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糟糕了,这可是王朝末日的景象!
大清的西域总督勒保要南下,大明的平西王要西进。
总之。
点燃了中原战火的三方势力的两方,太平太国成为了大明平西藩,去西面打天下去了。
而大清则是一部分投降了大明,另外一部分拒不投降的则是在勒保的带领下,很是狠狠的祸害了一番西域,卷走了大量的粮食、人口、财富,浩浩荡荡的取道浩汗,朝着传说中的帝国坟场阿富汗去了——当然了,现在的杜兰尼王朝可没有什么帝国坟场的说法,而且勒保的大军这一路可以说是稍杀抢掠,清帝国主义罪恶的铁蹄强加给了中亚诸国的百姓不知道多少无端的苦难。
而此时的华北大平原。
夏天的热浪已经席卷。
在五月份抢种下去的麦子、番薯等也已经郁郁葱葱。
华北的土地上,终于又一次度过了一场火星四溅的战争。
从战乱之中逐渐平息了下来。
不过对于刚刚接手中原的大明王朝来说。
此时的华北大平原,一片百废待兴。
连番大战让这片区域变得疲惫不堪。
太平天国的裹挟,清军的劫掠。
以及在三方大战的时候四处骤起的盗匪、马贼势力,让这片大平原一度处在了一个无政府状态之中。
对于刚大明王朝来说。
想要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有效的统治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十几万明军只能分头镇抚地方,镇压土匪势力,在地方上建立起基本的官府统治,甚至在河南、河北南(直隶)两个战乱影响较深的区域,朱皇帝已经下达了军管的命令。
军官河南、河北的命令在五月下旬下达。
以宋湘为河南巡抚,以陶必铨为河北巡抚,在两地分别驻扎数万大军,收缴原本属于旗人的土地,以及将一切无主之地收归官府等待分配。
此时已经过了春耕,抢种下去的麦子也不知道能不能赶得及收上来。
还好现在有番薯这种高产作物,大约三个月左右就能取得块茎食用了。
但是这就意味着,至少三个月之内,山东、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北部这四个半省份,上亿计的农民连口粮都要成为问题。
如果不能及时救济,恐怕什么白莲教、天理教、捻子之类的民变就要蜂拥而起了。
虽然现在掌握了强大武力和有着稳固的财政支撑的朱皇帝并不怎么怕这个。
但这种事情最好还是别发生了。
为了筹集救助北方灾民的粮食,朱道桦取消了祭扫天寿山皇陵、带近卫骑兵旅去草原上走一趟威慑蒙古诸部的计划,而是留在北都,亲自坐镇安排赈灾事宜。
并且以身作则,带头捐从了一百万明元来赈灾。
在朱皇帝的带动下,各级阔佬们也是慷慨解囊——现在大明朝当然是人人有私的国家,所以这些在当官的大明高官们都有各自的产业,再不济也在朱道桦这个财神爷的带领下屯了点地皮,买了点股票投资。
要知道,和朱皇帝农民出身的祖宗太祖皇帝朱元璋比起来,商人出身的朱皇帝出手就大方多了,给下面当官的俸禄也很高,待遇十分优渥。
而且现在也有一部明礼来立下了规矩,大家也不用时时刻刻担心财富外露之后被锦衣卫惦记了。
因此捐款也就踊跃了许多。
在【日月报】和【大公报】上,也在连篇累牍的报道各地赈灾之事。
真是灾难无情人有情啊。
在报纸上,大明朝廷的形势是一片大好。
但从朱皇帝的行程就能看得出来。
大明朝北方形势可不容乐观。
他这段时间沿着运河考察了河北、山东、安徽等地。
又去了河南考察了灾情。
虽然大明朝廷的官员们办事还算是尽心尽力,至少要比前清的官僚体系运转得顺畅许多——毕竟大明王朝是新朝初立,许多坏规矩还没来得及学会。
但这个时代的运力就摆在这里。
大量的灾民涌入了洛阳、郑州、徐州、济南、保定、天津,乃至于北都这些北方大城市。
整个城市的街道两边都能见到在道路两侧,饥肠辘辘,面带菜色的饥民。
像是天津这种靠着海的城市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