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最后一名隋军(2 / 2)

天下枭雄 高月 2008 字 2023-11-04

。。。。。。。。

西陉关内所有的石屋都拆除了,城头上的木制城楼也拆下,隋军要里面的十几根木柱和大梁。锯成一根根滚木。

倾盆大雨中,四百三十名隋军无处避雨,他们静静地站立在雨中,没有人说话,山道上传来了突厥军进攻的战鼓声,鼓声透过雨雾,传到关前。

在数百人的默默注视下,郎将武致远将装满了将士们遗言的竹箱放进深坑。两名士兵用土掩埋了它。武致远将一杆大隋的赤旗深深插在泥土上,他抬起头,缓缓看了众人一眼。声音嘶哑道:“如果我们都阵亡,就让这面旗帜见证我们的勇烈,我们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大隋的土地。”

“将军。敌军杀来了!”

武致远蓦地回头,注视着校尉张平凡,一字一句道:“我若战死,你就是主将,要血战到最后一人!”

张平凡默默点头,泪水从他眼中奔涌而出,武致远微微一笑,“大丈夫能战死沙场,何其快哉!”

“我们走!”

一百名隋军士兵手执长矛和战刀。跟着武致远向城头奔去,其余士兵目送他们远去,谁也没有说话,所有人的眼中都露出悲壮之色。

武致远带着一百名勇士借助绳索,从城头滑下,快速向山道奔去,滂沱大雨中。弓弦变软,隋军失去了弓箭这个犀利的防御武器,使他们只能用血肉之躯和突厥军厮杀。

有了白天的教训,武致远决定将战线前移,他们在距离关城七十步的山道上构筑工事。准备了上千块大石和百余根木头,每一块大石都重达数十斤。

这时。透过雨雾,隐隐可以看见黑压压的敌军向上涌动,武致远对众人傲然道:“敌人的弓箭一样没有用,今天我们要让突厥人付出最惨烈的代价。”

五千突厥军仿佛一条长长的黑蛇在山道上爬动,开始接近了隋军,军队中忽然有人大喊一声,“杀啊!”

突厥军陡然加速,向隋军猛冲而去,武致远注视着敌军越来越近,已经到了二十步外,透过雨雾甚至可以看见他们狰狞的面容,武致远下令道:“杀!”

一块块巨石跟着雨点向突厥士兵砸去,翻滚而来的巨石,将突厥士兵砸得惨叫连天,一片片士兵被巨石砸翻,滚落山崖,片刻间,便有三百余人死伤在山道巨石下。

突厥士兵随即举盾冲击,盾牌也挡不住巨石的冲击,一批批士兵滚翻,又一批士兵冲上,反复鏖战,一个时辰后,山道上躺满了血肉模糊的尸体,这时雨势已经变小,但细细密密的小雨依然飘打在身上。

而隋军的石块和木头已经砸完,面对嗷叫着冲上来的突厥军,武致远回头看了一眼手下,每个人的眼睛里都露出决然之色,没有一个人退缩。

“很好,跟我杀上去!”

武致远一抖长矛,大吼一声,率领百余隋军迎战上去。

。。。。。。。。

关西山脚下,隋军陌刀重甲军的优势渐渐发挥出来,六千铁甲近卫军被杀得节节败退,死亡惨重,损失近半,而重甲陌刀军也有近五百人的伤亡,但他们依旧队列整齐,在黑暗中,在倾盆大雨中,以排山倒海般的气势向突厥铁甲骑兵杀去,渐渐的,隋军离山道口只剩下不到六十步,只有这一条路,从别的地方都无法上去。

杨元庆望着黑漆漆的山顶,他什么都看不见,但对方的援军也没有过来,这说明西陉关还在坚守,他可以想象山顶之战的惨烈。。。。。。

“总管,敌军已经顶不住了!”一名士兵紧急来禀报。

“半个时辰内,给我杀退敌军!”此时,杨元庆已经看到一线希望,他默默祈祷,但愿山顶的隋军还能坚守到最后一刻。

山顶上的恶战已经到了最惨烈的时刻,武致远的一百士兵已经全部阵亡,数千突厥军疯狂冲上,他们抬来简易梯子,搭上城头,杀红了眼向城上冲击,校尉张平凡率领最后三百名士兵和突厥军鏖战,面对敌军的疯狂进攻,隋军将士用矛刺、用刀砍、用拳头砸、用牙齿咬,和敌军同归于尽。

。。。。。。

越来越多的突厥军杀进关内,隋军士兵死伤惨重,只剩下不足百人,张平凡浑身浴血,这时他似乎听见了山腰传来的号角声,那是他们无比熟悉的号角声,是隋军的号角声。

张平凡拼尽全身力气大喊:“兄弟们,援军到了,让我们坚守到最后一刻!”

隋军们纷纷怒吼起来,他们用尽最后的力气,向数以千计的突厥军杀去。。。。。。

天渐渐亮了,杨元庆走进了尸横累累的西陉关,伤势沉重的校尉张平凡在天亮前咽了气,至此,八百名守军全部阵亡,只有一杆孤零零的大隋赤旗,依然矗立在巍巍的关隘上,这是坚守西陉关的最后一名隋军。

杨元庆在这面大隋赤旗前缓缓跪了下来,所有将士都跟着他一起跪下。

。。。。。。。。

大业十一年八月,四十万突厥大军围攻雁门县,因粮路被断,只得被迫北撤,而西陉关以西的八万余突厥军粮食断绝,仓惶北撤,被杨元庆率四万丰州隋军衔尾追杀,八万突厥军大败,隋军追杀近百里,斩首六万五千人,加上和隋军鏖战阵亡的一万余人,这一场战役,丰州隋军杀敌八万人。

但这一战,丰州隋军也付出五千余人阵亡的惨重代价,尤其是八百名斥候隋军,他们死守西陉关,杀敌近七千人,最后全部壮烈阵亡,正是他们的死守,使十万关西突厥军无法得到援助,也无法顺利西撤和主力汇合,最后粮食断绝,被丰州军全歼。

八百隋军勇士为丰州军的大胜立下了最辉煌的功劳,杨元庆将他佩剑赐给阵亡的郎将武致远,一同埋葬在勾注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