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大唐谁不知道候君集那是出了名的凶残之人,上阵打仗一是不要命,二是不留俘虏。
而李承乾之所以会选择让他领军出征,估计也是看中了他这一点。
可笑这货还不知道为什么会点他的将,真真是马不知脸长。
但是,候君集是真不知道么?当然不是!
只不过老候并不在乎这些而已,在他看来只要能上阵杀敌,能看着敌人在自己的马蹄下颤抖,那就是最大的乐趣,至于其他……都杀到别人国内去了,还特么讲什么仁义道德。
不得不说,老候这样的想法正好符合李承乾对倭国的态度,所以这次出征倭国的人选几乎没人去和他争,最后理所当然的落到了他的头上。
接下来的时间,便是讨论战法和战术上,李承乾认真的听着老头子们的讨论,时不时的记上一笔,就像一个认真学习的学生。
看到这里有人会问,难道李二陛下就对李承乾放任不管了?真的就将大唐交给他了?
事实上,的确如此,李二陛下眼下还真就不怎么管事儿了,就连中书、门下等三省的文书之类都是抄一份副本到李承乾这里,让他先批上一批,然后才会拿到老头子那边。
所以这次李承乾建议出兵的事情,老头子想都没想就让他自行决断,末了还把那些提出反对意见的朝臣全都打发到了李承乾的府上,让他自己去摆平。
面对这样的情况李承乾能说什么?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处理老头子交办的事情。
也直到这时李承乾才发现,原来皇帝的工作真的很累,累到让人崩溃。
曾经的他虽然知道当一个好皇帝会累成狗,可那终归只是想想,没有亲自体验下来总是没有那么深的印象。
可是现在呢,所有事情都压下来了,三省六部大堆大堆的折子被送进府来,不说批不批,就是看也得看到深夜。
而且李承乾发现,他需要面对的问题还不仅仅是工作量大,重要的是他现在考虑问题的方式也必须改变。
以前他只管提出意见,然后去找老头子就好,那时候他总是觉得老头子为什么总是会问来问去,明明一个问题都解释过很多次了,老头子却依旧要问个不休。
现在他终于知道了,那并不是老头子的智力出了问题,而是老头子必须这样问。
皇帝和臣子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国家的决策者,他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造成极大的影响,有很多事情并不是说出发点是好的,最后的结果就一定是好的。
举个例子来说,就如同他以前提出的全民免费教育。
站在他当时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件惠及所有百姓的一件好事。
可现在再回头来看,却发现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
因为他根本无法给那么位置给那些读过许多书,又有满腔抱负的学子,只能让他们混迹在官场之外,而混的时间长了,那些人就会有怨言,慢慢的就会影响到一些其他人。
百姓们认为读了书却没有一个好的前程,这让他们很是不解,慢慢便形成了一股民怨,这便是免费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