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洗劫(2 / 2)

寻唐 枪手1号 1544 字 2023-09-02

此时不跑,更待何时?等到被郑文昌捉了学那庞文一般吊在船上耀武扬威吗?至于与朱三殿下的约定,那也要有命才行不是?

郑文昌抵达汉寿县城的时候,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没有一丝儿抵抗力的城池,能跑的人,几乎全都跑光了。而更让他惊奇的是,县城里的粮库,武库居然完整地给他留了下来。

郑文昌这一次可是发了大财,打下庞家庄之后,在庄子里起出了价值百万贯的金银,超过十万石的粮食,而在汉寿县,虽然没有这么多的钱,但粮食却要更多,更重要的是,他将整个汉寿县的武库给弄走了。刀枪剑戟这些玩意儿,在这样的世道之下,是怎么也不嫌多的。

短短的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郑文昌纠集了潘山所部,以及临时整编的原庞文的千余水匪,合计近五千人,沿西洞庭湖扫荡了安乡县、澧县、桃源县、临澧县等地区,抢劫了无数的钱财和粮草,几百条船装得满满当当的然后一路返回了他的大本营。

当他们离开之后,这里已是满面疮夷,能带走的,全都带走,带不走的,全都烧掉,长势极好的庄稼地,在他们离开之后,全都变成了熊熊的大火和滚滚的浓烟。

郑文昌不想把一丝一毫的物资留给即将到来的朱友贞的大军。倒是将数个县的受了匪患的百姓,丢给了朱友贞,让朱友贞去头疼。

至于这些百姓现在的死活,压根儿就不在郑文昌的考虑范围之内。

而此时,岳阳知州钱彪,正在岳阳集结他所能集结的军队,招募他所能找到的所有青壮编练成军。与其它的那些地方豪绅、官员可以投降,可以逃跑不同,他是没地方跑的。丧家之犬跑到那里,都不会有人待见,指不定人家还会拿他去献给朱友贞以换取一个平安。

再者说了,与朱友贞有着毁家灭门之恨的他,此时也是满腔仇恨,如何报仇,充斥着他的整个脑子。

岳阳周边的所有豪绅大户,都被他派兵请进了岳阳城内,家眷扣起来,家丁编练入军队,识相的,献出一半家财作为军资,不识相的,人砍了,家资全都充公。到了此时此刻,钱彪是完全拉下了脸面,要么是战友,要么是敌人,他绝不会容忍在这个时候,有人在背后捅他的刀子,他要把所有人都绑上他的战车,要么一起死,要么一起活。

一个月的时间,居然让钱彪在岳阳集结起了近一万兵马,虽然其中只有三千精锐是他的本部人马,是可以倚重的核心,但他并没有想着要与朱友贞所部野战,守城,一万人马在充足的粮草供应之下,总是还能支撑的。

至于能不能打赢这场战事?他没有想,也不敢去想。

连鄂州城都被破了,岳阳又能如何?

但他又能怎样呢?把脖子洗干净了等着朱友贞来砍吗?

狗急了还要跳墙,兔子急了也要咬人呢!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活着一天,便干他一天好了。

“父亲,刘先生过来了。”一身甲胄的大儿子钱斌大步走了进来,躬身道。现在钱家满门,男丁,就只剩下自己和大儿子钱斌了。

“快请进来。”钱彪道。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啊,在这场大难到来的初期之时,所有人都惊慌失措的时候,正是这位刘绍业刘老板找上了自己,给自己献上了数条计策,更是拿出了大量的钱财献给了自己,才有了今日岳阳的这番光景,自己要是下手稍晚,那些周边的豪绅地主们,只怕就会把自己卖了,现在这些人都被困在岳阳城中,手下人手被整编,家眷被自己控制,捏着鼻子也只能跟自己一条道走到黑了。

“刘先生,如何?”看到刘绍业满面喜色的走进来,钱彪心下顿时一宽,看面相,这一趟刘绍业必然没有空跑。

“恭喜钱知州!绍业不辱使命!”刘绍业深深一揖:“某家见到了郑文昌,并已经成功地说服了此人与钱知州结成联盟,共抗伪梁。”

数天之前,洞庭水匪大火并,东洞庭大匪郑文昌在横岭湖大败西洞庭的庞文,杀死了对手,吞并了庞文的部下,南洞庭潘山见势不妙,亦向郑文昌投降,八百里洞庭,顿时便成为了郑文昌的地盘。一个月之间,郑文昌横扫西洞庭以及南洞庭周边地域,名声大噪之余,亦是赚得盆满钵满。

又是刘绍业自动请樱,前去说服郑文昌与他结盟。

如果郑文昌能与他结盟,对于岳阳保卫战,那可是天大的利好消息。如果有了这样一支水师,那朱友贞的大军便休息安枕无忧地对岳阳展开攻击,八百里洞庭,水道四通八达,水师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上岸,对敌人进行无休止的骚扰,偷袭。

说句老实话,对于这一次刘绍业前去,钱彪是完全没有抱任何希望的。因为朱友贞肯定也会想尽办法去拉拢这位洞庭巨寇的,而与朱友贞相比,他的本钱,未免太薄弱了一些。其实一想到如果郑文昌答应了朱友贞的话,只怕岳阳就当真要完蛋了,每每想到此处,便不由得冷汗淋淋,刘绍业前去,于钱彪看来,不过是死马当作活马医罢了。

“他答应了,他怎么就答应了呢?他要什么条件?”完全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的钱彪几乎是脱口而出地反问着:“刘先生,他会不会是耍诈?”

“这里头的事情有些复杂!”刘绍业含笑看着钱彪道:“想要说清楚倒还需要一会儿时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郑文昌从现在开始,就是钱知州你的铁杆盟友了。”

“无妨,钱斌,吩咐厨房,弄几个好菜来,我要陪刘先生好好喝几杯。”钱彪转头吩咐儿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