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2 / 2)

gu903();班级骤然安静,不少同学手忙脚乱地掏出了作业和笔。

片刻后,班主任和数学陈凯老师的身影,同时出现在了门口。

乔安低头写着作业,课桌猝不及防地被轻轻敲响。

班主任道:乔安,到办公室来一下。

去办公室?

像他这种成绩的学生,基本是不会被叫到办公室的,除非有什么好事

但是这次,班主任表情没什么笑意,并且只叫了他,没有叫上楚西宁之流,让乔安心里顿时七上八下。

他有了不好的预感。

这种不祥的预感,在乔安推开门,看到里面的几个陌生中年人的时候,到达了巅峰。

一名中年大叔表情和蔼,说:你就是乔安,对吗?是这样的,你监护人正在赶来的路上,我们是天海市警察总局法制科的陈警官和李警官,这是我们的警官证。这位是市教育的领导,邓女士。我们有些事,想和你谈谈。

乔安顿时如遭雷劈。

他就是一个高中生,什么时候见过这种阵仗,腿一软,差点直接在几个人面前跪下。

而另一边,乔御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形。

校长办公室内,他坐在郝校长身边,面前是两个青年干部。

一个来自公安局,一个来自数学竞赛组委会。听说后者是特地从燕京总会赶来的。

便衣警察道:乔同学是吧,你是第一个报案的学生。不用太担心,我们已经找出来了泄题原因,现在只是来做个回访。

委员会过来的人看着很年轻,穿着一看面料就价值不菲的西装,脸上是温和的笑意,坐姿却十分严谨考究。

姓李,叫李初杰。

此次初赛题目并非从天海赛区泄露,而是从西北赛区泄露的。

一位教职工家里欠了赌债,于是偷窃试卷,卖给了一个培训机构。

可以。乔御点点头。

便衣警察询问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乔御一一回答,和笔录时候的回复差不多。

其实在之前调查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排除乔御的嫌疑了。

乔御社会关系很简单,根本不存在和第三方的关系链。

来7中见乔御,是身边的李初杰先生提出的要求。

李初杰今年31,不仅是数学组委会委员,更是燕京大学数学系的副教授,算得上年少有为。

他这次临危受命,算是半个京官,天海市方面实在不好得罪。

差不多就是这样。便衣警察完成了笔录,视线转向了一边的李初杰,李先生还有什么要问吗?

其余人的视线也转向了他。

李初杰微微换了一下坐姿,身体前倾,漆黑的眼眸盯住了乔御,在这一刻语出惊人:这次初赛的题目是我出的,你是怎么考到200分的?

作者有话要说:修正:复赛时间遵循现实赛制,从9月份调整到15天后。

第076章

怎么考的?

乔御对这个问题感到十分莫名其妙。

乔御思考了片刻:我就一直写一直写,时间到我就交卷了,考完后一查分,200。

气氛在沉默中,有着些许的尴尬。

李初杰脸上的笑容微微凝固:我不是这个意思。

乔御表情疑惑:那您是什么意思?

当然是问你的解题心得,学习过程等等啊!谁料乔御竟然不按常理出牌。

你这么回答,是会被广大没过复试线的学生套麻袋的。

李初杰深吸了一口气:看得出,你学过大学数学的内容,具体学了哪些呢?

一说起这个,乔御就不得不骂一句,狗系统实在害人不浅。

他本来可以幸福又快乐,是系统害他从此无明无夜。

大概是半年前,身为高中生的乔御第一次遇到了超越年龄段的知识,宛如命中注定的邂逅。

那是在系统的周常任务提示里。

系统给了他一本《基础数论入门》。

从此后,乔御每周的周常任务,都在绕着各种各样的数学题打转。

有时是数论,有时是算术代数几何,有时是微分方程。

在无数个不眠不休的夜里,乔御用一瓶又一瓶的精力药水把自己灌醉。为了论文里的证明步骤以头撞墙,为了一个方程茶饭不思。不怕有人有天赋,就怕有的人比你有天赋,愿意努力,并且还有个开挂的系统。

若非乔御自身基因优秀,恐怕难以避免英年早秃的命运。

所以说,数学题,乔御是不陌生的。

他起码有本科数学专业大三学生的水平。

乔御在思考片刻后,较为保守地回答:学过一些,数论,微分方程,拓扑学,代数几何,算数几何,这些方面了解的比较多。

李初杰精神一振,坐姿更加端庄了:跟谁学的?

乔御认真思考后,回答:挺多的,维诺格拉多夫、陈省身、威廉瑟斯顿

维诺格拉多夫,《数论基础》作者,曾任苏联科学院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所长。

陈省身,华裔数学家,20世纪最伟大的几何学家之一,小学课本必背。

威廉瑟斯顿,拓扑学研究领域的先驱,完成了三维闭流形的拓扑分类。

李初杰脸上的笑容有些绷不住了。

他觉得乔御是在逗他,要不然就是年轻人恃才放旷。

这次是李初杰出题,而这张试卷的难度主要集中在最后一道代数几何题上。

作为一个数学研究工作者,李初杰设置的问题层层递进,最后一道小题最难,李初杰自信全国没有高中生能做出来,但这道题也就2分。

他设置这道题的本意,其实是想让这些学生见识一下数学的威力,免得学了点皮毛,尾巴都要翘上天去。

但是没想到,最后反而是他大开眼界。

他亲自看了乔御的答案,过程严谨,逻辑缜密,完美无缺。最挑剔的阅卷人,拿放大镜看,也挑不出什么毛病。并且乔御是在3小时内独立完成的一张试卷,题目还是第一次见。

唯一的问题是这是一名高一学生的答题过程。

李初杰出身燕京李家分支,和主支已经没什么联系,但出生在燕京三环内的他,家境依然十分富裕。

从7岁起,他就跟随身为大学教授的父亲,前往欧洲各国的大学学堂旁听,感受着知识令人陶醉的芬芳。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长大后,我想当科学家,只是小学作文写在纸上混分的泛泛之谈,但对于李初杰来说,却是他毕生的目标。

17岁,李初杰凭借优异的成绩,收到了普林斯顿大学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27岁,李初杰结束在克雷数学研究所的进修,婉拒了陈省身、奥本海默都待过的伯克利大学的博士生入学邀请,响应千人计划号召,回到了华国,成为燕京大学的一名数学教授。

虽然他名头上还是副教授,但转正已经提上日程。

不知道为何,国际上总流传一句话,说华国是没有培养数学家的土壤的。李初杰不服,但却没什么资格不服。

因为,他们的确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如今世界上最顶级的学术都掌握在欧美人的手中

李初杰扪心自问,自己高一的时候,能把这道题解出来吗?

答案是一个小小的问号。

看样子你学得挺多。李初杰笑得更加温和了,看你试卷最后一道题的解答,你对高等代数有所研究。

gu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