把自己做好,像赵祯一样对百姓施以仁政,这样就可以座看天下风云变幻。

甚至他是坚定的武将威胁论者。

总是认为武将一旦给其太大的权力,就可能会失控。在他当宰相这些年前,被他打压下的武将可不在少数。

李迪有自已的想法,站在他个人的角度,站在大宋如今文强武弱的大势来看,并不能说是错。

苏石自也无法反驳,只能期望于有一天李迪老了,苏石就可以接其班来影响赵曦。

“也罢,反正是白得的一个机会,没有抓住就没有抓住,当他根本就不存在,没有出现好了。”苏石倒是想的开。

历史上也并没有在这个时期辽对蒙出手,还大败的事情。

这根本就是苏石出现之后,给改变的。

即是原本就不存在,失去了也只是感觉到可惜,但不会动摇大宋的根本。

不失根本的大宋,就还有再站起来的机会。

但苏石却不曾想,机会他们没有抓住,有些人却抓住了。

苏石只是以为,机会没有抓住,大宋应该还是那个大宋。但有人却借着这件事情打起了他们的主意。

......

辽国派往西夏的使者一到了兴定府,大将军没藏故音便带着三万铁骑出府而去。

在他们的身后,还有五万西夏步兵跟随而出。

原以为宋辽两国会联盟,会针对他们西夏做一些什么,却不想,等来的就是辽与蒙之战,结果还是辽大败。

好战的西夏,就像是野兽闻到了血腥味,自是不会放弃这般好的机会。

他们出兵了,几乎是辽使一到便出兵,这足以说明他们早就下定了参战的决心。

消息很快传回到汴梁城后,朝堂之上,众大臣们竟然一个个弹冠相庆。

不为其它,西夏参战了,接下来就会是辽、西夏、蒙三方大战,如此一来,各方必有损失,大宋就可以当一个渔翁,来一个坐山观虎斗,尽享太平的日子。

三方大战,不管最后结果如何,都有损失是一定的,这就等于大宋未出一兵一卒而削弱了敌人,难道这不值得庆贺吗?

就在大部分的臣子都是一脸高兴的模样时,臣子之中,已经是枢密副使的包拯手持芴板站了出来,“陛下,西夏出兵于辽,必要经过我大宋之地,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有,我们应该有所防备才是。”

包拯这一喊,顿时将大家的目光都吸引了过来。

等到大家明白了他的意思之后,当下就有人一声冷哼而站了出来,“包相公,你还是想要大宋参与这场战争之中吗?”

站出来的人名叫顾金,从三品户部侍郎。

顾金看起来是户部的人,但实际上他能走上这个位置是由赵允让推荐得来。正因为此,看到包拯站出之后,他第一个便出声抨击。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