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不愧是国士高徒(1 / 2)

 这也导致了孙策对于周瑜要求支持他担任族长之事,有些没能反应过来。

明明应该是自己在敲打对方,怎么反而是周瑜在提条件了?

这让孙策原本尽显爽朗的表情微微沉下去了几分,倘若不是孙策之前对于周瑜的印象极好,且莫名生出了几分结交亲近之心,已然忍不住要将周瑜给轰出去了。

这是把我当傻子不成?

莫不成是觉得我好说话?

脸上升起了几分愠色的孙策打量着周瑜数息后,倒也是没有发作出来。

如今孙策手中兵力不过四千,控制庐江沿岸的渡口以及府衙便已是相当的勉强。

如何有效地稳住庐江世家,孙策一时或许还想不到什么好法子,但也明白推出一个彻底倒向吴郡的庐江世家典范会有一定的作用。

“可以……”

孙策先是点了点头,然后开口道。“不过你需要在我帐下听命,助我稳住庐江局势为止。”

这并非是孙策如何深谋远虑,而是基于心中那几分不爽所做出的报复罢了。

周瑜能够提前洞悉江东局势变化,明白讨吴盟军就是一个陷井,无疑是向孙策证明了自己不是什么平庸之辈。

再兼之周瑜乃是庐江世家的一员,对于当地必然更为了解,所以孙策便想着好歹要在周瑜的身上占回一点便宜。

而周瑜闻言,却是不禁暗自感叹孙策不愧是国士高徒,政治手腕如此了得。

一旦周瑜成为了庐江周氏的族长,而后又投身于孙策帐下,所向外界传递的信息除了庐江周氏完全倒向吴郡后,更是做出了一个如何才能够逃过吴郡清算的模板。

没有任何一个世家内部是绝对和谐的,任何时候都会有着不同的声音。

譬如庐江周氏,周瑜无疑是强烈反对参与讨吴盟军的,可结果却是人微言轻,阻挠不了家中族老的决策。

或周瑜在孙策承诺的帮助下能够直接强势上位,可并不代表其余庐江世家内部也会如此。

可想而知,这个消息一出,孙策无须动用一兵一卒,便能让原本就惶惶不可终日的世家内部开始分化争斗,直接将原本属于庐江世家与吴郡的矛盾转移到了庐江世家内部。

‘终是小觑了天下英雄,就连尙未及冠的弟子孙策都如此了得,国士李基又该是何等的神谋鬼算?’

这一刻,周瑜即便不想承认,也意识到自己真正感受到了来自当世第一人的压迫力。

而这诸多念头在周瑜脑海之中闪过,让周瑜不过数息之间就捋清了当下决策带来的后果,方才微微点头,开口道。

“那接下来便承蒙孙将军照顾了,倘若周瑜有什么不足的愚昧之处,还请指点一二。”

“哈哈哈……”

随着周瑜如此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孙策对于周瑜的印象再度转好了三分。

孙策最是厌烦那种婆婆妈妈之人了,而周瑜的气质仪态有几分类似李基不说,做决定亦是相当的干脆直接,不像顾元叹那小子那样天天就会装傻充愣的左言右顾,自是让孙策颇为欣赏。

“既然汝已暂在吾的帐下听命,那便是自己人了,无须这般客套,直称姓名,以兄弟相交就是了。”孙策爽朗豪气地开口说道。

顿时,周瑜的脑子里转过了数个念头之余,表面上却是儒雅出尘地笑着道。

“如此实乃瑜之幸也,吾乃熹平四年六月而生,不知将军是?”

孙策有些诧异地说道。“哦?这倒是巧了,我也是熹平四年生,不过是五月,倒是要早上些许。”

(ps:熹平四年=175年。)

周瑜拱手行礼道。“那弟便在此拜见兄长了。”

孙策本就对周瑜有几分结交之心,且在周瑜这般顺着便攀上了交情,也不拒绝,反而是笑着说道。

“好,那今后我便大胆称汝为瑜弟了,今后你我二人便以兄弟而论。”

旋即,孙策拉着周瑜坐了下来,寒暄了几句后,接着开口道。

“瑜弟,正好为兄正苦恼于如何稳住庐江局势,而待后续贾长史派遣大军前来接管,不知瑜弟可有什么妙计助我?”

周瑜闻言,先是一怔,看向孙策的眼神本能浮现了几分诧异。

适才孙策已然展现了惊人的政治手腕,意欲借庐江周氏而使庐江世家自乱,继而立于不败之地,这已然是上上之策,这难道还不够吗?

‘是在试探我?还是单纯觉得如此尚不够稳妥,所以让我代为查漏补缺?’

周瑜暗自猜测了一番,结合着适才孙策热情亲近的态度,这一次倒是觉得孙策的主要用意是后者。