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太守师道(2 / 2)

天下枭雄 高月 1559 字 2023-11-04

“确实是这样!”

杨师道长长叹了口气,“一场高丽战役,对付一个小小的弹丸之国,居然动用军队一百二十万,几乎就是倾国之兵,还有无数的后勤民夫,这需要多少粮食,有所增必有所减,朝廷想要边疆屯田自给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

“可是一块土地,至少要开垦一年,成为熟田后能种庄稼,那前后就要两年时间,现在才屯田,是不是有点来不及了?”

杨师道摆摆手,“别的地方咱们不去管他,我就说五原郡,我特地视察过,也请教了很多老农民,他们都说五原郡的土地非常肥沃,稍微耕作一下便能直接种粮,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个冬天大兴水利,挖掘河渠,那么明年的粮食产量至少能增加三成,这样,基本上就解决了粮食自给问题,如果我们能连续三年兴修水利,增加农田产量,不仅粮食完全能自给,而且还能囤积粮食,为灾年做准备,总管以为如何?”

杨师道的想法让杨元庆颇为赞赏,不愧是历史上的名相,虽为皇族,却很有作为,尤其年轻有锐气,此人虽是奉命来监视自己,可如果处理得好,此人倒能成为自己的得力助手。

杨元庆本来视杨师道为敌,这段时间不断有人对他说杨师道不错,他心中便有了想法,他本来想亲自去九原县和杨师道好好谈一谈,没想到他却亲自上门,要求冬修水利。

一叶可知秋,从他全力主张兴修水利这件事上,便可以看出杨师道是一个能干务实之人,是他杨元庆需要的那种大才,这一刻他改变主意了,他决定把杨师道拉拢过来,成为自己的人。

但杨元庆也知道,杨师道毕竟是杨广派来监视自己的人,要想拉拢他,一定不能着急,需要慢慢来,首先就是要先和他建立一种互信的关系。

想到这,杨元庆便诚恳道:“太守未雨绸缪,欲屯田自给,杨元庆当大力支持,让五原郡真正成为富民之地,需要我做什么,太守尽管提要求,我当全力配合。”

杨师道大喜,连忙道:“我这次来找总管,是为了民团之事,能不能。。。。。。。”

每年的冬天是农闲之时,但同时也是防御战备最紧张之时,民团的训练几乎每天都要进行,而且十天就要进行一次二十里内的会练,时间非常紧张。

民团的存在其实也是杨师道最为郁闷之事,刚开始他还不太明白,但很快他便发现,尽管杨元庆是总管,按规定是管军不管民,可民团这种制度却使他间接地控制住了五原郡的青壮之民。

一个月前杨师道想建一座仓库,征用三千青壮民力,不料,一纸民团调令将他好容易才征来的三千民夫全部调走,仓库至今未建,令他心中又是恼火,又是无奈,这里是边疆,边疆建民团自保是圣上特别批准,他又不能申请撤销。

不仅是民团制度限制住了他的太守之权,同时还有军户制,两万余军户也是由军方直接管理,不归地方官府,尽管开皇六年颁布了军户归地方管理的诏书,但那只是中原内地,边疆依然是军户归军方直辖。

正是这些制度使他不得不来求杨元庆,杨师道刚开始时那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此时已经完全消失。

杨元庆虽然已决定支持杨师道,但他却不能这么轻易地答应,他沉吟一下道:“我能理解太守的难处,只是今年情况确实很特殊,西突厥已经被射匮可汗统一,而东方突厥却是可汗新立,立足未稳,虽然突厥人也有冬不出兵的惯例,但冬天恰恰是偷袭良机,我很担心西突厥射匮可汗会利用这个冬天偷袭东方突厥,或者偷袭丰州,来建立他的威望,所以今年冬天的防御尤其重,而且昨天兵部调令已至,要调一万军队去辽东备战,丰州兵力不足,我更不敢大意。”

杨师道脸上露出了失望之色,杨元庆说得有道理,令他无法反驳,不料杨元庆却又微微一笑,将话题转了回来。

“不过兴修水利也同样重要,刻不容缓,这样吧!今年冬天民团就不用训练了,全部投入到水利河渠的修建,不过军队依然警戒,一旦有威胁的警报传来,民团要立刻停止水利修建,如何?”

杨师道没想到杨元庆最终还是同意了他的方案,让他这一趟没有白跑,这令他长长松了一口气,同时心中也涌起一丝感动,杨元庆没有刁难他,在涉及民生的大事上,依然是全力支持他。

“我完全同意,更要多谢杨将军的理解和配合!”杨师道一脸诚恳,由衷地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杨元庆注视着他的眼睛,徐徐道:“其实我和太守一样,都是希望河套平原能恢复到西汉时的繁盛,不再被胡马蹂躏,有我杨元庆在一天,我就绝不会让胡马踏入五原郡一步。”

太守和总管达成了一致,整个五原郡都动员起来,所有十六岁以上五十岁以下的男子都必须参加到冬修水利的各项工程中去,十一月下旬开始,数十万年轻青壮被组织起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冬修水利热潮在河套平原的各地涌现,显得今年的冬天也不再那么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