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七章 朝堂急报(2 / 2)

......汴梁城。一封六百里加急文书外带一个木盒被送往到皇城之中。

今天早上正逢大朝之日。仁宗赵祯高座于龙椅之上,正听取着范仲淹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汇报着推行新政之后的一些成绩。

历史证明,一个新的改革被推出之时,总是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

想要推行,不仅需要当政者坚定无比的信心,同时还要考虑外部和内部的环境。

苏石去辽地寻仇,算是歪打正着的将外部的所有压力都给挡了下来,得以让大宋的改革不必去担心会受外力破坏,从而大大加速了新政的推行。

外部的问题解决了,内部的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这段时间范仲淹一直在寻求着解决之道,更是几乎天天与人谈话,想要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可显然效果并不是太好。

所谓的改革,指的就是推行新的政策之时也要推翻原本那些即得利益者,换一批新的人上来,可想而知,之前那些得利之人能同意才是怪事。

谈话的效果并不是很好,范仲淹便在不得已之下,想以由上到下的方式来施压,向赵祯请示之后,这就在朝堂之上当着所有重臣的面汇报着新政取得的种种成果。

这是范仲淹一次试探之举,即便是在汇报的过程之中,也有意避开了一些权势人物,只是挑着一些已经得到的成绩宣布着。

他意在警告其它人,如果你们还要私下抵制的话,下一次当朝汇报的时候,就不要怪他去点某些人的名字了。

说起来范仲淹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也能严于律已之人。像是这样充满着理想主义者的臣子的确是推动改革的最好人选。

但可惜的是他有两点并没有做好,就注定着他的新政必然是要失败。第一,虽然新政之初到了仁宗的支持。

但赵祯这个人性格并不是多么的强势,也做不到一言九鼎,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打退堂鼓。

倘若是一切顺利还好,可若是遇到了强力的阻碍,第一个改变主意发生动摇的就可能会是他。

第二,范仲淹太过理想化,虽然也想着去拉拢更多人,事实上也这样做了,但他没有太强的底蕴,也拿不出相应的东西与那些即得利益者们交换。

说到底,就是推行新政的手段太过强硬了,腰杆也太直了,做不到应该低头的时候低头,刚强的性格下,也注定着新政的失败。

说到底,新政也非是真的改革手段,只是打掉一批人,换上一批新的人,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就得不到真正有识之士的全力支持。

这个时候的范仲淹是看不到这些的,凭着官家的信任,这一会他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站在朝堂之上,颇是有一股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模样,说话的声音都很大。

已经不知不觉的引来了一些朝臣们内心中的不满和情绪上的抵触。

“报!”就在朝会还在继续,范仲淹那高亢的声音正在大殿中响起,一众的臣子一个个昏昏欲睡的模样时,一记喊声突兀般的响起,吸引了大家注意力的同时,也打断了范仲淹的汇报之举。

不满的情绪都写在了脸上,范仲淹抬起头来,看着传来声音的方向,有些无可奈何。

他知晓能在朝会的时候,被人出声打断,那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不止是范仲淹,其它臣子也是纷纷转头向后看去,想要看看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龙椅上的赵祯,原本还在观察着朝臣们的举动,他想通过观察来看看臣子们对新政的态度,反对的声音大小,就会直接影响到他支持的力度会有多大。

就在这个时候,外面传出了喊声,也迅速将他的目光给吸引了过去。大宋的朝堂之上规矩并不是很多,相比其它的朝代是自由许多。

要不然也不会有寇准拉着皇帝去打仗,也不会有包拯喷着皇帝一脸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